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掷弹枪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早期步兵支援武器,它是在尾杆式枪榴弹以及迫击炮的雏形——掷雷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后世各种榴弹发射器的直系祖先之一。掷弹枪可以看作是把枪、炮两种武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尝试,试图在保持武 器体积、质量较小的前提下发射较大威力的爆炸或特种弹。日本很早就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了掷弹枪的实用化,一、二战期间曾研制出多种型号的掷弹枪及类似武器。
与掷弹枪有关的三种日制式步枪。从上至下分别是:十八式、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枪。注意三八式、九九式两支枪枪口上带有铜制防护帽
本文所称的掷弹枪在日文中表示为“掷弹铳”,如“乙号掷弹铳”,对应的英文是Grenade Rifle(榴弹步枪),是一种只能用来抛掷弹丸的枪械;而日文中的“掷弹器”或“发射筒”,如“二式掷弹器”、“试一OO式掷弹器”等,英文则称为Grenade Launcher(榴弹发射器),是指一种安装在制式步枪枪管上的用来发射榴弹的附加装置。二者的区别是掷弹枪只能发射空包弹,用于将榴弹或其他弹丸抛掷出一定距离,本身不能当作普通步枪使用;而安装后者的步枪将其卸除后即恢复成为普通步枪。
本文涉及到的掷弹枪均是由制式步枪改造而成,或是在制式步枪结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但不是所有的日本制式步枪都与掷弹枪有关,研究证明只有3种步枪参与过这种改造——十八式、三八式和九九式。
十八式步枪也称为明治十八年(公元1885年)式村田步枪,是村田芳设计的一种单发步枪,没有储弹机构,发射一种11mm黑火药步枪弹。日本一共生产过81000支十八式步枪。三八式步枪是1905年在南部寅次郎主持下设计定型的,发射6.5mm无烟药步枪弹,并有一个5发单排弹仓。三八式设计合理,制造精良,其独特特征就是枪机上有一个跟随枪机一同开合的防尘盖。三八式的生命力很强,在日军中的服役时间跨度超过了35年,三八式步枪与三八式骑枪总共生产了约350万支。九九式步枪是1939年定型的三八式的改进型号,包括标准长度步枪和短步枪,发射7.7mm步枪弹。标准长度的九九式生产时间很短,只生产了38000支。从1941年末到二战结束,九九式短步枪生产了约240万支。
甲式/乙式掷弹枪
以十八式和三八式步枪为基础制成的两种掷弹枪首次出现在1919年出版的日本步兵学校为野战军官印制的一本手册中,分别称为“甲式掷弹枪(甲号掷弹铳)”和“乙式掷弹枪(乙号掷弹铳)”。两种掷弹枪都用来抛射底部带有长杆的高爆榴弹和特种弹。尽管掷弹枪在1919年之前就被投入到战场上进行实地应用,但之前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争议的试验产品。
甲式掷弹枪(左)和乙式掷弹枪(右)对比
甲式掷弹枪(左)由十八式步枪(右)改造而来,二者枪机略有不同
从侧面看去的甲式掷弹枪
甲式掷弹枪枪机左侧细节。机匣上的编号为88693(首位的“8”被圆锥形的连接套挡住)
甲式掷弹枪瞄准装置细节。其上有0、30、40、50……80共7个分划,每个分划对应一个发射角度
甲式掷弹枪是利用退役的十八式步枪改造而成的,但甲式掷弹枪是由谁制造的,以及总共制造了多少支等,尚未见到详实资料。
甲式掷弹枪有一个沉重的带有金属托底板的大型木制枪托,枪身中部有一副支撑枪身的可折叠式两脚架,枪托中下部设有一根皮带,用来捆扎两脚架以便携行。在枪管下部套有一个木套,用以握持枪身,方便调整方向和发射角度,木套是活动的,靠枪管上的定位弹簧固定。枪管前端设有一个可调整的瞄具。此外,还有一根带有木制手柄的拉火钢索,钢索的一头穿过扳机上的小孔并固定在上面。甲式掷弹枪的枪管为滑膛式,口径为12mm,枪管长476mm。从外观来看,甲式掷弹枪显得非常“壮实”,全枪长1.15m,全枪质量达到7kg。
