1949年2月3日,古老的北平城内,红旗似海,历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欢欣鼓舞,学生、工人、市民纷纷手执旗帜,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百姓们热情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
这,是人民解放军的入城仪式。这一天,人民已经企盼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而促成这热烈场面的两大功臣,一个是昔日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一个是他的女儿傅冬菊。后来傅作义成为新中国领导人之一,那么傅冬菊过着怎样的生活?她的名字似乎正在时光流逝中淡去......
图|北平和平解放
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傅冬菊,傅作义的第一个孩子。
傅作义是山西临猗人,1915年,20岁的傅作义进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傅作义一路走上自己的革命路。1924年长女傅冬菊在山西太原出生时,傅作义还只是阎锡山手下的一个营长。
从二十年代起,傅作义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涿州之战等,一路扶摇直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傅作义已经是代理绥远省政府主席,同年底正式为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先后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第2战区北路军总司令等职。在抗日战场上,傅作义团结各方面抗日力量,全力保家卫国。
他赞成共产党人号召的全民抗战的主张,十分敬佩周恩来,并多次拜会毛主席,还与王若飞等共产党人皆为好友,抗击日寇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当傅作义在前线抗日时,女儿傅冬菊在母亲生活健康成长,傅冬菊长相很可爱,小小年纪,却很有自己的主见,父母都很疼爱她。
图|傅作义旧照
1941年,傅冬菊跟着母亲前往大后方重庆生活,她在重庆南开大学读书,在校期间,傅冬菊加入共产党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号角社。她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当时父亲傅作义正在前线作战,傅冬菊这些家人们为了让父亲安心抗敌,从不跟他写信讲述生活的哭诉,傅冬菊还会给报社写稿,靠稿费用来补贴家用。
在学校的号角社,傅冬菊深受抗日救亡思想的影响,还有幸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告诉傅冬菊:“你父亲是抗日英雄,有你这么个爱国进步的女儿,十分光荣。希望你们不失时机,学好学业,父亲抗日救国,将来国家建设就靠你们了。”
1941年的冬天,傅冬菊高中毕业,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昆明西南联大,共度英语专业。众所周知,西南联大是一座人才云集的高等学府,傅冬菊在学校也得以接触了更多的进步思想,对国家当前的形势有了更多的了解。
图|西南联大最后一届学生自治会全体理事合影,执旗者左为傅冬菊
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傅冬菊应聘进入天津《大公报》,成为一名报刊记者,她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已经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傅作义百忙之中关心女儿,他担心女儿,甚至还找了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希望胡适能帮忙带女儿出国深造。
傅冬菊拒绝了傅作义,她坚定告诉父亲:“在国内,我可以为国家做许多事情。”傅作义也没办法,只好让女儿留了下来。
1946年,蒋介石妄顾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悍然发动内战,人们再次受到战乱之苦。1947年,傅作义被任命为华北“剿匪”总司令,成为蒋介石实现其自私野心的“刽子手”,同年,他的女儿傅冬菊加入共产党的队伍。
这对血脉相连的父女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注定会以不同的身份再相聚。
