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回忆录——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回忆录(二)

生远说历史 2023-07-12 07:58:02

我在王府里整日的担心着皇爷爷。很盼望有机会还能承欢膝下。可惜皇爷爷这一病再也没有起来。临终遗诏让皇阿玛即位。并嘱咐皇阿玛要好好教导我。皇阿玛当然一切同意了。

皇爷爷交代完大事后就驾崩了。宫里宫外一片哀伤。我更是欲哭无泪。这时我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按理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一想到皇爷爷和我在一起的画面我还是忍不住的想哭。皇阿玛忙完了丧事后,就做了一件事,后来我才知道他把我的名字写在了纸上藏在匣子里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

从这一刻开始,大清的皇位传承开启了新的开端。皇阿玛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他自己经受了很多折磨历经艰险才坐到了如今的位置。他不想我再走他的老路。我比大清的历代祖宗运气都好。

我有幸福的童年和无忧的少年,能够承欢父母祖父的膝下。不像皇曾祖顺治爷和皇爷爷康熙爷一样冲龄即位。过着担惊受怕朝不保夕的生活。也不用像皇阿玛一样过着进谨小慎微,步履薄冰的青年时期和争权夺利的中年。我一生过的都比较如意。皇爷爷为我打下了江山,皇阿玛为我积攒了家底。让我可以的为君。

但是皇阿玛和皇爷爷不一样,他的性格比较冷,阴晴不定,对于我们这些皇子他还算不错。但是对于大臣来说,尤其是不法贪官来说他就是犹如地府阎君一样。他为了不让我们这些皇子过度的参与党争。所以很少派给我们差事。只让我们在大内好好读书。外面的江山有他和十三叔扛着。可惜十三叔由于多年的病痛和劳累先皇阿玛一步。

惹的皇阿玛好一通难过。后来这个不幸的事情竟然落在了皇阿玛的头上。加上皇阿玛本身太过劳累,不在乎身体。也不运动。在位的十三年里,一次木兰围场也没去过,最远就是他经常待的圆明园。而且皇阿玛哪都好,但就是一点让我不敢苟同。这一点也是后来我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皇阿玛喜欢道教和佛教。尤其对道家的炼丹之术感兴趣。找了很多道士进园子里给他炼丹。我知道皇阿玛的心里。他希望能多活一段时间为我好好的打理江山。

但是丹药这东西自古就害人。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乃至前朝的明世宗嘉靖皇帝都喜欢这些。可是他们中有人活了万岁吗?没有,嘉靖帝为了炼丹差点被宫女勒死。后来也才活了60多而已。皇阿玛真是让人着急。

明世宗

最后他好好的身体全被丹药给毁了。才活了不到花甲就突然崩逝。逝世前仅来得及叫张廷玉和鄂尔泰他们传达遗诏。随后就驾崩了。我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宫里和园里的所有道士都驱逐出去。处死方外人士不吉利。我可不想像三国小霸王孙策一样死的不明不白。

我在一片慌乱中继承大位了,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皇考的丧事。我让人把皇考的灵柩从圆明园运回紫禁城停灵在乾清宫。每天白天我办理各种丧事,傍晚接待大臣处理朝政。晚上守灵。坚持了半个月。好多人都受不了了。包括我的那个懒散的弟弟弘昼,小弟弟弘瞻还有其他王公大臣。

我给他们分了工,上年岁的王公贝勒,宗室觉罗可以免贵,其他的大臣也不用跪太久。我和皇考不同,我觉得自己更像皇爷爷,走宽仁的路子。皇爷爷他的庙号就叫圣祖仁皇帝。

我登基伊始就把我的额娘尊为太后,居住慈宁宫。后来又让她住在我专门给她修的寿康宫。还把我的王妃富察氏升为皇后,我们的孩子叫永琏,永琏这个名字是皇考取的。皇考很喜欢他,就像皇爷爷喜欢我一样。人啊不管是贵为一国之君还是平头百姓,隔辈亲是断不了的。我把永琏册封为皇太子。也是嫡长子。如今又秘密立储制度,不怕出现二伯父胤礽的那种情况了。可惜我运气不好,老天似乎在和我作对。永琏活到十岁突然夭折了。

我疼的不行,经过好久才缓过劲来。后来我又立我的嫡次子永琮,可惜连两岁都没离我而去。我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外面的王公大臣说我不像皇考。而且还擅改父制。我即位后,没过多久就赦免了八叔九叔等人的罪名,把他们和他们的子嗣名字重新录入总谱。再次之前皇考把他们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连带他们的子嗣都被罢黜宗庙。

