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客厅,62岁的李桂兰摩挲着茶几上的首饰盒,金属搭扣在指腹下发出细微的声响。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打开这个盒子,金项链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去年此时,同样的场景也曾上演,只不过那时躺在丝绒布里的是一只金镯子。
"妈,试试这镯子合不合适。"女儿王芳在寿宴上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那是2024年2月,李桂兰六十大寿,子女们在酒店订了包间。儿子王强提前半个月就带着父母去试穿新衣,儿媳悄悄塞给她一个装着万元红包的信封,还搬来一台按摩椅。而王芳则在寿宴当天,从香奈儿礼盒里捧出这只沉甸甸的镯子。
"太贵重了,我不要。"李桂兰当时连连摆手。王芳却坚持给母亲戴上,"您养我们不容易,这是女儿的心意。"镯子内侧的"足金999"钢印在烛光下闪闪发亮,周围宾客纷纷夸赞女儿孝顺。直到三天后,李桂兰路过商场金店,售货员拿着检测仪惊呼"这是镀金的",她才如梦初醒。
那天晚上,李桂兰对着镜子摘下镯子,金漆剥落的边缘露出暗沉的金属底色。老伴王建国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听她讲完事情经过后,头也不抬地说:"孩子可能手头紧,别太较真。"第二天清晨,李桂兰把镯子锁进抽屉,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2025年2月27日,李桂兰的生日又到了。这次王芳送的是一条周大福金项链,同样附有证书和发票。"妈,这次是真的。"女儿特意强调。李桂兰没说话,等子女们离开后,她再次来到金店。检测仪的红光扫过项链,机器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为什么?"当晚视频通话时,李桂兰的声音在颤抖。屏幕里的王芳眼眶通红,"我听说老房子要拆迁了,怕您把钱都给弟弟......"话没说完,就被李桂兰打断:"你弟弟给我买按摩椅的时候,你怎么不说怕我偏心?"
电话那头传来压抑的抽泣声,王芳说自己在网上买了高仿品,想着等拆迁款下来再补上真货。李桂兰突然想起,女儿去年生日时送的LV包也是假的,当时她还笑着说"样式好看就行"。此刻,她盯着屏幕里熟悉又陌生的脸,突然觉得喉咙发紧。
第二天清晨,王芳带着新的首饰盒登门。"妈,这是我用年终奖买的,有正规发票。"李桂兰却推开盒子,"我要的不是这些。"她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首饰盒,"真货假货我都不要,你拿走。"
王芳走后,李桂兰坐在阳台上发呆。楼下传来收废品的吆喝声,她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在纺织厂三班倒,省吃俭用供两个孩子读书。有次王芳想要条红裙子,她熬夜织了三个月毛衣才攒够钱。那时的亲情,怎么就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别难过了。"王建国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孩子只是一时糊涂。"老人望着远处正在施工的拆迁工地,突然想起《常回家看看》里的歌词:"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暮色渐浓时,李桂兰拨通了儿子的电话。"明天周末,你们带孩子回来吃饭吧。"挂断电话,她打开冰箱准备明天的食材,案板上的土豆丝切得格外均匀。窗外,不知谁家的孩子在唱:"我亲爱的妈妈,最懂我的心......"
亲情从来不是等价交换的商品,而是血脉相连的温暖羁绊。当我们在物质世界里追逐利益时,别忘了回头看看,那些不计回报的爱,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在这场渐行渐远的旅程中,唯有真诚与信任,才能让亲情的纽带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