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英特尔终于官宣了其新一任CEO的人选,马来西亚华裔陈立武(Lip-Bu Tan)已于3月18日正式上任。陈立武此前担任过楷登电子董事,也曾长期担任新浪董事。随着他出任英特尔CEO,美国芯片巨头中的华裔/华人CEO又增加了一位。
陈福阳(Hock Tan):博通(Broadcom)总裁兼CEO,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他以擅长通过并购推动公司发展而闻名,被称为“半导体并购之王”,博通通过并购打造了横跨半导体与企业软件的巨头,市值不断攀升。
黄仁勋(Jensen Huang):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CEO,1963年出生于台湾台南,后移民美国。在他的带领下,英伟达在GPU和AI计算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苏姿丰(Lisa Su):AMD董事长兼CEO,1969年出生于台湾台南,3岁时移民美国。她推动了AMD Zen架构处理器的逆袭。
而今,65岁的芯片创投教父陈立武成为继陈福阳、黄仁勋和苏姿丰之后,又一位执掌美国芯片巨头的华裔。实际上,很多国际化科技公司都十分信赖华裔/华人员工,赞赏他们的辛勤付出以及出色的管理能力。华裔/华人在欧美科技巨头眼里是“香饽饽”,除了以上半导体行业明星CEO之外,小编还整理了一些华裔/华人高管,其中不乏国际知名企业。
蔡明介,1950年4月6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是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 Inc.)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被誉为“IC设计教父”。蔡明介在业内首创“交钥匙解决方案”(Turnkey Solution),将芯片、软件平台和设计整合在一起,显著降低了手机厂商的开发难度和行业门槛,加速了手机的普及。这一模式帮助联发科在功能手机时代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智能手机时代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彭胜利(Victor Peng),赛灵思(Xilinx)前CEO,于2018年1月被任命为第四任CEO。在担任CEO期间,彭胜利推动了赛灵思的多项重大战略转型,包括“数据中心优先”、“加速核心市场发展”以及“驱动自适应计算”。2022年,随着AMD完成对赛灵思的收购,彭胜利重新回到AMD并担任总裁,负责自适应、嵌入式和数据中心GPU业务、高级研究以及公司的AI战略。
戴伟立(Weili Dai)是美满电子科技公司(Marvell Technology)的联合创始人、前董事和前总裁。她出生于上海,17岁随父母移民到美国旧金山。1995年,戴伟立与丈夫周秀文及其胞弟周秀武一起,在加州圣克拉拉的自家客厅里创立了Marvell。Marvell专注于存储、通信以及消费性电子产品芯片的设计。公司第一款产品是机械硬盘(HDD)主控芯片,凭借领先的技术和高性能,迅速获得了希捷(Seagate)等大客户的订单。
Marvell在戴伟立的领导下,迅速成长为全球顶尖的无晶圆半导体厂商之一。2000年,Marvell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上市当天股价从15美元涨到56美元,涨幅达278%,为华尔街全季度之最。Marvell的产品广泛应用于企业级、通信、移动和消费电子领域,客户包括惠普、思科、苹果、华为和索尼等。
何泰舜是联咏科技(Novatek)的创始人兼董事长。1997年,他带领团队从联华电子(联电)的商用产品事业部独立出来,创立了联咏科技。联咏科技专注于显示驱动IC和数字影像多媒体芯片的设计,是全球最大的显示器驱动IC供应商之一。2015年,联咏首次跻身全球IC设计营收前十大公司,并在2024年位列全球第七。
瑞昱半导体的创始人是叶氏三兄弟:叶佳纹、叶博任和叶南宏。他们于1987年共同创立了瑞昱半导体,最初以200万新台币起家,专注于电脑周边用品和网络芯片的研发。瑞昱半导体自成立以来,凭借创始团队的技术背景和市场洞察力,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瑞昱的技术专长在于模拟与数字混合模式设计、系统整合能力,以及射频(RF)芯片设计等。瑞昱在1997年成功上市,并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的创新产品奖。
Susan Li,Meta(原Facebook)的现任首席财务官(CFO)。Susan Li出生于中国成都,2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她11岁进入高中,15岁进入斯坦福大学,并在2005年加入摩根士丹利担任投资银行分析师。2008年,她加入Facebook,在公司早期担任财务团队成员。她负责建立公司的早期收入预测模型,并在公司快速成长期间承担了多项关键财务职责。她在Facebook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晋升,曾在公司IPO期间担任重要角色。2022年,她被任命为Meta的首席财务官,成为大型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CFO之一。
安霸(Ambarella)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是王奉民。凭借其卓越的技术背景和市场洞察力,带领安霸在智能驾驶和边缘AI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
MPS芯源系统(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的创始人兼CEO是邢正人(Michael Hsing)。他于1997年创立了MPS,致力于将整个电源系统集成到单个芯片上。在创立MPS之前,他曾任职于Micrel公司,负责大功率模拟集成电路工艺研发。在Micrel工作期间,邢正人发现了电源管理IC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受限于公司战略,未能推动相关变革。于是,他决定离开Micrel,并在1997年与Jim Moyer共同创立了MPS。邢正人负责开发工艺技术,而Jim Moyer则专注于IC设计。MPS采用创新的专有技术制程,致力于高性能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产品应用:广泛应用于工业、通信基础设施、云计算、汽车以及消费类电子等领域。2021年,MPS被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