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浙江工友凑139万给女工治病,女工去世后,儿子却还139万

面包加知识 2025-01-31 23:13:31

1951年,浙江一被服厂女工患重病,长期卧床受折磨。厂里员工见状,主动发起募集,共筹集13.9万元用于她的治疗。

59年后,女工之子已白发苍苍,仍不辞辛劳全国奔走报恩。还钱时仅给1.39万元,此事背后原因令人好奇,究竟为何?

【名单突现决定报恩】

2010年1月22日,新年将至,街道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气氛。见此情景,一位老妇人提早起床,着手开始清扫家务。

为彻底打扫屋子,她细心清扫每个角落,连不常用物品也移至床上。此时,一张泛黄的纸条不慎掉落。

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她欲弃之垃圾桶,却又细看两眼,见多为陌生人名。为保险起见,她向屋外丈夫询问:“此物何用,是否仍需?”

丈夫见纸条后激动跳起,又哭又笑吓坏妻子。未及询问,他喊道:“我找到了!这张名单,我找了整整24年!”

王森章未等妻子发问,即刻致电儿女及女婿儿媳,催他们回家商议。众人这才明白,王森章看到纸条后为何如此激动。

写作艰辛,望观众体谅。作者每日笔耕超12小时,收益仅50余元。文中5秒广告为增收益,观看后可免费读全文,望理解。

【病危救助留下名单】

1951年,王森章之母朱金英罹患重病,频发高热咳嗽,后转为肺病。她独自工作于被服厂,还需照料儿子学业生活,无力承担更多医疗费用。

朱金英病情日重,背上生痈,疼痛致彻夜难眠。因无法工作,她悄然辞职返回义乌老家,然病情未见好转,消费支出仍困扰着她。

当地医生对她的病情无能为力,建议赴杭州大医院手术才有生机,但家境贫寒,连温饱都难以为继,更无力承担大城市医疗费用。

被服厂技术工人闻讯后,号召大家为朱金英捐款。32名职工共筹得13.9万元用于其治疗。朱金英深受感动,表示日后将答谢工友们的帮助。

她详细记录了工友捐款数额与名单,打算日后相助。然而,未及行动,朱金英便与家人赴杭就医,虽全力配合,仍不幸离世。

1958年,朱金英病情加剧,自觉时至末路,特召上学中的儿子归家,叮嘱他一番。

儿,母时日无多,但切记一事:日后有条件,必寻名单之人,代母还钱并致谢。

15岁的王森章含泪接过母亲递来的名单,答应了她的请求。不久后,母亲朱金英离世。

王森章因无稳定经济来源,暂搁置报答之念。但他将母亲给的名单妥善保存于小塑料壳内,视其为最宝贵之物。

1962年,王森章被分配至杭州铁路站工作,欲实现母愿,却屡遭挫折。工作首年即遇火灾,被迫迁居。

1967年,积蓄微薄却面临婚育压力,只能再次搬家。此后多年,因多种原因无法安定,频繁更换住所。

【名单丢失多年苦寻】

1986年,单位“房改”让王森章有了30平稳定住所。他深感欣慰,计划报恩。20多年来,他时刻铭记此事,生活节俭,只为存钱报恩。

攒够钱欲报恩时,王森章发现名单丢失,终日寝食难安,梦中亦念及此事,时有夜半因梦中名单“重现”而欣喜醒来。

他后来赴金华寻找恩人,但因厂房倒闭等缘故,恩人已失踪。王森章历经多年煎熬,不断寻找,最终寻获了那张字条。

数日后,王森章携全家前往当地电视台,求助寻找恩人,并计划知情后逐一拜访致谢。因筹集的13.9万为旧币,按汇率仅相当于13.9元,故他们仅需偿还此数。

王森章认为承恩应重报,遂用一年退休金筹得1.39万元偿还恩人。但因年代久远,多人已离世,就连当时最年轻职工也已77岁高龄。

王森章在宴席上望着恩人及其后代,泪流满面,频频道谢。但六位恩人下落不明,他特地跪在母亲坟前誓言,有生之年必偿还他们的恩情。

【参考资料】

2010年5月4日,提及1951年母亲曾收到13.9万元捐款。如今,我决心回馈社会,以千倍之恩偿还当年恩情,即捐赠数百万元。

2010年4月9日,东阳日报报道,一人携带名单,旨在替母偿还恩情。

0 阅读:31

面包加知识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