甲式信号/烟幕弹结构示意图
甲式高爆掷榴弹结构示意图
乙式高爆掷榴弹结构示意图
甲式掷弹枪可发射甲式高爆掷榴弹、照明弹和信号/烟幕弹。甲式高爆掷榴弹采用不带预制破片槽的铸铁弹体,内装130g苦味酸炸药,全弹质量1kg,使用触发引信。照明弹弹体采用铜管制造,内装照明烟火剂,全弹质量1kg,使用延期引信。信号/烟幕弹弹体材料为薄钢板,内装照明剂或发烟剂,药柱上方带有降落伞以延长滞留空中的时间,全弹质量1kg,同样使用延期引信。无论是哪种弹丸,其弹体底部都有以螺纹固定的发射杆。
甲式掷弹枪的具体使用步骤如下:将两脚架打开,将枪身支撑在地面上,根据目标位置,调整方向及角度;将弹丸底部的发射杆插入枪管内,抽出弹体上的保险销;拉开枪机,装入一发空包弹,握住拉火钢索手柄并向后拽,钢索向后拉动扳机,击发空包弹,产生高压火药燃气,推动发射杆,将整个弹丸抛掷出去。随后即可进入下一轮发射程序,每分钟大约可以发射2~3发弹。甲式高爆掷榴弹在落地时,引信因撞击发火而引爆弹丸,照明弹和信号烟幕弹则在引信延时到期后点燃内装的药剂。当射角为40°时,甲式高爆掷榴弹的最大射程为320m,破片杀伤范围半径为5m。
乙式掷弹枪俯视图
从侧面看去的乙式掷弹枪
乙式掷弹枪(左)和三八式步枪(右)枪机顶部细节对比。可以看出两者有很大差别,如乙式掷弹枪的枪机上没有供桥夹定位的插槽,也没有防尘盖等
乙式掷弹枪机匣左侧细节。图中可以看出拉火钢索穿过扳机尖端的小孔并固定在扳机前方,因此尽管掷弹枪的枪机结构和发射机构都与步枪类似,但发射时的动作却与炮兵相似
与甲式掷弹枪不同,乙式掷弹枪是在三八式步枪结构基础上独立设计的,并不是用三八式直接改造而成的。乙式掷弹枪的枪机缺少通常标准三八式步枪枪机生产时的一些加工工序,例如没有加工与弹仓相连接的部分,也没有加工出桥夹装弹时的插槽,甚至没有防尘盖。
乙式掷弹枪和甲式结构相似,但枪管口径为11.3mm,同样是滑膛的,枪管长增加到530mm,但全枪长减少到1.05m,全枪质量则为10.8kg。质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乙式掷弹枪改用类似于迫击炮式的大型金属底座,以防止在松软地面使用时强大的后坐力将枪身“砸”入地面。
乙式掷弹枪发射乙式高爆掷榴弹、照明弹和信号/烟幕弹,全部采用延期引信。其中照明弹、信号/烟幕弹与甲式掷弹枪使用的基本一致,但高爆掷榴弹则与甲式使用的有较大区别。乙式高爆掷榴弹全弹质量达到2kg,弹体带有预制破片槽,而且改用延期引信,其最大延期时间超过11秒,时间精度为0.5秒。该弹配用可以调节长短的铜制发射杆,不同长度的发射杆对应着榴弹的不同射程,发射杆长射程即远,反之则近。乙式掷弹枪配有一个铜制的简易计算器,用来计算发射杆长度、发射角以及引信延期长短,这个计算器平时和炮兵用象限仪等其他设备一同放在一个附件箱内。
乙式掷弹枪的发射步骤如下:首先安置掷弹枪,并调整方向及射角,该枪的瞄准由一个缺口和准星柱构成的简易瞄准装置完成,当目标、准星和缺口中央三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目标即被瞄准,发射角度则借助于炮兵用象限仪调整;适当校准之后,将弹丸上的发射杆插入枪管,并抽掉保险销;装入空包弹并击发,将弹丸射出,引信延期结束后引爆装药或点燃药剂。在42°射角时,乙式高爆掷榴弹的最大射程为320m,破片杀伤半径达20m。
乙式掷弹枪使用的三八式木头空包弹(左)和缩口空包弹(右)。甲式掷弹枪使用的空包弹实物目前还没有发现
甲式/乙式掷弹枪曾于一战期间在中国及西伯利亚等地使用过。1914年,日军进攻盘踞在中国青岛的德国军队,查尔斯·巴迪克所著的《日本围攻青岛之役》中这样描述道:“东京派遣来的专家仔细地训练和挑选人选,配备掷弹枪、破坏铁丝网的爆破筒和夜间联络信号,组成突击队……”。1918年,日本又向远东的白俄军队提供过掷弹枪,詹姆斯·莫雷尔在《1918:日本插手西伯利亚》中提到,日本顾问向俄国西蒙诺夫特遣队提供了“10支掷弹枪、1000发榴弹和2000发照明弹”。
“布干维尔”掷弹枪和
简易掷弹枪
到二战期间,笨重的甲式/乙式掷弹枪在日军中已经彻底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品种繁多的榴弹发射装置,如九一式枪榴弹、三式套管枪榴弹、二式枪榴弹、一○○式掷弹器和八九式重掷弹筒等。不过掷弹枪本身并未完全消失,在二战末期又出现了几个新品种,“布干维尔”掷弹枪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
