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十年太子,父亲让位他却死活不登基,最终被打晕强行抬上龙位

旧梦谈史呀 2024-12-05 16:33:1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文|雨别

编辑|雨别

《——【·前言·】——》

宣和七年,金国大军如洪水猛兽般南下,逼近北宋都城开封。此时的宋徽宗赵佶,已是风华绝代、年老力衰,面对金军的威胁,惊慌失措。

那一刻,他完全没有准备好面对即将到来的崩塌。他做了一个决定——把权力交给自己的长子,二十六岁的赵桓。

宋徽宗的恐惧:危机逼近开封

宣和七年十月,金国大军压境,整个开封城被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辽国刚刚被金国灭亡,金军的下一个目标显然就是北宋。消息传到宫中时,宋徽宗赵佶正坐在后殿,听着丝竹乐声,慢悠悠地品茶。

内侍急匆匆跪地奏报:“金军分兵两路,已至黄河北岸!”赵佶的手微微一抖,茶水洒了出来。他呆了片刻,立刻召见蔡攸——这是蔡京的长子,也是当时掌管枢密院的重臣。

赵佶见到蔡攸,紧紧抓住他的手,声音中透着慌乱:“真想不到金军竟然这样长驱直入!”说完,他脸色煞白,双腿一软,整个人瘫倒在椅子上。

内侍赶紧搀扶,赵佶已喘不上气,胸口起伏得厉害。蔡攸大声呼唤:“快!传太医!”几名太监手忙脚乱地端来药碗,喂进赵佶嘴里。

过了一阵,赵佶睁开了眼。他的第一句话是:“取笔来。”此时的赵佶,显得毫无帝王的威严。他扶着桌子颤颤巍巍地写下一句:“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写完这句话,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内侍将诏书呈给群臣,殿内一片哗然。赵佶此举,毫无疑问是在逃避。

作为一个沉迷艺术的皇帝,他早已不关心政务,更不愿面对金军的威胁。他宁愿将这个烂摊子交给儿子赵桓处理,自己脱身而去。

一场父子间的无声较量

诏书送到赵桓手中时,他正在东宫批阅一些奏章。赵桓抬头看着送信的内侍,神情复杂。他知道这是父亲的决定,意味着他必须接过皇位。

赵桓双手微微颤抖,将诏书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他放下诏书,对内侍说:“回去告诉父皇,儿臣才疏学浅,这个皇位不敢当。”

内侍愣住了,迟疑着问:“殿下,这话...可如何回复?”赵桓沉默片刻,轻声说:“就按我说的传话。”

赵佶听到回复后,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他猛然拍案而起,怒喝道:“逆子!朕的诏命岂容违抗!来人!将他抬到太和殿!”几名太监领命,径直冲到东宫。

他们围住赵桓,用力按住他的肩膀,将他硬生生架了起来。赵桓挣扎着大喊:“父皇,开封城危急,我如何能稳住大局?我不能当皇帝!”

太监们不管不顾,连拖带拽地把他带到太和殿。赵佶亲自在殿内等候。他冷冷地盯着赵桓,咬牙切齿地说:“不登基,你想让朕死在国破家亡之前吗?”赵桓还想辩解,赵佶再也忍不住,大喊:“打晕他!”

赵桓还未反应过来,就被几名侍卫强行按住,一棍子砸在后脑。他昏倒在地,太监们又忙碌地将龙袍披在他身上,扶着他坐上龙椅。就这样,二十六岁的赵桓成了皇帝,年号靖康。

影视剧的赵桓

赵桓醒来时,已经身着龙袍坐在大殿中央。他抬头看到群臣跪拜的场景,脑海中一片空白。他深吸一口气,心里反复告诉自己:“我是皇帝了,我必须做点什么。”

即位后,赵桓立即开始行动。他下令将蔡京、童贯等人贬职,这些人是父亲赵佶一手提拔的权臣,早已被朝野厌恶。赵桓的这一举措,赢得了一些大臣的拥护。紧接着,他重用主战派的大臣李纲,委任其负责抵御金军。李纲接手后,立刻布置城防,加强开封的守备力量。

在这一阶段,赵桓显得格外勤勉。他每天批阅奏章,召见群臣商议对策。他甚至亲自巡视城墙,查看防御工事的进展。这一切似乎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然而,赵桓内心的恐惧从未消散。他总是害怕做错决定,害怕负担不起皇帝的职责。

“金军若真的攻入城内,我该怎么办?”赵桓反复在心中问自己。每当有人向他提议采取更激进的对策时,他总是下意识地犹豫不决。

求和的失败尝试

就在赵桓试图稳住局势时,朝廷内部却出现了分裂。一些大臣认为,与金国开战毫无胜算,只有议和才能保住开封。而李纲等主战派则坚决反对议和,认为战斗才是唯一的出路。赵桓夹在两派之间,无法做出明确选择。

投降派的大臣当面劝赵桓:“陛下,金国军势强盛,若不及时议和,只会让城中百姓陷入更大的灾难。”赵桓低头沉思了许久,抬起头说:“可李纲的守城之策也颇有成效,为何要放弃?”

话音刚落,投降派立刻反驳:“李纲一味死守,只会激怒金军。我们已无退路,只能议和!”赵桓额头冒出冷汗,手指轻轻敲着龙椅的扶手。他缓缓点头,语气疲惫:“再议议吧。”

议和的提议传到金军那里,他们开出了苛刻的条件:金银百万、美女百名,甚至包括开封城内的重要官员为人质。赵桓在大殿内看着金军的条件清单,脸色煞白。他问身边的近臣:“这些条件,开封能满足吗?”近臣低声答道:“勉强可以。”

赵桓点了点头,下令准备贡品。他想通过满足金军的要求,换取片刻的安宁。然而,这些妥协并没有换来和平。金军的要求越来越多,直至攻破城门。

金军最终攻破开封,赵桓被俘。与父亲赵佶一样,赵桓被押送到金国。父子二人相依为命,走过了朝堂的辉煌,却未能走出国家的灭亡。

赵桓虽然继位,但没有改变宋朝的命运。即便他在位期间有过一些改革尝试,但一切都因为他自己的无能和软弱而无法继续下去。在金国的强压下,赵桓仅仅成为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象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