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夫拦住秦基伟要烟,警卫员刚要训斥,秦军长却亲自给其递烟点火

军迷战火式 2025-04-11 15:31:32

秦基伟从口袋里摸出烟,亲手递给他并帮他点上,接着两人便聊了起来,气氛轻松愉快,说了好一阵子。周围的士兵心里都嘀咕着,这位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让大领导亲自给他递烟点火。

这位老兵究竟是什么背景?秦基伟对他十分尊敬,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呢?秦基伟还有哪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经历?

【平易近人秦基伟】

从1927年开始,13岁的秦基伟就已经加入了革命的大家庭。那时候,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周边的村子,哪里缺人手,哪里就能看到秦基伟在忙活。

秦基伟那时候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少年英雄”。别看他年纪轻轻的,但每当村里人遇上灾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冲在最前面。

后来,秦基伟觉得眼下的情况还不够,他琢磨着要干出更大的动静,去帮衬更多的老百姓,给国家出一份大力。还没到15岁的秦基伟,就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革命的行列,成了一名响当当的红军战士。

在每场大战里,秦基伟总是冲在最前面,他勇猛杀敌,这么多年过来,秦基伟得到的荣誉那可都是实打实地用枪用刀拼出来的。

在困难重重的日子里,秦基伟深深体会到啥都是拼出来的,不容易。他特别珍视手里的每一样东西,对周围的人都很好,心里时刻记着别人的好。就算后来做了大官,他还是对老一辈的人特别尊敬。

1949年4月份,秦基伟带着15军去参与渡江大战。为了赶紧赶到那个地方打好仗,抢占有利位置,秦基伟就让士兵们不停地赶路,白天黑夜都不停歇。

行军路上,突然间暴风雨来袭,但秦基伟不愿让大雨阻碍前进的步伐,所以他决定,让士兵们顶着雨继续前进。

他们每次打仗都是这样挺过来的,不管天气有多糟糕,都挡不住他们前进的步伐。前面就是战场,稍微耽误一下,可能就会有好多战友丢掉性命。

秦基伟压根儿没想过,自己平时身强体壮的,结果却被一场大雨给整倒了。

秦基伟染上了厉害的风寒病,体温直飙到39度,整天整宿地咳个不停,根本没法睡觉,也吃不下一点东西,简直是痛苦至极。

就算是这样艰难的时刻,秦基伟也没放慢行军的脚步,始终咬牙坚持前进。但他旁边的警卫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跟他讲:

领导,您就别硬撑了,咱们用担架抬着您前行,这样您也能轻松点,不是吗?

秦基伟一听这话,立马火了,直接怼了回去:“我这不就是个小感冒嘛,离死不活的还远着呢!再说了,要是哪个普通士兵感冒,难道还得让人抬着走不成?”

这话一说,警卫员立马没了话反驳。秦基伟呢,他确实有资格享受那些好处,但他从没拿自己的职位来搞特殊。

秦基伟心里琢磨着,自己得跟大伙一样,不能搞啥区别对待。幸好他身体底子硬朗,没过多久就恢复如初了。

后来,秦基伟带着队伍继续往前走,他自个儿骑着马走在前头。突然间,听到后面有个老炊事员在喊他。回头一看,只见那老伙计喘着粗气往这边赶,秦基伟二话不说,赶紧从马上下来,迎了上去。

看到来人穿着炊事员的衣裳,警卫员起初打算上前阻拦,打算责备几句,但没想到秦基伟对他态度特别和善。等秦基伟跟那位老厨师道别时,他把自己兜里的烟全给了对方。

秦基伟朝他大声说道:“要是以后烟抽没了,就来找我,我这儿烟管饱!”

两人道别完毕,秦基伟再次领着队伍往前走。警卫员一脸疑惑地问:“头儿,刚才那个做饭的大哥是谁呀?我以前咋没见过呢?”

秦基伟咧开嘴,乐呵呵地说:

这位做饭的大哥,真不是个平凡角色,你们可别轻视他。就连邓小平和刘伯承两位老同志都对他做的饭菜赞不绝口,说特别好吃!

这名烧饭的大哥并不是什么大官,他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做饭师傅。

不过,他和秦基伟很早就在同一个部队里一起打仗,俩人是多年的战友!别看他的职位只是个炊事员,战斗激烈的时候,他也上过前线杀敌人,而且枪法特别溜,干掉了不少敌军。

秦基伟以前跟他是在一个部队里,两人都只是个普通小兵。秦基伟对他那是相当敬佩,别看这人平时老围着灶台转,一到战场上,那绝对是毫不手软。

抗战胜利以后,党组织有意栽培他,打算给他安排个官职。可他愣是没答应,说更愿意待在厨房里,给部队里的战士们烧菜煮饭,确保他们每天都能吃得肚子圆鼓鼓的。

秦基伟当上了领导,但他心里头,自己还是那个跟炊事员兄弟并肩的战友。尽管现在他们俩的地位大不一样,可秦基伟对待那位炊事员的敬重,一点都没少。

秦基伟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全靠他性格随和、直爽,还有就是他一直坚守初心,心里始终装着部队和战友的情谊,不忘组织和士兵对他的好。

