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鬼仙

长岳和文化 2025-05-02 05:50:39

大唐贞观年间,醴泉县尉崔汾中的二哥崔仲,住在长安崇贤街一座三进宅院里。崔仲年近四十,生得面白须长,为人谨慎,平日除了去衙门点卯,极少外出应酬,最爱在自家后园读书品茶。

这年盛夏,长安城热得像蒸笼。六月十五那夜,崔仲嫌屋里闷热,命小厮在庭院石桌上摆了冰镇酸梅汤,自拿一把蒲扇,在紫藤架下乘凉。月光如水,洒在青砖地上,映出斑驳树影。崔仲正摇着扇子昏昏欲睡,忽闻一阵异香飘来。

这香气非兰非麝,清冽中带着一丝甜意,崔仲不由得睁开眼。他四下张望,忽听西墙根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起初他以为是老鼠,可那声音愈来愈大,竟似有人攀墙而入。崔仲心头一紧,正要唤人,却见墙头月光下立着个道士。

那道士约莫四十出头,头戴青玉冠,身着八卦袍,面如冠玉,三绺长须随风轻拂。他旁若无人地仰头望月,朗声道:"好一个月明风清之夜!"声音清越,在静夜中格外分明。

崔仲吓得魂飞魄散,手中蒲扇"啪"地掉在地上。道士闻声转头,目光如电射来。崔仲哪敢停留,转身就往屋里跑,慌乱中踢翻了酸梅汤的瓷碗。"咣当"一声脆响,惊得廊下睡着的黄狗狂吠起来。

崔仲冲进卧房,反手闩上门,又觉不保险,搬来一张矮几抵住门板。他喘着粗气,从门缝往外窥视。只见那道士不慌不忙跃下墙头,袍袖飘飘落在院中。月光下,道士的影子上竟似有淡淡光晕。

"莫非遇着狐仙了?"崔仲想起崇贤街坊间流传的狐仙故事,心头突突直跳。他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院中动静。

道士在院中踱了几步,忽然袖中掏出一柄拂尘,朝大门方向一挥。朱漆大门无声自开,十几个女子鱼贯而入。这些女子个个云鬓花颜,身着轻纱,在月光下宛如仙子。她们身后跟着几个青衣小童,抬着矮桌、绣墩、茶具等物,轻手轻脚地摆在院中石桌旁。

崔仲看得目瞪口呆。这些女子美得不似凡人,行走时裙裾飘飘,却不闻脚步声。一个小童取出香炉焚香,袅袅青烟在空中结成仙鹤形状,久久不散。

"仙师请坐。"为首的女子声音如黄莺出谷。道士含笑入座,众女子环绕侍立。小童煮水沏茶,茶香与异香混合,飘满庭院。

道士端起茶盏,忽然眉头一皱,拂尘朝崔仲房门方向一指:"何方俗子,胆敢窥视本座赏月?"声音不大,却震得崔仲耳中嗡嗡作响。

崔仲双腿发软,差点跪倒在地。只见道士冷哼一声:"土地何在?"

地面忽然腾起两团白雾,雾中现出两个三尺高的老者,须发皆白,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跪在道士面前:"小神参见仙官。"

"去将此人家中亡故亲属拘来。"道士沉声道。

矮个土地公叩首领命,转身化作一阵清风而去。不过片刻,院中阴风大作,十几个披甲士卒押着三个魂影飘然而至。崔仲定睛一看,险些惊叫出声——那正是他去世多年的父母和长兄!

崔父崔母身着寿衣,面色青白;长兄崔伯颈间还有一道勒痕,正是上吊自尽的模样。三人见了道士,战战兢兢地跪伏在地。

"尔等放纵子孙无礼,该当何罪?"道士厉声喝道。

崔父连连叩首:"仙官明鉴,阴阳两隔,老朽实在无力管教啊!"

道士冷笑一声,对身旁士卒道:"把那窥视之人拖出来。"

一个红脸士卒应声而出,从怀中掏出一颗红色小球,朝崔仲房门掷去。那红球穿过门缝,直奔崔仲面门而来。崔仲躲闪不及,红球"嗖"地钻入他口中。

霎时间,崔仲只觉喉头一热,一条红绳从口中吐出,另一端握在红脸士卒手中。那士卒用力一拽,崔仲便如鱼上钩,身不由己地撞开房门,踉跄跌入院中。

卧房内,崔仲的妻妾被惊醒,见状抱在一起瑟瑟发抖,连哭都不敢出声。

崔仲跪在道士面前,红绳勒得他舌根生疼,说不出话来。月光下,他忽然注意到长兄崔伯的下唇有一道新鲜伤痕,还在渗血。崔伯察觉到弟弟的目光,慌忙用袖子掩住嘴。

"仙官息怒。"一个穿鹅黄纱衣的歌伎忽然跪下,"凡夫俗子不识仙颜,冒犯之处还望海涵。"

其余歌伎也纷纷跪下求情。道士面色稍霁,拂袖道:"罢了,今夜兴致已坏,回府。"说罢起身便走。

众歌伎、小童紧随其后。士卒松开红绳,崔伯临走时回头望了弟弟一眼,眼中似有千言万语。转眼间,院中众人如烟消散,只剩满地月光。

崔仲瘫软在地,红绳已不见踪影,只余喉头火辣辣的疼。妻妾这才敢出来搀扶,发现他浑身冰凉,如坠冰窟。

这一病就是五六日。崔仲高烧不退,梦中总见长兄崔伯站在床前,手指着嘴唇似要说什么。第七日清晨,崔仲终于退了烧,能坐起来喝粥了。

"那晚你可看清了?长兄嘴唇有伤。"崔仲问妻子。

妻子摇头:"我吓得闭了眼,哪敢细看?"

这时,一个年迈的婢女端药进来,闻言手一抖,药碗差点打翻。

"阿桂,你可是知道什么?"崔仲敏锐地察觉到异常。

老婢女跪倒在地,颤声道:"老奴有罪...大官人去世时,是我为他更衣入殓。那面衣...那面衣..."

"面衣怎么了?"崔仲追问。

"面衣忘了在嘴的位置留缝隙。"阿桂以头触地,"我怕大官人在阴间不能进食,匆忙用剪刀剪开,不慎...不慎剪破了他的下唇..."

崔仲手中的勺子"当啷"掉在碗里。他忽然想起小时候,长兄教他写字时说过:"仲弟,人死后面衣必须留口,否则在阴间会饿肚子。"没想到一语成谶。

"当时无人看见,我就没敢声张。"阿桂老泪纵横,"没想到大官人在地下真受了苦..."

崔仲长叹一声,让阿桂退下。他走到院中,望着那夜道士站过的墙角,紫藤花落了一地。自那以后,崔仲每月十五都会在院中摆上香烛果品,祭奠亡兄。奇怪的是,每次祭奠后的清晨,供品都会少去一半,像是真有人享用过。

三年后的中元节,崔仲梦见长兄崔伯衣冠整齐地站在床前,嘴唇完好无损,含笑作揖:"多谢仲弟供奉,我已得解脱,转世去了。"说罢化作一阵清风而去。

次日清晨,崔仲发现院中紫藤一夜之间全部枯萎,而墙角生出一株从未见过的花树,花开如雪,香气袭人。

0 阅读:14
评论列表
  • 2025-05-02 20:59

    真是的,自己家中何怕之有?

长岳和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