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立树给原副市长吴晗当秘书,调离时,吴给他推荐了两条提升路子

陌上花开归来 2024-12-23 10:27:49

前言

闻立树是闻一多的侄子。他被安排在原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身边当秘书时,文化程度只有高中二年级。4年里,闻立树跟着吴晗学了不少东西,但始终自我感觉差了些什么。在他调离时,吴晗与他深入交流,认为闻立树今后可以从两条路子来提升自己。

其实,不光是闻立树,吴晗对他身边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很重视。当工作人员要调离时,吴晗会根据个人的情况,给出一些有利于他们今后发展的意见。

据闻立树称,吴晗有个警卫员叫齐振宇,跟了他三年的时间。齐振宇为人忠厚老实,话语不多,工作认真,安全保卫意识很强,照顾吴晗十分尽职。在他担任警卫员期间,与同在吴晗家里负责内务工作的李秀琴,建立了恋爱关系。

当年,齐、李两人在市政府办公厅大楼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吴晗到场主婚并讲话祝贺。当齐振宇要调离时,吴晗出于对他的关心,介绍他到秦皇岛煤炭学校学习。4年后,齐振宇毕业,被分配到了煤炭工业部办公厅工作。后来,齐振宇被提拔为处级干部。

闻立树后来说,他能有后来的成就,离不开吴晗首长对他的帮助……

吴晗曾数次请求解职返回教坛

1949年11月,吴晗以民主人士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分管文化、教育、卫生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与我国建交国家在北京开设使馆、访华外宾的增多,北京市人民政府作为东道主,领导人出席各种会议、活动也日益频繁,有时一天达两三起。

而这些礼节性活动,大多由吴晗承担。有一回,时任外交部亚洲司代司长的陈家康,因事到北京市政府来访。吴晗向陈家康诉说了自己陷于频繁外事活动的苦恼。

陈家康当场作诗一首,其中有两句是:“跑断京兆三年腿,贻误儒林一卷香。”这里的京兆,指的是北京市人民政府领导人;儒林,指的是我国的学术界。陈家康的诗,虽属朋友间的调侃,但也确实反映了吴晗当时处在“不想做而不得不做”的窘况。为此,吴晗曾多次请求解聘返回教坛。

直到1955年2月,吴晗的“窘况”才得以消退。原来,那时北京市副市长的人数从2位增加到了8位,吴晗排第二,只负责教育工作。这样一来,吴晗的工作业绩才日益显现。

这些年中,为了做好工作,吴晗迫切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1月6日,吴晗给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冰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比以前是好多了,工作有了重点,不必成天去参加种种的会。而且更好的是有了读书的时间了。但是问题还是有的,问题是没有人带着我走,没有人严厉指正批评,像对待同志那样!“

吴晗申请入党的问题,由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时机尚未成熟,所以,较长时期未能得到解决。即使在1957年3月,吴晗被中共中央批准入党后,其党员的身份仍是秘密的,只有极个别的领导同志了解内情。

吴晗为官清廉

吴晗的祖籍在浙江义乌西乡苦竹塘。其父吴瑸珏,1934年去世。其母蒋山荫,1949年去世。1950年,吴晗给当地农会写信,表示要献出家里原有的田产房舍。3年后,吴晗又两次给浙江义乌人民政府写信,提出把属于他在土改后分得的房产,及其内部的耕具器物,连同原有的土地房产证,一起献给政府。

吴晗的思想境界很高,为官更是终身清廉。有一年,吴晗收到了一封初中班学生的来信,提出希望与吴副市长一起欢度“五四青年节”。这场活动被安排在了中山公园。当天,吴晗与中学生进行了愉快座谈,并在会后招待大家共进西餐。

秘书闻立树说,原本那次活动的费用是可以报销的,但吴晗是用了自己的工资支付。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据接替闻立树,成为吴晗下一任秘书的罗奇说,在1956年至1957年,吴晗每个月都在市政府办公厅,召开一次中学教师座谈会,征求大家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会后,吴晗会邀请各位老师到就近的鸿宾楼饭庄吃饭。每次用餐吴晗都不花公款,都用自己的稿费来支付。

据罗奇分享说,吴晗在处理有关单位请求题字的问题上,表现得谦虚严谨。60年代初期,已经调到宣武师范工作的罗奇,受学校的委托,请吴晗副市长题写校名。罗奇来到吴晗的寓所后,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诉求。吴晗谦虚地说,自己的字不好看,可以转请郭沫若题写,并留罗奇在家吃午饭。餐后,吴晗写了一张便函给罗奇,当罗奇把便函拿给郭沫若后,郭沫若随即挥毫,写下了“宣武师范学校”六个大字。

吴晗关怀身边的工作人员

在吴晗身边当秘书的罗奇,起初的见习工资是38元4角2分。12个月,见习期满了,办公厅人事科为罗奇转正定级的事情,征求吴晗副市长的意见,是定23级,工资49元5角,还是定22级,工资56元?

吴晗当即表示,年轻人的工资不高太高。由此,罗奇的工资最后定为了23级。1957年,罗奇和同班同学谢绥之结婚,吴晗与夫人袁震为祝贺他们新婚,送了一个礼包,里面装有60元的礼金。

那时,60元相当于罗奇一个多月的工资。从这件事上,罗奇深深地明白了吴晗副市长的良苦用心:青年人在工作上要高标准,在生活上应低要求。

吴晗十分尊重秘书的劳动成果。有些稿件是吴晗口述大意,由秘书起草整理后,由吴晗本人定稿。当吴晗收到稿费后,会把部分稿费分给负责的秘书。闻立树就收到过好多笔。1954年7月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以前,机关干部都是供给制待遇,生活比较清苦,得到这些稿费的青年同志,虽然款数不多,但都十分高兴。

1956年,闻立树要调离吴晗身边了。出于对秘书的关心,吴晗给他提出了两条可提升之路:一、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范文澜那里去做他的助手,在范老指导下学习历史,此事我可以负责介绍;二、报考高等学校,学一门专业,毕业后再从事研究工作。

闻立树考虑到,如果从事历史研究,古代汉语是基础,而他在这方面功底较差,由此,他决定走报考高等学校学习这条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闻立树收到了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个是提前单独招生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另一个是统一招生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到底选择哪一所学校呢?吴晗又亲自给每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负责人陶大镛写信,很快得到了复信:“根据高等学校招生的有关规定,立树同志应到中国人民大学入学。”

就这样,闻立树告别了吴晗首长,去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至此,确定了他终身从事中共党史教学研究的方向。回顾与吴晗首长相处的点点滴滴,闻立树感激不已。

参考资料:《在吴晗身边工作的日子》、《怀念吴晗:百年诞辰纪念》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