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437)】这一篇八卦较多:毛泽东与章士钊、章含之

千篇历史藏 2024-05-12 02:08:14

【《毛年谱(1949-1976)》纪事本末】1950年,毛泽东57岁。

1950年5月24日,毛泽东阅章士钊关于荐用李傥的来信和李傥的自传,批示:

请周酌办。章士钊只荐此一人,似宜用之。

又在李傥自传上批示:

李自谓已六十六岁,有妻室之累,无儿可依,觉悟前非,力图晚盖,精力尚能做事,希望给予一工作。

这一时期,找毛泽东要工作、要求进京工作的人很多,毛泽东多数婉拒。章士钊一封推荐信,毛泽东却爽快答应了。

毛泽东与章士钊

章士钊,字行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919年,经杨昌济介绍,结识毛泽东。从此,两人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和友谊。

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共产党的成立、开展湖南革命运动以及援助一批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目较大的银款。资金紧张、走投无路的他,来到上海,寻求章士钊帮助。

章立即答应,并发动各界名流捐款。章士钊利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很快筹集2万元,并将这笔钱全部交给毛泽东。

章士钊雪中送炭的义举,毛泽东一直铭记于心。1937年,他向美国记者斯诺谈到此事:“到了上海,我了解到已经有人募集一大批款项,协助把学生送到法国去,还拿出一些帮助我回湖南。”

1963年初冬的一天,毛泽东在散步时,突然对他的英语老师、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说:“行老(章士钊)有没有告诉过你,我欠了他一笔债没有还呢?”

章含之以为毛泽东在开玩笑,答道:“父亲从未提及此事,要是主席真欠了父亲的债,父亲必定也不会催还的。”

听了章含之的话,毛泽东沉思了一会儿,满怀深情地说:“也许行老忘了,我见到你,想起来了。这笔债,早该还。”“你回去告诉行老,我从现在开始要还他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一年还2000元,10年还完2万。”

章士钊第一次收到2000元的“还款”时,心里却忐忑不安,愧疚难当。他通过章含之转告毛泽东: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他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

毛泽东致章士钊的信:

毛泽东听了章含之的传话,微笑着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得了的。你们那位老人家,我知道一生无钱,又‘爱管闲事’,散钱去帮助那许多人。他写给我的信,多半是替别人解决问题。有的事政府解决不了,他自己掏腰包帮助了。我要是明说给他补助,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他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还债。你就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是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我的稿酬中付的。”

自此,毛泽东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这天,总让秘书按时送2000元到章家。一直到1972年,2万元的“债务”还清。

1973年春节后不久,毛泽东了解到还款停下来时,他急切地对章含之说:“怪我没说清,这个钱是给行老的生活补助,哪里能真的10年就停。你回去告诉行老,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这时,章士钊因病住在医院。听到毛泽东这番话,他激动得拉着家人的手说:“主席想得真周到,他是要在经济上帮助我,怕我钱不够用。主席怕我好面子,不肯收,故意说是还钱、还利息。其实,这笔钱在当时是向社会名流募捐的,我不过是尽了一份力罢了。”

直到章士钊去世,毛泽东才停止了“还债”。

毛泽东对章士钊一直袒护。1957年,政协召开了一次征求民主党派意见的座谈会,章士钊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以水果做比喻,希望中国共产党不会“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健全核心。

他的讲话遭到了一部分人的误解。那段时间,章士钊每天被勒令写检查。章士钊的检讨书写了一遍又一遍,却总是不能令那些人满意,这让章士钊越想越气,越想越郁闷,终日闷闷不乐,想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一天夜里,章士钊被一再返工的检讨书气得跳脚,直接宣布要就此事给毛主席写信,举报下面这些人的乱搞行为。

女儿章含之听到章士钊的话,被吓了一跳,极力劝说他千万别去惊动毛主席,检讨书不过就写到通过。可章士钊已经打定主意,哪里肯听女儿的劝解,提笔就将自己给党提意见的初衷和近日来遭受的不公平写了下来。

毛泽东看到了章士钊的信件后,马上对政协做出了批示,不仅为章士钊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进行了背书,还叮嘱政协好好待他。

1966年,章士钊还将自家遭遇写信上报给了毛泽东,向其详细地陈述了家族近些时日所发生的事情。仅三天后毛泽东就回信说,自己收到信件心中十分挂念,已经让周总理对此事进行处理,希望章士钊切勿担心。毛泽东还让周恩来拟定一份对民主人士实施保护的名单:

毛泽东与章含之

章含之(1935年7月14日—2008年1月26日),出生于上海,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担任毛泽东的英文教师,中国著名外交家。

