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昇夫 字数 1625
“钓鱼台”这三个字隐含了一定的信息。首先,从字面来看,“钓鱼”必有水,此处在水边。“台”,高出的平地,而水边土易流失,久不成台,自然石为台。何况,只有在石头上才能刻写。那么,钓鱼台就是一处临水且高于水面的地方。如是“钓鱼台”石刻,则是一处临水的石块平面上的题刻。

釣
不由想到我见过的钓鱼台。在杭州富阳鹳山脚下、富春江畔,有“严子陵垂钓处”。旁另有一石,上刻“登雲釣月”,为苏轼手书。
离富阳不远,桐庐严子陵钓台,怕是最为有名的一处钓台了。我慕随郁达夫也曾去访过,可惜经验不足,值逢雨季,船不得开,并未访成。
再想到,姜子牙渭水垂钓,无钩无饵,实不为鱼。
由此来看,垂钓一定程度上,跟“隐”相关。隐,有真隐假隐,严子陵可谓真隐,姜子牙不过待时;有大隐小隐,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大概就论及到为人处世、人生态度了。
又有当今,所到所见城市江河有水之地,总常有垂钓的身影。有的纯是休闲娱乐,有的可谓痴迷瘾深,君不见三更半夜负具五更天回来者。钓者,立于水边,常是半天一日,多般安静不语。或真为等鱼上钩,也或是考虑问题、思考人生,或有难题不可解,临水惆然发闷。总而静默是钓者的常态,这似乎与隐的姿态也有某种契合与关联。

魚
话说回来。梅潭村“钓鱼台”处梅潭村北边约200米的沙河水边,不算难找,主要是,一问村人,他们都知道。
那天,我看了村中徐氏宗祠后,就向问钓鱼台在哪?有两位女人在侍地,听她们的对话,似乎在说,是不是出过事的地方?我并没有就此追问。她们告诉我,由大路向北约200米,有一处黄花的地方就是。是黄花风铃木吗?女人说是的。
很快来到沙河边,岸边有数棵黄花风铃木,应就是这里了。
在大路察看环境。沙河在此形成一处水湾,水面平静,看不出它在流动,可以想到,这是湾道使水流减缓,但在水湾之处,由于水流的聚集冲击,一定会形成深水区。这样的水域,鱼儿容易聚集,确实是钓鱼的好地方。这样的环境,和富阳严子陵垂钓处几乎是一样的,也处在富春江大湾处。水湾成潭,鱼多,但可以想到它易被人忽视的另一面,暗流涌动,存在危险。
在弯处岸上,我发现了“钓鱼台”的位置,不是山的突出位置,而在凹进去的地方。循辨其位,爬上小山,山上分明有条小径。沿着小径,穿过竹林,步步下去,水边就是钓鱼台。此处比较隐蔽安静,除了大路上偶有车辆驶过,无他人影。该钓鱼台所在狭窄,并无开阔之地。主要由两大块石头垒叠而成。一块体斜半沉于水中,一块错叠其上。上面这一块,朝水露出的一面呈平板,上面刻的正是“釣魚臺”三个大字。楷书,繁体。线刻,双线笔划不完全规则。但三个字写得都还工整。每个字概有40厘米见方,并未见有落款。所以,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刻的,并不清楚。

臺
不免自问:这儿为什么会刻有“釣魚臺”三个字呢?
我想,它很大可能跟梅潭村人有关。当然,也不排除附近村子的人。并且,从字体的书写来看,刻写者具有一定的书法和文化水平。是出自垂钓者,还是出自旁人?
有人说跟苏东坡有关,我看是胡说八道。好像惠州除了说苏东坡就没有什么可值得提的了?若是苏东坡所题,这样的字怎么可能出自大文豪之手?请对照富阳“登雲釣月”石刻的“釣”字刻写。何况连落款也没有?苏东坡好游,但我想他并不是一个随便“处处留情”的人。
我又想起询问时女人说出事的话。难道是村中有垂钓者在此落水,后人为纪念而刻?
话说,此处虽是垂钓的好地方,但地方狭小,只容一人。试以想象,钓者在下鱼篓或起杆时,不小心落了水;或者沉浸其中,一时幻想,没站好,一失神掉下去?石头下面的水,应是不浅啊。
我在拍照的时候,因地方有限,身斜后仰。回来后想想脑壳都有点凉飕飕的,我可不会水呀。
个人之见,此“釣魚臺”,实在算不上什么古迹,从笔迹情况看,历史也不会很久,没有特别的价值。当然,如果真的是纪念,另当别论。本人实无造次不敬之意。我的意思是,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去寻访的话,一定要小心!
再说,如果是有价值的古迹,当保护起来,并且使它处于安全参观环境之中,这才是真作为,而不是只会说冠冕堂皇的漂亮话。











(以上图片实拍于2025.3.14)


“严子陵垂钓处”、苏东坡手书“登雲釣月”(后二张实拍于富阳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