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尹薇 石梦竹)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消化营养科主任王莹照常去儿童重症监护室检查新生儿的状况,看到出生仅3个月、体重仅3.5公斤的危重早产儿若若(化名)已经转危为安,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孩子目前情况非常稳定,近期就可以回到儿消化营养科病房。”2月5日,王莹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回忆起那场一场跨越1600公里的“生命保卫战”。
若若家在四川,是双胞胎中的哥哥,出生时体重仅1350克,生后20天出现便血、腹胀,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过一系列治疗和手术,仍然反复腹胀、呕吐,连最基础的喂养都无法进行。当地医院紧急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求援。新华医院儿消化营养科王莹主任、蔡威教授通过远程会诊,果断决定启动跨省转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babccd6093617a1567e89f2c930a5b2.png)
1月31日晚,若若(化名)抵达上海虹桥站
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三晚,一列从成都驶来的高铁载着若若抵达上海虹桥站。“早产儿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决定生死,我们必须跑赢时间。”承担转运任务的是新华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夏红萍。她介绍,若若全程需静脉营养支持。新华医院新生儿科转运团队提前规划路线,与铁路部门、120无缝对接,确保患儿抵沪后10分钟内转入重症监护室。
“患儿太小,任何细微变化都需立刻响应。”儿急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谢伟表示。由于若若年龄小、体重轻,存在严重感染及肠梗阻,考虑病情复杂,抵院后,新华医院多学科救治迅速展开:儿消化营养科和急危重症医学精准调整治疗方案,给予积极抗感染、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等,儿外科团队会诊评估腹胀情况……
尽管若若体重仅相当于健康新生儿的一半,但在多学科协作下,其腹部体征逐步好转,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关键窗口。护士章旭介绍,转入儿童消化营养科病房后,医院将进一步检查评估若若不全性肠梗阻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据了解,作为泛长三角地区危重新生儿转运单位,新华医院年均完成超200例跨省转运,其中近三成集中在春节等节假日。团队创新建立“高铁+航空+急救”立体转运网络,13小时内可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春节排班表上没有‘休假’二字,患儿需要,我们随时在。”章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