图|傅作义
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汗马功劳的傅作义傅冬菊当时傅作义深受蒋介石的重用,还叫嚣着“如果共产党能胜利,我傅某甘愿为毛泽东执鞭。”在报纸上大言不惭地宣告着自己的狂傲。
作为共产党一员的傅冬菊专程去见父亲,劝说父亲,向他分析国民党政府必然走向灭亡的道理,希望他能好好考虑未来的道路。但傅作义却很坚持,甚至训斥女儿傅冬菊:“你刚出校门,年轻,对社会了解多少?”“小小年纪哪里懂得爸爸的苦衷。”
父女俩经常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争辩就是一晚上。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大获全胜,蒋介石的国民党军不堪一击,节节溃败。辽沈战役的胜利为接下来解放华北打下坚实基础。
辽沈战役之后,曾经狂傲自信的傅作义宛若“惊恐之鸟”,他深感蒋介石已经败局已定,开始思虑起自己的后路。
图|北平
北平是一座老城,有很多珍贵的古建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还为北平的命运忧心不已,倘若因为战乱致使许多古建筑被毁,这定然是巨大的损失。为保护这些古建筑,人民解放军特意拜访梁思成夫妇,希望他们能在地图上标注重要的古建筑位置,一旦战事起,尽量避开这些古建筑。
如果能不作战,就达到北平解放的目标,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要实现和平解放北平,最需要的自然就是傅作义的配合。
1948年11月,中共早期党员、曾任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中央常委、组织委员会书记的彭泽湘特意前往北平,与傅作义相见,希望能说服他看清形势,和平解放北平。
彭泽湘将人民解放军支持和谈的态度告诉傅作义,为争取傅作义,北平地下党学生工作委员会书记余涤清下令:将傅冬菊调到父亲傅作义的身边工作。
图|傅作义
余涤清告诉傅冬菊:“现在解放战争发展很快,你父亲有接受和谈的可能,希望他与共产党合作,和平解放北平。”傅冬菊二话不说,欣然领命,她请报社调她到《大公报》北平记者站工作,从而得以带着使命回到父亲身边。
父女相见,傅作义很高兴:“你怎么也来了?”
“工作需要呗。”傅冬菊回答。
女儿的到来暂时让他忘记战局的烦恼,笑着说道:“好,那就住在家里吧。”
傅冬菊撒娇似的对父亲傅作义说:“那是当然!不和父亲住一起,还叫我们睡马路。”傅冬菊就这样住进父亲傅作义当时在中南海的寓所。
傅作义并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是共产党队伍中的一员。在《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一书中,傅冬菊坦言:“我在天津加入了共产党,父亲不知道。全国解放以后,父亲从别人口中得知我是共产党员。”
图|傅作义
北平《益世报》记者让王汉斌、周毅之、李炳泉、刘时平四人也在北平,做争取让傅作义和平起义的工作,其中周毅之是傅冬菊的爱人,两人是一起回到北平的。
傅冬菊在生活上照料父亲,她会给父亲傅作义做一些家乡菜,稳定他的情绪,看到父亲时常为局势苦闷,傅冬菊会主动问:“爸爸有什么难事,如此发愁呢?”傅作义也会道出他当下进退维谷的艰难处境。
傅冬菊要了解、掌握父亲的情况,并及时准确地通过周毅之向组织汇报,每天都要汇报情况,包括父亲每日的情绪变化,组织要了解傅作义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傅作义内心纠结,整天唉声叹气,一方面,他甚至国民党蒋介石的败局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一旦起义了,会被作为投降处理,他难以接受自己的结局。
显而易见,傅作义是有想和谈的念头的,只是碍于种种顾虑,始终难以做出最终的决定。傅冬菊当时年纪还小,经验不多,在后来的回忆中她说:“那时因为我很年轻,有好多问题,我有的答不上来,所以共产党那时领导我的人经常给我写个小纸条,怎么回答,让我掌握分寸。”
图|影视作品中的傅作义、傅冬菊父女俩
傅冬菊适时向父亲宣传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宽容政策,劝说他深明大义,做出正确选择。傅冬菊问:“爸,这场战争的结局,是国民党胜,还是共产党胜?”“北平这个地方能不能守得住?守不住怎么办?”“是拼个人地两光、为党国成仁,还是保住这座古城,保住城内几百万市民免遭战争之苦,保全几十万部队的生命?”
傅作义常常是听着她的话,却不回答,但傅冬菊会自己讲下去,她说:“当然只能讲和,倒向毛泽东一边。”虽然父亲傅作义一言不发,但她知道,父亲听下去了。
有时候傅作义也会和她聊聊自己的苦闷,傅冬菊便会劝说他:“既然国民党已经失去民心,蒋介石不可相信,那我们何不倒向共产党呢?”
