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是职场上的褒义词吗?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努力工作是好事,但如果这份努力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曾经的央视一姐肖晓琳,她的一生都在为事业奋斗,但最终却因病早逝,临终前的26字遗言,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央视一姐,竟是“拼命三娘”!
说起肖晓琳,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今日说法》,相信大家一定看过。
作为这档节目的创始人之一,肖晓琳在央视的地位举足轻重。
她不仅一手提拔了撒贝宁、康辉等著名主持人,还以端庄的主持风格和专业的素养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1962年8月,肖晓琳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就对广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7年高考恢复后,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立志成为一名播音员。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长沙市广播站,虽然条件艰苦,但她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
从长沙市人民广播电台到长沙市电视台,她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在1987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肖晓琳被调入中国中央电视台,担任节目的主持人和制片人。
她主持的《观察与思考》以揭示社会问题和时弊为目的,让她迅速走红,并获得了“铁面美人”的称号。
在事业逐渐稳定的同时,肖晓琳的婚姻也很顺利。
她的丈夫是青梅竹马,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情谊深厚。
结婚后,丈夫承担了大量的家庭事务,默默支持着她的事业。
事业巅峰,身体却亮红灯!
爱情和事业双丰收的肖晓琳,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1989年,她还曾短暂主持过《新闻联播》,让她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之后,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参与创办了《焦点访谈》和《半边天》等栏目。
由于当时节目要求量大,人手紧张,再加上新招的年轻人对业务还不太熟悉,肖晓琳义不容辞地承担了策划、制片、导演、采访、制作、主持等所有工作。
1995年,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肖晓琳前往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学习深造两年。
回国后,她发现很多人因为不了解法律而吃亏,这让她更加坚定了普及法律知识的决心。
于是,她向领导提出了《今日说法》的节目构想,并亲自挑选了还在上大二的撒贝宁和当时在北广任教的张绍刚做搭档。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筹备,《今日说法》终于上线了。
新颖的节目方式不仅让观众了解到国家的时事,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下学习到法律知识,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节目上线没多久就冲到了收视排行榜,收视率位居专题类栏目第一、观众满意度第一。
随着节目运行逐渐平稳,肖晓琳开始转向幕后,又创办了栏目《讲述》。
面对生病、不舒服,她从未想过去认真看医,而是能坚持就坚持。
2001年,《讲述》播出以后,观众们对别人的故事都能感同身受,该节目也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标志性栏目,肖晓琳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中央主持人。
就在她事业到达高光时期的同时,她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
经常饭都吃不下,腹部也间接性的疼痛。
起初她还没太当回事,以为是疲劳加上顾不上吃饭的原因。
噩耗!
连丈夫也劝她别太拼,趁着现在身体还行,早点退休,多出去走走,陪陪家人和孩子。
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好好陪伴丈夫和孩子的她也觉得对他们有所亏欠,就答应了下来。
在2017年,55岁的肖晓琳正式退休。
可谁又能想到,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却不幸被诊断出患有“结肠癌”。
这无疑是对她的晴天霹雳,自己辛辛苦苦的工作了大半生,好不容易到了享福的时候,却患上了癌症。
初期,丈夫带着她积极配合治疗,但结肠癌已是晚期,国内的治疗只能轻微的缓解疼痛,所以他们选择了前往美国接受治疗。
看着床边止不住哽咽的丈夫与儿子,肖晓琳内心的酸楚与惊恐仿佛要将她彻底击垮。
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在家人的陪伴下,积极地接受治疗。
化疗一直都是非常痛苦的,吃不下饭,掉头发等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把她折磨的不成样子。
尽管每日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但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一丝希望。
可是命运往往是不公的,即使第一时间积极配合治疗,病魔还是残忍的夺走了她的生命。
在生命的她留给许多关心爱护她的人最后一句话,就是叮嘱大家不要像她学习,一定不要忽视自己的健康。
“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
感谢你们!
”
听完肖晓琳的故事,我们或许会反思,工作真的比健康更重要吗?
在她生命的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去创造更多的未来,才能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我们很难把健康放到第一位,但是要记住,只有拥有一副好身体,才能去创造更多的未来。
一旦身体垮了,就什么都没了。
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负责。
毕竟,健康才是最大的本钱,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