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人民大会堂招服务员,但为何规定只要是北京人一律不录用

南地楚十八 2024-02-07 11:51:45

1959年,人民大会堂招聘了300名服务生,却一直坚决不要北京人。

当时正值建国十周年之际,全国人民喜气洋洋,共同为新中国庆生。

更高兴的是,人民大会堂竣工投入使用,可以称得上是新中国的一个奇迹。直到今天,仍有众多游客前去打卡。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人民大会堂招待宾客的时候,竟然无一例外,全部服务员都是外地人。甚至在招聘的时候,还明确表示:只要是北京人,全部不予录用!

这似乎听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条规定,究竟为什么要实行呢?人民大会堂建立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人民大会堂的建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举国上下欢呼雀跃。可面对着的,是长期战火导致的满目疮痍的局面。

在建国大典上,毛主席庄严地宣布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时候,其实也有着众多心酸。

环境的简陋、装备的被动、技术的劣势,这些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在以苏联为首国家对中国表示道贺的同时,也有一些西方国家对此不屑一顾。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和工业方面的飞速发展,中国的面貌可谓是焕然一新。

1958年,在新中国即将迈进第十载岁月时,修建一座国家级的大型礼堂的计划便应运而生。

最早的人民大会堂,是在陕西延安建造的。1945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中共在此地召开了相关会议,探讨关于抗日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彼时的人民大会堂,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称为中央大礼堂。

但由于抗战胜利后,首都更替到北京,加上延安的中央大礼堂砖木结构老化,修缮翻新也就不了了之。这时,也就提出了新建一座国家大礼堂的计划。

党中央规划,要于第二年,也就是第十周年的国庆仪式上,让这座礼堂正式投入使用,用于接待外宾,以及全国人大和政协等国家机关进行会议商讨。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可以顺利竣工,无数建筑领域的专家飞速前往北京,共同探讨修建图纸。据资料统计,当时一共进行了七个版本的设计方案,共留存下189份图纸。

在这么多的方案当中,再由周总理负责最后的拍板审核。当时,周总理也提出,要将中国特色和传统文化结合到礼堂当中。

于是,在经过多方考量之后,最终定下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建筑方案。圆弧穹顶之下,中央灯光采用葵花造型,象征着广大的农民群众。

1958年10月,这一项目正式开始施工,吸引了无数周围居民前来观看。由于当时施工设备简陋,加上交工时间又迫在眉睫,这就导致实际建造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因为修建礼堂占地面积比较大,需要周围居民建筑搬迁。令人感动的是,人民纷纷响应,这也让项目的进展快了许多。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快工程速度,当时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万里,每天都要抽空前往现场了解进展。工人数量也由最开始的几千人,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一万五千人之多。

最终,整个工程耗时280多天的建造终于完工,在59年8月正式交付。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程,但在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配合下,让这座非凡的礼堂成为了可能。

这座礼堂长336米、宽206米,总体占地达到了15万平方米。净高33米的室内中,梁柱的数量比设计图缩减了一半,而多余的空间使得礼堂新增了配套的小礼堂和八个会议室,可谓是巧夺天工。

当年9月,毛泽东亲自前往到这座礼堂,看着举国人民共同创造的这项奇迹,最终将其命名为了“人民大会堂”。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让国际上众多国家为之惊叹。苏联方面甚至也大为震惊,还专门致电驻北京大使馆询问,并被受邀参加一个月后的十周年仪式。

但就在这个庆典上,却发生了一件怪事:五十名大汉爬在天花板上一动不动,这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50位大汉在房顶的隐情

1959年,人民大会堂发布公告招服务员,北京户口却成首要排除条件。​

1959年9月,我国向与中国交好的国家,包括苏联以及众多亚非拉国家,发出邀请,前来参加建国十周年的庆典仪式。

众多宾客齐聚一堂,有近5000名宾客来到人民大会堂。可谁曾想,房顶竟有50名大汉随时等待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都知道,在每一次重大仪式举行前,都要进行无数次的彩排,来确保现场情况不会有任何意外的发生,这也是维护我国颜面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对于当时准备用于宴请宾客的人民大会堂来说,就存在着两个异常致命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由于人民大会堂本来就是赶工的产物,工期短任务重。这种情况下,虽然最后验收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但面对近五千名重要宾客,大家也实在不敢冒这个风险;

其二便是,由于实际施工中梁柱的数量比设计初减了一半之多,原本的很多设计就需要随之更改。最严重的一项更改,就是照明系统的排线问题。

原本专家们的设计,是要将大部分电线通过部分梁柱进行布线。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大量电线缠聚到一起,而且如果发生意外或出现故障,都可以方便维修。

但这种设计太浪费内部的空间,很明显也不太合理。于是,最后的方案将排线全部通过天花板进行走线。

平时由于来访宾客较少,加之厉行节俭,也不会全部打开顶灯,所以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近五千名宾客全都参加庆典,那就必须将全部灯光都要打开,无论是电路的负荷还是灯光效果,这都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得到检验。