“你说什么?那不行,不行。”傅作义听到此话,睁大双眼,惊诧地看着女儿。
傅冬菊坦然自若地跟他分析:“共产党一心为国为民,这一点,爸爸应该是十分清楚的,拥护共产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爸爸必须当机立断,走人民的道路......”她一字一句说着,父亲就认真听着,一句话也不说,但看得出来,他也觉得女儿的话有道理。
图|张治中、周恩来、傅作义、屈武商
为了让父亲更深刻了解共产党、了解人民解放军,傅冬菊总是悄悄将毛主席的文章放在父亲的书桌上,她也注意到,父亲不仅认真看毛主席的文章、解放军的报纸,还用笔做了笔记,他读得很认真。
有时候感觉傅冬菊如此劝说他,傅作义便问女儿:“你是不是入了共产党,走火入魔了?”
“我还不够格呢。谁叫我是‘华北剿共’总司令的千金?我若要求加入共产党,共产党还以为我是你派进去的奸细呢。”傅冬菊开玩笑地如此回答,她要向父亲隐瞒自己的身份,听到女儿这么说,傅作义一笑而过,或许也觉得自己想多了。
在女儿傅冬菊的不断劝说、以及自己的考量下,从1948年12月到1949年1月中旬,傅作义派人与人民解放军进行了3次和谈,争取尽快实现和平起义。
图|傅作义与家人旧照
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只用了29个小时,就攻下了防御工事比北平牢固得多的天津,很快兵临北平城下。当时蒋介石还派人秘密到北平来,企图破坏和谈,这让傅作义内心也十分不安。
傅冬菊抓紧时机,力劝父亲当机立断,不然就会错失时机,落得战死沙场、或是被俘虏的下场。共产党的真心、蒋介石的图谋、女儿的劝说、多日来的考虑,到1月中旬,傅作义终于下定决心:要和平起义。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派出代表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邓宝珊,与解放军代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当面商谈,签署《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
1月22日,傅作义所部25万守军按照协议,陆续撤出市区,接受解放军的改编。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内,接管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平终于和平解放,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北平街头,呼吸着和平的空气,欢欣鼓舞地庆祝和平的到来。
图|北平换防,和平解放
在聂荣臻的回忆录中,他如此回忆这段历史:
“傅作义将军的神态、言谈、情绪变化,傅冬菊同志都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清楚,然后每天通过地下电台,向平津战役指挥部报告。几十年来,我打过许多仗,能够如此了解对方最高指挥官的动态,是罕见的。这对于我们作出正确判断,下定正确决心,进行正确部署,具有重要的作用。”
毋庸置疑,在和平解放北平的过程中,傅作义当属头功,傅冬菊也同样是功不可没。
图|傅作义
建国后的傅冬菊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亲自前往西柏坡,与毛主席当面见面,也彻底放下内心的忧虑。3月,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北平迎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1949年10月1日,傅作义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开国大典。建国后,他也得以实现心中所愿,成为我国水利部(后为水利电力部)首任部长,从此将精力都扑到人民的事业上。
图|周恩来和前来西柏坡的傅作义(右三)、邓宝珊(右四)等合影
而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仿佛销声匿迹,许多人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战争时期,傅冬菊就是报社记者的身份,北平和平解放后,傅冬菊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跟随刘邓大军南下,前往云南,成为一名战地记者,之后还参与《云南日报》的创建。
建国后,傅冬菊又被调到《人民日报》,担任记者。1982年,傅冬菊被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接受新的任务,她受命担任编辑部副主任,从事统战工作,直到1995年退休。
她从不宣扬自己是傅作义的女儿,只是与家人过着低调、平凡、简单的生活,一生为我国新闻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图|傅冬菊
1974年傅作义与世长辞,临终前周总理带着毛主席的关怀,去病房探望他,并在此肯定他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的贡献。父亲傅作义逝世的33年后,2007年7月2日,85岁的傅冬菊老人逝世,结束了她伟大而又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