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老詹发了篇文章,
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点击可读)
有读者留言说,好像记得当年,
老詹曾写了本书,取名就叫《活得有滋有味》。
读者留言,提醒了我,
找出此书,拍照一张。
还记得,那是1992年,我进入经济日报,刚好十年。
那天,接到一电话,中国统计出版社一年轻编辑打来的。
说是看了我的不少新闻作品,觉得相当不错,挺有特点,
经请示领导,打算为我出本书。当然,不要钱,免费的。
我将喜讯告诉杨乔,拜托她,帮我找找发表过的作品。
这个好办嘛!杨乔说,你的哪篇东西,我没有留下来?
等着吧,过几天,全给你!
果然,不到一周,杨乔将我在经济日报发表的作品剪报,
厚厚好几大摞,全搬到我桌上!
没费多大劲儿,“作品集”已绰绰有余!
不过,单是堆积一些作品,没有多大意思。
莫如,每篇作品前,加一个采访背景和写作体会吧,
如此,这本书也就丰厚起来,有了更多价值。
可以为年轻同行提供一些借鉴,也算传授一点经验吧。
书,出版得相当顺利,
发行以后,广获好评。
不知怎么,阴错阳差,我将书取名《活得有滋有味》。
或许这也就是老詹一贯的生活态度吧。
封面的那张照片,用的是杨乔随手拍的。
当时还算年轻,奇了怪了,竟然留了一点胡子!
从业几十年来,老詹出书多矣。
这本出版最早的“处女作”,几乎被我遗忘,塞进书柜,蒙上灰尘。
近日取出,慢慢翻阅,竟然,相当不错,有很多非常精彩的文章!
看着看着,不由得对当年的自己产生了一点小小的敬佩,
好家伙,到报社才十年,就弄出这么多有特点的新闻作品!
厉害呀小詹,真有你的!
好了,不再王婆卖瓜了,
我打算,将陆续选择一些早期作品,发到公号。
今天,先转发此书自序吧。
自序:
为何写这本书,为啥取这个名儿?
听说我要写书,朋友笑了,瞎,这年头儿,写什么书,有啥意思?
没错儿,这年头写书,是没意思。且不说加班加点,熬更守夜,就是你吭哧吭哧写出来,又有谁出呢?不交几千元弄个书号,不承诺"包销若干本",出版社能开绿灯?
再者说,就是一路绿灯,大功告成,你那书又能否觅得知音呢?摆在书店柜台,无人问津;堆在自家屋角,蒙满灰尘,岂不是无效劳动,白辛苦一场?那可真是"没意思"了。
既然一没人出,二没人读,那就安份守己,莫再自寻烦恼吧。这些年,脑袋瓜里刚冒出点儿"出书"的嫩芽,我就理智地将它掐断了。
那天上班,正埋头写稿,接到一个电话,是中国统计出版社虞正逸编辑打来的。很抱歉,我不认识小虞。不过他说他从报纸上认识我,而且很喜欢读我的文章。
小虞在电话里说,他们出版社准备为我出一本书,今天先接个头,详细情况,见面再谈。
此后,小虞与我几次见面,商谈写作思路;最后一次,出版社谢鸿光副总编还"亲自出马",到报社见我,仔细推敲,定下了书名,并确定了全书写作大纲和总体框架。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正长身体,遇上"三年自然灾害";正长知识,碰着"文化大革命";该成家立业了,却又去当什么"大学生";毕业之后,还得"两地分居"…
是的,这一切都是让我们赶上了。谁让我们是共和国同龄人,谁让我们是"老三届"呢?
命运可以捉弄人。但反过来想想,曲折坎坷,颠颠簸簸的命运不也使你的人生道路多几缕奇光异彩,多几回刻骨铭心的真切体验吗?
何况久雨必晴,久旱必雨;大落之后,必有大起;大悲之后,定有大喜……这几乎是自然界屡屡向我们演示的客观规律。
别的不说,正当我们步入中年,日趋成熟之时,史无前例——真正的史无前例——的改革大潮,哗啦啦席卷而来,神州振荡,山呼海啸……这百年难逢的历史机遇,不也被我们这一代赶上了吗?
赶上了,就忘情地投身进去吧!
刚开始是不自觉的,感情色彩甚浓。
渐渐地,趋向自觉,回归理性。
这时,你更准确地认识了这场变革的历史位置,你更珍惜这难得机遇,你以更大的勇气和热情,投身其中。
你呐喊、鼓吹、争辩、歌颂。
你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你觉得生活是火热的,你浑身也充满了火一般的激情。
你作为一名记者,可以忠实地记录下这个伟大的时代,并能为这伟大的事业实实在在地作一点事情,这时,你感到了一种职业的自豪,一种人生的幸运……
苦在其中,乐亦在其中了。
全书目录,粘贴于后。
有读者问,此书还能买到吗?
到京东网试了试,竟然还有!
价格已涨至33元,有的48元!
不知何故,一次只能购买两本。
难道这样的书,店家还要惜售?
下期刊登大潮篇之一:《改革,中国的第二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