这位老厨师之所以能找秦基伟要烟抽,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烟瘾特别大,是个离不开烟的家伙。

秦基伟自打投身革命以来,就慢慢染上了抽烟的瘾头。战场上奔波劳累,压力山大,他得靠每天猛抽不少烟,才能让心里头那股子焦虑平复下来,好入睡。

秦基伟每天至少要抽三包烟,这是他最起码的烟量。到了要睡觉的时候,他抽得更多,有时候一琢磨起事儿来,一个晚上就能干掉两包烟。

秦基伟有个大家都知道的习惯,那就是爱抽烟,但除此之外,他还有个不为人知的爱好,那就是对戏曲特别着迷。他不仅喜欢听戏,看戏,更是热衷于上台演戏。

【“戏痴”秦基伟】

抗战刚开始那会儿,秦基伟就当上了游击队的头儿,他天天在村子里忙活着搞革命宣传。他的宣传法子挺特别,爱用“唱戏”这一招,老带着手下在村里头演小剧目。

秦基伟不光要当指挥的导演,还得亲自上阵去演戏。每次演完,他都会热血沸腾地大喊:“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去!”

但他讲话带点乡音,老把“日本”说成“二本”,把观众逗得乐不可支。秦基伟对这些小瑕疵根本不放在心上,每次演完节目,他总会照例来上这么一句。

升职之后,秦基伟还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一高兴就张罗着开派对。到了1941年,他成了太行军军区的司令员,每次打了胜仗,晚上肯定得安排个活动庆祝一下。

首要目的是给那些劳累的战士们带点欢乐,让他们能放松紧绷的神经,另外,我也想趁机过过瘾,满足一下自己上台露一手的愿望。

秦基伟筹备戏剧表演时,总是安排得妥妥当当。这边有人负责演奏,那边有人管打灯,还有专门的道具团队和指挥小组,他恨不得把大半个团队的人都拉进来一起忙活。

打完一场漂亮仗后,秦基伟心里头那股爱演戏的劲儿又上来了,琢磨着带着大伙儿乐呵乐呵。刚好那时候,政委主任郭峰结合实际编了个话剧剧本,讲的是“地下党成员陈太亮智斗并捉拿汉奸”的事儿。

秦基伟一听,行,那就这么定了!郭峰是话本的作者,所以这总导演的活儿,肯定得他来挑大梁。这样一来,秦基伟也省心不少,他觉得自己就安安心心当个跑龙套的演员就行了。

郭峰瞧出秦基伟特别爱演戏,心里琢磨着逗逗他,于是给他分配了一个“小日本兵”的角色。秦基伟呢,他才不管演啥,只要大伙儿能聚在一起乐呵,他就心满意足了。

找好演员,把流程说完,排练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我们大概过了一遍主要的环节,然后大家就直接上台了,这基本全靠现场随机应变的能力。

秦基伟要演个日本人,那肯定得讲日语。但他压根不懂日语,只能胡乱蹦出一堆词。旁边演翻译的人,一听就傻眼了,压根不知道咋翻译。

两个人就在舞台上开始比划起了太极拳,后来翻译干脆不干了,直接说道:“太君您对中国这么了解,干脆您自己来吧!”话一说完,翻译就留下秦基伟一个人在台上,自己走开了。

秦基伟这演舞台的本事真不是盖的,他一点都不怯场,独自表演起来也是活灵活现。然后,重头戏才真正拉开序幕。

郭峰演的是“地下党里的英雄人物陈太亮”,他马上就要和秦基伟演的那个日本鬼子来一场生死较量了。

就在郭峰和几位同志打算捉拿那些汉奸的关键时刻,秦基伟来了个出其不意,他带着几个扮成“日本兵”的人猛地冲上舞台,直接把人给逮住了。

郭峰瞅见这场景,直接对秦基伟说:“你得赶紧撤,接下来的戏你没份了,麻溜点!”秦基伟这时起了玩心,琢磨着要给剧情来个惊天逆转。

他逮住所有人后,转头对郭峰大声说:“郭峰,陈太亮先生给的信息真靠谱,多亏了他,我们才能把他们全抓住。”

秦基伟突然把“抗日英雄”的帽子摘了,给郭峰扣上了个“卖国汉奸”的名头,这纯粹是跟他开个玩笑。他这么做,剧情是乱了点,可却让在场的士兵们乐呵了不少。

晚会顺利落幕,但郭峰心里头却憋着股闷气,相当不开心。

秦基伟特别爱看戏,一有空就悄悄溜达到戏院。有回因为看戏太入迷,差点把重要任务给耽误了,结果被邓小平同志好好训了一顿。

1948年10月那会儿,秦基伟瞅着有空,又悄悄溜出去了。可巧的是,当天晚上有急事得找他。这不,邓小平同志直接一个电话打过来,说要跟他商量点事儿。

警卫员没法再瞒,就实话实说了。邓小平一听,就简单吩咐:“去把他找回来!”秦基伟得知消息,心里咯噔一下,想着这下糟了,连忙火急火燎地往回赶。

秦基伟一回来,就见邓小平同志在那抽着烟候着他,连解释的机会都没给,直接说:“明天交份检讨给我,你得受个处分。”