章含之生母名为谈雪卿,上海滩上有名的交际花,曾是永安公司康克令钢笔专卖柜台上的售货员,人称康克令西施。生父为陈度(陈伯权),是军阀陈调元之子。

谈陈两人未婚同居,谈有身孕后,陈家只许谈为妾。谈不同意。

陈调元请章士钊出面调解私了,并将谈所生女儿托付给章。

章士钊的二太太没有孩子,于是就收养了谈雪卿生下的女儿。章士钊给她起名章含之。

章含之14岁那年,在一次圣诞舞会上,与燕京大学学生洪君彦相识,从此开启了一段才子佳人的岁月。

18岁那年,章含之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北京外国语学院,4年后,她与洪君彦得以修成正果步入婚姻的殿堂。后来,章含之受邀成为伟人毛泽东的英语教师,专门给伟人教授英语。

十年特殊时代,洪君彦受尽各种不公正的批斗,章含之不仅没有给予适当的安慰和理解,反而逐渐疏远、冷落了丈夫。

洪君彦感到事业不顺,婚姻不幸,人生无望之际,北大西语系的一个女教师给予了他无限温暖。一来二去,两人越过了道德底线,步入了婚外情的歧途。至此,章含之与洪君彦的婚姻已走向名存实亡的地步。

1971年3月末,章含之入外交部,在亚洲司历任一般职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与王海容、唐闻生、齐宗华、罗旭合称“外交界五朵金花”。

1972年,以丈夫有外遇为由,离婚。

1973年年底章含之与时任外交部部长的乔冠华结婚。

1983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理事。1987年调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国际部主任。1990年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部主任。

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8年1月26日上午8时25分,因肺部并发症于北京朝阳医院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3岁。章含之生前刚把另一本回忆录底稿撰写完毕,女儿洪晃表示:“她这一走,剩下的包括文稿修改、史料核实、出版事宜都将由我来完成。”

2月1日,章含之葬礼在八宝山举行,并与养父章士钊合葬。

她的女儿洪晃陪伴她走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洪晃,美籍华人,1961年出生,媒体人、博主、作家。前夫是著名导演陈凯歌。

李傥

李傥(1884-1965),名文生,字倜君。易俗河元甲塘(今白云乡)人。

清光绪二十年(1894),入长沙求实书院肄业,受主讲黄恕轩赏识,留住内斋,接受传统儒学和程朱理学的思想教育。

光绪二十六年,受聘为杨度之子公庶等启蒙教师,得杨度指授。二十九年,得远亲上海道员袁树勋之助,以湖南官费留学日本,入弘文学院。

三十一年夏回国,在长沙明德学堂佐理教务兼日语翻译。次年再度赴日,入早稻田大学,经预科升入政治经济本科。参加杨度等组织的宪政研究会,受改良主义思想影响。

宣统元年(1909)归国,袁树勋又在山东公费留德学生名额内派李傥留学德国,担任中国留德学生会主席。初入柏林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后入研究班深造。接受阿·瓦格纳的庸俗经济学、财政学理论和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倾向“讲坛社会主义派”。又受伯恩斯坦思想影响,认为中国改革应走国家社会主义道路,或用温和的办法徐图改进。

民国元年冬回国。次年,胡元锬在北京创办明德大学,委他任校长兼授经济学、财政学、货币论等课程。学校停办后,先后任北京大学、法政大学、朝阳大学教授,兼任北平政府法制局参事,分管财经法规的起草和审查工作,历时10年。

北伐战争期间,获读孙中山《三民主义》、《建国方略》,认为切合中国国情。民国1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农矿部秘书。19年,农矿部、工商部合并为实业部,留任秘书,旋任渤海化学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时,随孔祥熙出国考察实业,任翻译秘书,历美、英、德、法诸国,对当时世界经济危机及各国劳资情况有所认识。22年,任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处事务长。后任财政部主任秘书,建议设累进所得税、统一征收盐税等事,皆无法推行。民国24年11月,实行法币政策,未能参与决策,请求辞职。25年,任国库司司长。因抗日战争财政开支巨大,策划建立国库制度,会商立法院,制订《公库法》,无法实行,屡请辞职,获调关务署长。

他以学者从政,历任高级官吏,廉洁自爱,严于律己。民国33年,在重庆过60寿辰,甘肃财政厅长李某由兰州至渝,送食品一盒祝贺,内装黄金2百两。夫人匿不相告。他苦苦追问,至急得口吐鲜血,挥杖相向。夫人吐实交出后,即着人退回,并批示:“此件不是礼物,是要我命之件。如下属再犯者,必将严肃处分。”旋携全家至市郊一小摊贩处,买些四川土产豆皮花生米以度过生日。民国34年,任财政部常务次长。民国35年,发觉家室在姜畲黄沙冲置买水田,即令夫人回乡退田废约。

民国37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他慨叹为“自杀政策”,拒受主计部副主计长的任命。告老还乡,寄居长沙北门外油铺街,向亲友借钱度日。行政院长张群许拨一笔巨款资助,被谢绝。民国38年8月,参加程潜组织的湖南和平起义。

1950年5月,经章士钊推荐,李傥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1954年,任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移居武汉,步行上班,经常只身草鞋去各地考察经济工作。1965年病逝于汉口。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