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聊过了秦国君主的坟墓被误认为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陵墓,汉文帝的霸陵被错认为是白鹿原的凤凰嘴、实际上是江村大墓,还有汉光武帝,他的原陵也不是“刘秀坟”。但因为时间关系,还有两个著名的帝王之坟也被认错了,上次没来得及讲,他们就是魏武帝曹操和隋炀帝杨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他们的陵墓在哪里?之前为什么会被认错。首先登场的是曹操,曹操的故事自古以来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因为曹操当年曾经设置摸金校尉,专行盗墓之事。因此人们传言在曹操死前,曾经立下遗言要设立“七十二疑冢”,防止自己的坟墓也被盗墓贼光顾
而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分布着大量的墓地,这里距离曹操的魏国都城邺城不远,从宋朝开始、这里的坟墓被很多人认为就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比如南宋文人罗大经就在《鹤林玉露》中说“漳河有七十二冢、相传为曹操之疑冢”;同时代的官员程卓、范成大曾奉命出使金国
影视剧中的曹操
在路过磁州、也就是今磁县时见到了这些坟墓,回去也在自己的著作中说这就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后面这种说法越传越广,随着南宋官员站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深信不疑,最终在明朝时磁县七十二疑冢被写进了《三国演义》,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铁证"。但这里的坟墓真的都是曹操的吗?
其实只要翻开历史就不难发现,在北宋以前,压根不存在曹操有七十二疑冢的说法,也没有任何北宋以前的资料说磁县的古墓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于是考古学家对那些古墓进行了勘探、并抢救性发掘了其中部分古墓,最终确定了磁县的这些古墓并不是曹操的,甚至都不是汉末三国这一时期的
他们其实是东魏和北齐两朝的皇室、贵族墓葬群。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后、东魏的政权落到了高洋家族的手里,最终他们灭亡东魏建立北齐。而东魏和北齐的首都也在邺城,磁县山清水秀、地势开阔、风水极佳、还离首都近,因此成为了这一时期皇室贵族下葬的首选之地。
磁县北朝墓群
后来北周攻灭北齐,隋文帝杨坚继位后还毁掉了邺城,周围地区也都遭到了大规模破坏;磁县的墓地群也就没什么人在意了,史书也没了记载,随后的战乱和盗墓此地也都有所波及,在宋朝时期墓地上的建筑荡然无存,宋朝的人们也就无法分辨这些古墓到底是谁的,后来曹操定都邺城,设置疑冢的故事广为流传
因此人们将这些古墓和曹操联系在了一起,因此这里被误认为是曹操的疑冢,直到上世纪真相大白。那曹操的墓在哪里呢?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的西高穴村,曹操墓多次被盗,在2008年考古学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证实了墓主人身份、首先经过底层断定为东汉末年的大墓
后来在墓中找到大量的石牌,上面有着“魏武王常所用”的字样,意思是墓地的随葬品是魏武王常用;我们都知道曹丕继位为魏王后,追尊曹操为武王;很多人说不对、曹操是魏武帝。但我们要知道曹操死后八个月曹丕才称帝的,那个时候曹操已经安葬完毕,陪葬品都入了坑,不可能挖出来重新安葬
曹操墓
另外石牌上的文字是典型的汉末隶书,“常所用”也是当年的书面语习惯,大墓也达到了帝王级别,结合曹操虽为魏王,但地位在诸王之上,享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规格,出入皆用天子仪仗的史料记载。因此可以确定为曹操之墓
宋朝以前的史料,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曹操墓的位置,但都记载其在邺城以西、该大墓虽然在河南安阳,但在三国时期属于邺,和如今位于河北邯郸的邺城遗址只有二十分钟的车距,地点符合。曹操自己在《终令》和《遗令》中说,死后要葬在邺城以西;曹操之后的很多人在墓志铭中,也提到了曹操的高陵在邺城以西
比如后赵的驸马鲁潜、北齐将军陆达、王敬妃;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墓地时,就是以曹操的高陵为地标建筑。陆逊的孙子陆机降晋后,写了《吊魏武帝文》也说曹操墓在铜雀台、邺城以西,当地也有县志记载,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时还亲自来祭拜曹操,可见在宋朝以前曹操葬在哪里,并不是什么秘密,不像后世人以为的遮遮掩掩
影视剧中的隋炀帝
曾经在三个地方有隋炀帝的陵墓,分别在江苏扬州的邗江区槐泗镇、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和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这三个地方也是隋炀帝生前经常待的,三个地方都给出了自己才是真的的依据,但主流认为扬州才是真的,因为隋炀帝在扬州被宇文化及所杀、而洛阳当时在王世充控制范围,长安、咸阳一带又在李渊手里
天下大乱、三方相互博弈的背景下,宇文化及或者其他人很难将隋炀帝带回洛阳或者咸阳安葬,而唐朝建国后本就是说隋炀帝无道才丢了江山,也不大可能将其迁回洛阳或者咸阳重新安葬,故而认为隋炀帝应该葬在扬州邗江。但在2013年这个结论被推翻;2012年邗江区西湖街道的某建筑工地上发现了古代青砖
杨广墓的考古现场
消息传开后考古学家立马出动,发现这是方形砖室坟丘墓,属于隋末唐初特有的型制;墓室长3.92M、宽3.84M、高2.76M,在南北朝以及隋朝,已经是高等级的墓葬了。随葬品用宫廷专用的大型鎏金铜铺首,具有北周、隋朝时期特征的陶俑,还有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十三环蹀躞金玉腰带,是皇室最高等级的带具
最终在主墓室出土了墓志铭,上面刻有“隋朝已故炀帝墓志”,考古学家还在主墓室找到了两颗牙齿,鉴定年纪为50岁左右,符合隋炀帝死亡的年纪,因此断定隋炀帝的陵墓不在邗江区槐泗镇,而是在邗江区西湖街道。隋炀帝的陵墓规格虽高,但陪葬物之少、也没有任何陵园痕迹,可见作为亡国之君不可能和正常皇帝下葬相比
而隋炀帝的陵墓之所以会搞错唐朝记载他的墓地在扬州雷塘,但在唐朝中后期开始、雷塘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时常因为需要被改建,位置也跟着变,到明朝时因为隋炀帝墓地面建筑被毁,而且雷塘距离隋炀帝真墓也隔了5000多米,因此明朝认为在雷塘附近的、不知道是谁的墓地为隋炀帝之陵
隋朝版图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在隋炀帝墓上搞建筑的公司的领导之一叫杨勇,而被隋炀帝杀死的长兄、隋文帝前太子就叫杨勇,因此网上一直将这段巧合调侃为杨勇时隔一千多年的“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