一但在中途出现火灾事故,不仅我国的技术水平会被他国瞧不起,更关键的是,这么多来宾的生命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时任当时北京市委书记的万里便负责做好防护准备,派了五十名武警同志前往天花板进行防守。一旦线路故障或者燃烧起来,立刻要用棉被扑灭火苗,并及时报备。

就这样,宴会当天,在无数人感慨中国发展突飞猛进,举国上下张灯结彩的同时,这五十名大汉就在狭小的空间时刻待命,为了保障五千名宾客的安全而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因为时间紧张,也没有办法从头开始准备,很多东西都是临时进行抽调的。比如当时负责招待诸位宾客的服务员,便是从北京的各大饭店进行抽调出来的。

据悉,当时一共抽调了近500多号服务员,并且在招聘是明确要求:至少要会两门语言,对于餐桌礼仪较为熟悉,此外,甚至还签署了相应的保密协议!

鉴于人民大会堂所承载的重要政治意义,服务员的标准自然也是非常的高。厨师由各地进行推举,并且在正式工作前,无论是手艺还是政治背景,都还需要经过多轮的考察。

服务员的要求相对起来就稍微低一些,但也要求背景清白,家中没有犯罪记录。此外,还必须学习多国的餐桌礼仪,确保服务过程万无一失。

但是,在这次庆典结束后,人民大会堂便随即放出话来,称北京本地人将不能再应聘为大会堂的服务员。

关于这一规定,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但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原因进行考量的。

一方面,此前的很多服务员全部都是来自周围其他饭店的老员工,如果不加限制,很明显对外地人并不公平,大家都会争着想要来人民大会堂工作。

此外,便是出于保密的要求,人民大会堂担负着政治目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签署保密协议。

但对于北京当地人来说,由于亲戚朋友都在附近,难免会传出一些消息,这也很难避免,干脆就不录用本地人了。

真的是这样吗?​

服务员为什么不要北京人

人民大会堂至今已64年,一直有一个奇怪要求,服务员不能是北京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除了这一条,还有别的独特的要求吗?

人民大会堂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意义,每年都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却一直坚持着一个奇怪的规定,那就是,任职的300多名服务员,全部都是外地人,甚至每一位都被要求工作年限不得超过四年。

除了工作性质特殊,需要高度保密以外,还有两个原因。

首先,如果录用北京本地人,逢年过节难免要求回家,而且也不会有太多人愿意住在宿舍,但对于外地人来说就能接受许多。

其次,在人民大会堂的二层,专门设置了省级会议厅,共有34个,且分别以各省名字来命名,装修风格上也颇具当地特色,十分别致。

不过,在这当中却并不包括北京。北京由于特殊的行政意义,因而直接采用了中央议事厅来召开会议。

相应的,在招聘服务员时,自然各省会议厅以各地的服务员为主,也就不会太需要北京当地人。

而对于中央议事厅等更高规模的礼堂来说,也不是直接进行应聘的。主要通过其他会议厅的服务员进行考核、审查,最后逐步升职才可以来担任此职务。

除此之外,也正是因为需要保密的要求,因此每一位服务员一般都只签署四年的合同,并且一般在工作的第四年就不会再安排到前台进行服务,而是更多地转向打扫卫生等,这也是防止泄密。

加上很多人难以适应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平时没有来宾时还可以休息,但如果需要招待的话,无论是提前的准备还是之后的收拾工作都很繁杂,因此一般也就不再要求长期工作下去了。

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其实也是出于综合考量才制定下来的。当然,这些要求现在也并不再强制要求,条件放宽了很多。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也进行了多项改革,其中有一条,便是要让各机关实现自给自足,不再向国家要钱。

在此前,人民大会堂一直由国家拨款维持运作,但出于实用目的,每年也不会有特别多宾客需要在此宴请,但厨师和服务员又不能临时招聘,只能一直维持着近300人的数量。

1984年起,为了能够实现自盈利,尽可能缩减掉不必要的开支。人民大会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化改革,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允许游客和企业参观租用部分场地。

自从改革以来,人民大会堂来来往往,迎接了无数游客,据统计已经有2亿多人前来参观,这也给人民大会堂带来了不少的门票收入。

当然,光靠门票还远远不够,人民大会堂将部分宴会厅和会议室对外公开出租,只需要提前进行预约,就可以在此设宴,这也吸引了大量的来宾。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对公众进行开放的。一层的中央大厅以及二层的迎宾厅和宴会厅可以进行参观。

但对于国家接待厅,还有三层的“金色大厅”,就只供国家进行重大议题才可使用。

2009年,在两会结束后,人民大会堂进行了翻新设计,也添加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富丽堂皇的同时,也让人想起当年周总理参与建造时,一句“秋水共长天一色”,使这栋建筑显得格外气势滂沱。

而自从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以后,不能是北京人这一条要求就不再是硬性规定了,而且聘期也不局限于四年。

如今,已经建立六十多年的人民大会堂早已成为了一个标志性建筑,不但代表着中国人民努力拼搏,昂扬高歌的斗志,更成为了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象征。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南地楚十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