我觉得我们是赢家,又都是皇家亲戚。没必要再耿耿于怀了。还把囚禁在景山寿皇殿的十四叔允禵放了出来。而且还给当年的摄政王多尔衮平反昭雪。我自然不能说是皇曾祖的问题,所以我把责任都推给劝他处理多尔衮王爷的大臣了。我将睿王爵赏还给他的一个过继的后人身上。还把一些改了名的王爵都收了改了回来。比如康亲王杰书的后人重新改为礼亲王,信郡王的后代改回豫亲王等等。

但是登基以后的事情太多了。我也开始慢慢的开始了我的漫长的为君之路了。我为了国家大政稳定,所以登基的几年内,一直沿用皇考给我留下的政府班子,老臣张廷玉和鄂尔泰各自有自己的门生故旧。我学习皇爷爷的方法,像制衡索额图明珠一样,制衡张鄂二人。索性他们二人还都算干吏。我也继续沿用皇考留下的各项政策。

比如改土归流,摊丁入亩。我改变了皇考为人严苛的方式,对待臣子恢复了皇爷爷那样的宽仁。我本以为这样大臣们会念着我的好更能好好的效力。但是我太天真了。张鄂二人自负有临终托孤的荣誉。开始对我轻视起来。经常各自带着自己的人在朝堂上因为一些芝麻大小的事争吵的很厉害。我听的很烦。我决定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正好这时有个叫仲永檀的御史上折子弹劾九门提督鄂善受贿一万两白银。我赶紧调查了一下上奏折的人,此人是乾隆元年的进士,当年的主考官是鄂尔泰。这份参劾奏折肯定和党争有关。于是我马上让鄂尔泰,张廷玉以及衲亲作为主审来审判这个案件。他们审判后断定鄂善贪墨了不到一万两白银。但是我决定蹊跷,于是亲自提审鄂善。鄂善一开始招的也是不到一万两白银。后来又翻供说是才贪了1千两白银。因为大清律只要贪墨超过80两银子就可以按律处死。鄂善就这么来回折腾。犯了欺君之罪。他们是真觉得我年轻好糊弄。于是我下旨赐鄂善自尽,虽然鄂善能力不错,也算是我的肱股之臣。

但是为了立威,我只好拿他下手了。然后又把那个弹劾鄂善的仲永檀也定罪了,因为他和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关系不错。不久以后,鄂尔泰因病逝世了。张廷玉一辈子供职朝堂,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又是我的老师。他为人也比较谨慎。很少张狂。但没想到他自己晚节不保,自从鄂尔泰去世后,他也想归隐田园。我也想体恤他。让他回乡。却没想到他竟然要求我信守我皇考的许诺,让他死后进太庙。

我很不满意。这事首先是我皇考答应的,又不是我答应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不懂吗?第二,按他的功劳入太庙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楞要吧。我给他面子,装傻不搭茬。没想到他老糊涂了。几次进宫要求我信守皇考的承诺。我这个人就不喜欢什么事都听皇考的。当年我改了皇考留下的很多决策,他又不是不知道。

皇考喜欢道士炼丹,我就把道士全驱除出去,皇考喜欢和人辩论,出了本自证清白的大义觉谜录。本来就是个不懂事的老腐儒。听了江湖的闲言碎语就编排诽谤皇考。一般人直接就把他问斩了。没想到皇考非要和他辩论。本来受众很少的传闻经此书公布扩展成了街头巷尾的话料。我登基以后将老腐儒曾静问斩,将大义觉谜录收回销毁。可如今张廷玉非拿着皇考的事来要挟我。气的我骂他好几次。最后看在他人老糊涂,不愿意和他一般见识把他撵回老家了。张鄂两党的人都被我清洗了一下。

我也开始物色自己的班底,首当其中就是我的小舅子傅恒,他是皇后富察氏的亲弟弟,为人谨慎,能干,又谦虚。长的还很不错。我这个人一辈子就喜欢看长的帅气的人,这样的人让我赏心悦目。傅恒担任军机大臣多年,一直很受我赏识。其次如新晋之人才如汉族学士董诰,王杰。满洲大臣阿桂,衲亲等人也是人中之龙。

富察傅恒

这些人日后都是朝堂重臣。选好人才后当然要治理父,祖留下的江山。这江山,看似平稳,但内中不乏有很大隐患。皇考虽大力整饬吏治,治理贪腐。但是因为时间短,所以成效没有呈现出来。加上本身又过于严苛导致吏治并未清明,只是畏于皇考之淫威不敢过于张狂。我觉得皇爷爷的方法的帝王之道不错。但是过于宽仁,乃至于我之前受到了轻视。所以我也决定不能一味的放纵。

(未完待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