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坊间都有这样一种说法!
什么说法呢?
说:合肥这个名字,改得好难听,还不如庐州这个名字,听得带劲,有味道!
言下之意是:合肥的名字,是从“庐州”这个名字改过来的!
而且,这种说法,在外地人眼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那么,问题来了:合肥的名字,真的是从“庐州”改过来的吗?
答案是:当然不是!
合肥之名,其实,古已有之!
甚至,要早于庐州之名。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啦,不信,下面,给你说道说道!
首先,来说说合肥之名是怎么来的?
话说在我国古代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名著《水经注》中,提到这样一句话,说:
“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
这句话,是啥意思呢?
解析好几个关键词即可。
注意,这段话中,提到的“施”,指的是“施水”。
“施水”,指的是合肥的南淝河,南淝河穿城而过,被誉为合肥的母亲河!
而“肥”,在这里,指的是另一条河流,即:东淝河。
东淝河,古名淝(肥)水,是淮河右岸的一级支流,位于长江、淮河分水岭的北侧。
这条河,发源于合肥市肥西县大潜山北麓椿树岗,汇流至淮南市寿县开荒集白洋店入瓦埠湖。
东淝河末段流经八公山南,我国古代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决战于此!
所以,合肥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就很清楚了!
即: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
而从历史典籍中,也可以窥见合肥之名。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22年,即:汉武帝元狩元年,这片土地,定名为:合肥县。
很显然,早在2100多年前,合肥这个名字,就已经存在了!
那么,庐州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呢?
据史料记载,庐州之名,是在隋朝开皇三年,也就是公元583年,才出现的,距今不到1500年。
所以,谁早一点,谁迟一点,就很清楚了!
而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所以,这里又被称之为:“庐州”。
所以,庐州之名,其实,是晚于合肥之名的!
坊间所说的:合肥的名字,是“庐州”改过来的,显然不成立!
其实,叫“合肥”没什么不好的!
古人讲究:“和合而美”。
合肥之名,其实,十分契合这个观点!
合肥合肥,合而肥,分则瘦!
合肥,是一个养人的地方,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来合肥时间长了,就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知合肥,更多旅游地理,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