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初年,京师之中,有一户显赫的大姓之家。府邸巍峨壮观,尽显富贵之气。然而,在这看似光鲜亮丽的府邸背后,却隐藏着一桩不为人道的丑闻。
这家的乳母,每日在府邸中忙碌,照顾着主人家的孩子。时间一长,她竟与一名仆人暗生情愫,两人背着主人,偷偷私通。纸终究包不住火,主母察觉了此事,顿时怒不可遏。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这种行为被视为大逆不道。主母命人将乳母鞭打一顿,然后无情地驱逐出门。
乳母的离去,让仆人心中充满了怨恨。他觉得自己与乳母的感情被主母无情地破坏,于是暗中策划报复。他拿出数十枚制钱,诱使主家年幼的婢女听从他的计策。他对婢女说:“等到夜深人静时,你去敲响主母的门,一定要为我打开它。”婢女年纪尚小,涉世未深,在金钱的诱惑下,稀里糊涂地答应了。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婢女按照仆人的吩咐,来到主母的居室前。她的心跳如鼓,手颤抖着敲响了门。主母听到敲门声,以为是有急事,便起身开门。就在门打开的瞬间,仆人趁机闯入,手持利刃,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将主母残忍杀害。主母倒在血泊之中,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恐惧与不甘。
这起惨案震惊了整个府邸,很快闹到了官府。刑曹某负责审理此案。他翻阅着卷宗,眉头紧锁。经过一番调查与审讯,他依据法律,判处年幼的婢女斩决,同时将那名仆人判处弃市之刑。判决执行后,众人都以为此案就此了结。
然而,命运的齿轮并未停止转动。某月的一天夜里,刑曹某在睡梦中,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迷迷糊糊地起身开门,只见一位手持“寅弟”名帖的人站在门外。那人微笑着邀请他,刑曹某鬼使神差地随其前往。
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一座巍峨的宫殿。宫殿气势恢宏,阴森恐怖。刑曹某被带到宫殿内,堂上坐着的人形似世间所塑造的冥王。冥王面容冷峻,目光如炬,仿佛能看穿人的灵魂。
刑曹某被带到冥王面前,冥王开口说道:“有人对你的判决提出了申诉,所以请你来当面质证。”不一会儿,只见一名女子跪在阶下,双手捧着自己的头颅,哭诉道:“杀害主母的真正凶手是那个仆人,我又有什么罪呢?”那声音凄惨哀怨,在宫殿中回荡。
冥王随即坐下,问刑曹某:“此案由你定夺,你将无辜之人错判入罪的过失,该如何辩解?”刑曹某心中一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回答说:“此婢女在深夜时分擅自开启门户,导致主母遇害,按照律例,她理应受到惩罚,怎能说无罪?”女子听后,哭得更加伤心,辩解道:“我确实不知情,罪不至死。”刑曹某则坚持说:“正因为你不知情,所以我才只判你斩决。否则,你的罪行岂止于此?无论知情与否,在深夜有人敲门时,怎能不问清楚就贸然开门?况且你开门是因为受了贿赂,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女子听后悲泣不已,携着自己的头颅离去。
冥王再次站起身,对刑曹某说:“你的判决看似公正,但此案实则已有定论。”说完,冥王便示意他离开。刑曹某走出宫殿,恰好遇见一位友人策马而过。友人看到他,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告诉他:“恭喜你重回阳世。我来得匆忙,忘了告诉你一件事,请转告我的妻子,家里有三百金藏在锡器箱内,以备不时之需。办理丧事所需的一切费用,这笔钱足够了。”说完,友人便上马离去。
刑曹某也望见了自家的门户,心中豁然开朗,从梦中醒来。他回想起梦中的情景,心中充满了疑惑。他立刻命仆人前往友人家中探问,仆人回来后禀报说:“昨晚友人突然中风,五更时分已经去世了。”刑曹某听闻,心中一震。他随即前往吊唁。友人的儿子尚且年幼,他请友人的妻子出来,将梦中的事情告诉她。友人的妻子起初不信,但在刑曹某的劝说下,她打开锡器箱检查。箱子已经尘封多时,她疑惑地说:“这里面怎么会有银子呢?”然而,当她打开箱子底部时,果然发现了如数的银两。这桩离奇的案件,让刑曹某对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