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读前四史:殷本纪第三

风之堡 2025-02-18 10:18:44

泛读前四史:殷本纪第三

絜(xié)的出生,并未明确他是帝喾的儿子,只是记载他的母亲是简狄。

简狄,帝喾的次妃。

简狄洗澡之时,吞吃了玄鸟蛋,从此怀孕,生了絜。

知其母,不知其父。让我突然想到,母系社会。曾经有⼀个母系社会!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吃个鸟蛋就可以生孩子,自然是不可能的,是否又是一则后代神化宗族始祖的故事?初始阅读此段落,我也是如此理解,总是感觉不是很正确。因为里面有一句话:三人行浴。

在记忆中,古代,三代表多的意思,如我们所熟知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另外,浴不仅仅是洗澡的意思,还有洗涤,浸泡的字义。

再联想记载的那只玄鸟,注释中为燕子。我们都知道这个常识,春季,万物复苏,燕子从南方迁徙到北方。这个时期,大概是在农历的三月份。三月初三,是上巳节。

结合母系社会时期的“上巳节”,基本可以捋顺,为什么只说其母,不提其父。

远古的上巳节,人们集于的河畔,洗濯污垢、消除不祥。之外,仪式中还包括赤裸裸的生命冲动和生殖渴求,例如:“求爱”、“乞子”的环节。(水滋养着万物,也激发和涤荡着人体。沐浴之时身体直接与水接触的感官,或许本就与性爱的感官有着隐秘的联系)。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情人节。

搜索“上巳节”的时候,发现关于玄鸟有这样一个说法,传说是郭大师的解释:玄鸟可能代指雄性,或性器官。无据可查的时候,只有通过传说来脑补。

为了弥补了身份空白,太史公也不容易啊。本人也不容易,为了搞清帝喾私生子一事,浪费了一些时间。本想是泛读而已,结果,哎,还是八卦心。

絜,协助禹治水有功。帝舜任命司徒,封于商,赐姓子。

从契到成汤,曾经八次迁都。前期的多次迁都,或许是自然灾害,或许不是嫡系而不得不逃避各种矛盾。成汤时期,部落已经聚集了力量,开始征伐四方。在大义上,就有了所谓为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定居于亳。

开国始祖,必有大德。概要如下。

成汤语录: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成汤事迹:天下四网,去其三面。

最冤枉的是夏桀,在《夏本纪》中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殷本纪》中记载:夏桀为政淫荒。自始至终也未指出夏桀执政中的暴政事项。另外,要知道,帝位传承到夏桀之时,实力衰弱,诸侯不朝。此时应该是夏桀举武征伐,举兵必然劳财伤民。不通过武力震慑,还是不能树立国威。两难啊。

夏桀不果敢,在夏台释放了成汤,悔之晚矣。

为什么认为夏桀冤枉,后面记述:桀败于有娀(sōng)之虚,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古人对天地鬼神之敬畏,远甚于现代,做事要天地认可。不能换掉夏的社神,可见天地还在护佑。

推翻旧世界,商汤要建立新规范,彻底与前代断裂,于是乎,修改历法,改变祭器颜色。

太甲帝临政三年之后,昏乱暴虐,违背汤王法度,败坏德业,因此,伊尹流放太甲于桐宫。此后,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太甲在桐宫闭关三年,期间悔过自责,痛改前非,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权交还给他。

伊尹,摄政并未篡权。不像前期那般,摄行天子之政后,登帝王位。

中丁帝到盘庚期间,又多次迁都。(自中丁以来,废適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

武乙,玩心太重,终被雷劈。

辛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纣”。本是聪明伶俐的孩子,就是有些狂妄自大。最终,鹿台之上,赴火而死。周武王为泄私愤或警示天下以宣权势,砍下其头颅,悬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

最后,不得不提一句,《史记》记载的第一例行贿事件,其执行人:闳夭。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