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擘,于 1037 年降生于四川眉山。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光芒万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三苏”,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非凡成就,同时在书法领域也独树一帜。


苏轼的书法风格极具辨识度。用墨上,他喜用丰腴之墨,作品中墨色浓郁、丰润,极少出现枯笔、飞白,每一字都饱满厚实,像《辩才老师帖》《与董长官帖》,视觉张力十足。
结字多呈扁平,区别于欧体的修长,显得稳重端庄又古朴拙雅,《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笔画受颜体影响,横轻竖重,增强了字体立体感与稳定感,如《归去来兮辞》。
其笔画舒展自如,撇捺奔放,尽显豁达洒脱,这种风格也影响了学生黄庭坚。


行书中,字与字间轻重错落,字体大小错落分布,韵律感独特,像《武昌西山诗帖》“但见落日低黄埃” 一句,《答钱穆父诗帖》“借君妙语写春容,自顾风琴不成弄” 一句,皆是如此。
在同一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如《寒食帖》中 “哭涂穷” 三字,所占比例远超前行数字,表达出强烈情绪。
苏轼将人生阅历、情感体验融入书法,作品气韵生动,线条刚柔并济,意境深邃,如《黄州寒食诗帖》通过线条变化、笔墨运用,展现复杂内心,将观者带入凄凉惆怅之境。
章法布局上,他巧妙运用空白、疏密、高低等手法,使字形相互呼应,行气贯通,整体气韵流畅且富有节奏感。
苏轼传世墨迹众多,《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皆为珍品。其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人物,为中国书法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书法爱好者不断研习与借鉴的典范 。




















我们都知道,古人很多都重注养生。比如秦始皇年老的时候就追求长生不老药,结果无功而返。
而且,大多数的读书人,都对养生或者中医之类的知识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文豪,必定通晓养生知识,这个行书作品,笔画浓郁,精气神很足。




整体来说,楷书的笔意还是比较多,行书和草书的笔法掺杂在里面。


不过,有的人并不喜欢这种书法风格,有的人觉得很不错,不知道各位看了觉得这个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