“布干维尔”掷弹枪外形线条图
“布干维尔”掷弹枪发射改装过的八九式掷弹筒弹
“布干维尔”掷弹枪是将八九式重掷弹筒筒身结合到三八式步枪上,用以发射直径为50mm的八九式掷弹筒弹,也可发射手榴弹。这种具有相当独创性的构想是第六师团的野村上尉提出来的,这位设计者还曾制造过代用地雷和手榴弹。1945年7月,澳大利亚军队在所罗门群岛西北的布干维尔岛与日军的战斗中缴获了7支这种掷弹枪,因此得名“布干维尔”掷弹枪,而此前对该掷弹枪并无一个专门的称呼。这种掷弹枪是将标准步枪枪管截短,然后将八九式掷弹筒的筒身焊接上去,在掷弹筒弹的底部相应地钻一个孔,去掉受潮的发射药,以便发射时使火药燃气进入药盂,药盂铜制的侧壁膨胀嵌入膛线,以密闭火药燃气,达到相应的射程。由于后坐力较大,这种掷弹枪和掷弹筒一样抵在地上发射,常用的发射角度是45°。这种武器即便是在距离目标很近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射程大约在27~274m之间。澳大利亚军队缴获的7支都是用三八式步枪改装的,但英国诺丁汉皇家军械馆中还藏有一支用7.7mm口径的九九式步枪改造的“布干维尔”掷弹枪。
现存的实物中还有一支带有膛压测试装置的掷弹枪。该枪是以小仓陆军造兵厂第二分厂制造的一支三八式步枪改装的,发射7.7mm步枪弹,在加大的节套上装有全套的膛压测试装置,全长1.08m,其中枪管长603mm。圆柱形榴弹发射装置螺接在枪管口部,全长73mm,外径25mm,带有5条闭气圆环,后部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方形缺口,以便用工具将其卸下。关于这支掷弹枪的资料几乎为零,只知道它发射的是某种套管式枪榴弹,很可能是用来测试发射枪榴弹时空包弹的膛压。
二战末期日本制造的两种简易掷弹枪。上方的枪身为竹筒制造,下方的为薄金属管制造,两支枪枪管外壁均缠有加固用的金属丝
不明型号的带有膛压测试装置的掷弹枪
二战末期还出现了几种简易掷弹枪,它们并不是制式型号,而是当日本面临最后失败时,计划用于武装民众,进行“本土决战”的一类自制的简易代用品。这类武器是一种大口径的身管武器,以黑火药为动力,发射“从榴弹到碎铜烂铁的一切能找到并可以装入枪管的东西”。虽然看起来并不像真正的武器,但确实是日本的武器设计师专门设计的,并且将制作和使用方法印成手册进行推广,以便军队和居民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简便的方式使用该武器。其材料各式各样,包括木、竹、线绳、金属丝、铁钉和薄铁管等,发火方式包括导火索和夹在简易枪机上的火绳。常见的简易掷弹枪有两种式样:一种是以粗竹筒为枪管,外面缠有金属丝以防止裂开;另一种以薄壁金属管代替竹筒,外面同样缠有起加强作用的线绳。此外,还有用废旧步枪改装的筒易掷弹枪,枪口处装有用竹筒、金属管和木头制成并外缠线绳加固的发射筒,仍使用空包弹作为发射动力。后期的空包弹甚至也进行了简化,用棉花和棉布制成并浸过蜡的塞子代替弹壳缩口或木制弹头。不过由于日本迅速溃败投降,这些简易产品并未经历实战,也没有它们实际使用的记载,甚至连大致的生产数字也无从统计。
结语
掷弹枪是步兵用榴弹发射装置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旁门分支,似乎命中注定其更适合成为博物馆展品而非实用武器,尽管其构思不可谓不巧妙,但它比枪榴弹发射装置要笨重得多,携行不便,而与迫击炮相比,在发射速度、发射准备和射程调节的方便性以及弹丸的种类和威力上都相差甚远,特别是掷弹枪的用途单一,不能发射步枪弹借以自卫,还需要占用额外的人员编制,种种缺点决定了它将成为一种半途夭折的武器,因此只有日本等国在上世纪前半叶进行过研究,在枪榴弹发展成熟和中小口径迫击炮实现轻型化以后,掷弹枪的设计就被彻底淘汰,再未被重新启用过。
重要通知! 帆布包已经上架,全新图案全新的尺寸等你选购! 编辑:曾振宇 丁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