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人死后要“做七”,做七是啥?有何讲究?老传统不能丢

听双说情感故事 2024-12-07 20:59:15

导读:不是迷信!人死后要“做七”,做七是啥?有何讲究?老传统不能丢。

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或多或少都有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村里如果有老人去世,其亲人往往都会为其烧纸,而烧纸可不是简单地烧完就可以的,而是有很多的讲究。据老一辈人说,烧纸不仅要烧七个七,还要烧百日,完了以后还要烧生日,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寄托对亲人的缅怀和思念。

对于烧百日和生日而言,或许比较好理解,但是对烧“七个七”来说,很多小伙伴恐怕就会搞不懂,不清楚这是啥,甚至把这一讲究当成迷信。其实,这并不是迷信,而是流行在农村的一种习俗,民间常常称为“做七”。那么做七是啥?有何讲究?来一起看看吧。

人死后要“做七”

所谓“做七”,其实是一种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家人要每隔七天举行一次祭奠仪式,也就是烧纸祭拜,一直到“七七”四十九日为止。

据悉,做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地藏经》,其认为人死后有一个中阴期,通常为四十九天,在这期间需要超度和祭奠,以帮助亡者顺利转世,为此民间就有了“做七”一说,为的也是让逝去之人可以安心。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认为人生四十九日,七个魂魄全部便附于人体。人死后,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死后四十九日而七魄散,所以就衍生出了“做七”的习俗。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为每七天进行一次祭奠仪式太过于繁琐,于是在做七时,就以第一、三、五、七个“七日”祭较为隆重,其余略简。具体如下:

其中,人去世后的第一个七天,往往被称为“头七”。在这一天,民间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往往需要至亲的人都要参加。据悉,这天,亲人要为逝者准备可口的饭菜,并且还要准备大量纸钱,然后一起到坟前焚烧,祭奠逝者。

三七:三七称为“散七”,通常在亲人去世后的第二十一天进行。在这一天,家人会前往墓地,烧纸钱、香烛等物品,以寄托哀思和敬意。一般来说,这天祭品按照品类和顺序摆放好,孝子、孝女等直系子孙按照辈分跪在坟前,其他人员站在周围,接着点燃香烛,焚烧冥币、纸人等物品,焚烧完毕后,向墓碑前点三滴酒水,众人向墓碑磕头即可完毕。

五七:五七通常指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这天往往都会由出嫁的女儿负责操办。一般来说,这天要准备纸扎、酒食等祭品回娘家祭拜,其他亲属也要准备纸钱等祭品。

七七:第七个七天,称为“尽七”、“断七”或“满七”,是“烧七”的最后一次祭奠,仪式最为隆重,通常由所有亲属参与‌。这一天之后,表示丧期结束。

此外,对于‌二七‌、‌四七‌、‌六七‌而言,仪式相对简单,讲究较少,规模也较小,往往只需要逝者的儿女参加即可。

看得出,“做七”在民间传统的丧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表达民间百姓对逝去亲人的一种哀思,在农村尤其盛行。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老一辈人越来越少,而做七‌的礼仪也已经简化了许多,但仍被村民所遵循。因为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缅怀和尊重,也是对生者的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民间丧葬文化中“做七”的讲究了。话说,你知道“做七”吗?你们那边都有哪些不一样的讲究?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们那边的情况。

0 阅读:54

听双说情感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