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系T-26轻型坦克(1933型),战斗权重为1.0,在更新1.91“夜视”中引入。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武器装备短缺的国民政府急需外援。1937年8月21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其中包括了82辆(有说83辆或88辆)T-26坦克,这些坦克主要装备于国民革命军第200师。该师是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一个团就配有70辆T-26、4辆BT-5,18辆菲亚特CV-33,是当时中国陆军装甲力量最强的部队。T-26轻型坦克也在抗日战争中作为当时中国军队的重要装甲力量,参与了多次重大战役。
1938年5月,第200师一部奉命北上支援兰封作战,T-26b轻型坦克协同国军第17军团一部进攻盘踞在三义寨地区的侵华日军。在其火力加持下,中国军队接连攻占多座村庄,但因缺乏步坦协同经验,3辆T-26n轻型坦克被侵华日军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击毁。
1939年11月,第200师南下参加桂南会战中的昆仑关战役,T-26坦克在该战役中表现出色,其45毫米炮可以轻易击穿日军八九式、九四式坦克的装甲以及日军的各类战防炮。在战斗中,T-26坦克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打击,为昆仑关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日军第二十一旅团几乎被全部歼灭。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协同英军、缅军对日作战,装备有T-26坦克的200师也参与其中。然而,由于运输卡车的载重量小,T-26坦克必须拆解运输后再组装,过程繁杂易出错导致故障,且因坦克兵训练不足、指挥混乱等原因,T-26坦克在此次作战中未能充分发挥其攻坚利器的作用,大部分坦克被遗弃在撤军回国的路上,被日军缴获。而之后在1944年11月的广西龙江渡口保卫战中,守卫渡口的中国军队中还有第142团战车第2营的6辆左右的T-26坦克参战,给准备强渡龙江的日军造成极大麻烦,这也是T-26坦克在抗战中的最后记录。
抗战胜利后,T-26坦克逐渐被美国的M24、M41等坦克所取代。也由于时局变动和年代久远,当初的那批T-26在中国可能已无幸存实物。不过,据说其中一些T-26坦克在中国内战结束后幸存下来,并跟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到了基隆,但有关记录相当少,难以佐证。
游戏中,两个系的T-26并无区别,更多参数方面的内容可观看往期的苏系T-26轻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