从那时候开始,秦基伟就再也没有因为看戏而把工作落下。他明白过来,自己的这个喜好已经给集体带来了不便,以后得严守规定了。

秦基伟爱演戏的毛病,最后是邓小平同志帮他改掉的,而他抽烟的习惯,则是毛主席帮他戒掉的。

【和毛主席第一次见面】

秦基伟和毛主席都在为党的革命事业打拼,他们心里头都有着一样的目标和方向。但奇怪的是,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起来,他们俩竟然一次面都没见过。

秦基伟心里老惦记着能见上毛主席一面,但他心里明白,自己本事还没到那份上,没脸去见毛主席。他一直在盼着这个机会,可没想到,愿望还没达成,他就自个儿报名去了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那场仗打得特别惨烈,差不多一半的战士都在战场上献出了生命。那时候,咱们手里头没啥先进家伙,就只有些小手枪小炮,还有心里头那一腔热血在燃烧,硬是跟装备精良的美国军队对抗。

尽管心里都清楚这场仗不好打,但咱们是非打不可。毛主席在大会上斩钉截铁地说,咱得全力帮朝鲜赢得这场战斗。

这次战斗打得特别不容易,毛主席下令让彭德怀将军带队伍去朝鲜。秦基伟听说了这事儿,自个儿跑去找彭德怀,非要参加这场仗不可。

抗美援朝战争中,多亏了咱们志愿军的援助,最后取得了胜利。1953年6月16号那天,毛主席在中南海自己的书房里,接见了15军的头儿秦基伟,这也是对他辛苦付出的认可。

在上甘岭那场硬仗里,秦基伟指挥的15军可是出了大力气,给这场仗的胜利往前推了一大步。毛主席见了他,不光好好表扬了一番,这更是给所有志愿军战士心里头送去了温暖和鼓励。

秦基伟按照毛主席的战略指导打了好多仗,但这次是他们头一回碰面。秦基伟踏进书房那一刻,毛主席立刻迎上去,紧紧握着他的手说:“秦基伟啊,你真是太不容易了!”

秦基伟一听毛主席这么说,心里头那个高兴啊,哪还敢提什么累不累的事儿!毛主席不光惦记着秦基伟以前干的活儿,还特别问了问志愿军在朝鲜那边过得咋样。

毛主席跟秦基伟聊起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穿衣吃饭到住宿出行,样样都问得很仔细。聊着聊着,他的声音就低沉了下来,眼眶也湿润了:“咱们志愿军的日子,过得真是太不容易了!”

秦基伟瞅瞅屋里气氛挺压抑,就给毛主席说了段趣事:

毛主席啊,那时候咱们在朝鲜打仗,您打电话过来,特意关照我们要吃好点的。可接电话的兄弟一听,误以为是让我们多吃炒面。结果,那段时间志愿军兄弟们天天都是炒面管够,吃得那叫一个难受啊!

结果,毛主席脸上没露出笑容,他开口说道:“看来还是不太喜欢炒面啊。确实没啥更好的东西了,志愿军战士们辛苦了,真是难为你们了!”

秦基伟心里明白国家的处境,也懂毛主席的心思,所以他赶紧换了个方向,聊起了怎么打仗能赢的事儿。

氛围变得稍微轻松点之后,毛主席朝秦基伟递过去一根烟,说道:“我这儿也没啥好东西招待,就给你递根烟抽抽吧!”

秦基伟心想,哪能让毛主席亲自给自己点烟啊,于是他客气地回绝了,直接说:“主席,我抽烟不在行。”

跟毛主席见过面后,秦基伟回到了自己屋里,没多久警卫员就送来了热茶和香烟。可秦基伟这回却没动烟,还说他以后都不打算再抽了。

警卫员心里直犯嘀咕,秦基伟就跟他说明白:“我之前跟毛主席保证过不抽烟,那我就得言出必行。”打那以后,秦基伟真的就把烟瘾给戒了。

对秦基伟而言,啥爱好习惯都比不上他心中的信念。说出的话得算数,干的事得漂亮,开枪就得能击中敌人,在前辈面前得保持低调。

秦基伟这个人,真的是做到了不管地位多高,都始终心里有数,时刻警醒自己,不忘最开始的那些想法。他虽然站得高,但从不放松警惕,时刻记得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为啥要走这条路。

关于这事儿,大家有啥看法呀?快来留言区聊聊你的想法吧!

0 阅读:13

军迷战火式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