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里程碑:5G-A首个版本标准冻结!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3GPPRAN(无线接入网络项目)第104次会议上,3GPPRelease18(R18)标准被正式冻结。
R18标准从立项到冻结历时3年多,是5G-Advanced(5G-A/5.5G)的第一个版本。据悉,今年是我国5G商用的第五年,过去五年期间5G技术发展经历了R15、R16和R17三个标准版本。其中,R15作为5G的首个完整版本,于2019年正式冻结,它奠定了5G技术的基础,为后续的演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R18标准为被视作5G下半场的5G-A,提供了第一个版本的国际标准。
相较传统5G,5G-A的网络能力可实现10倍提升,能够支持万兆体验、千亿连接,下行峰值从1Gbps升级到10Gbps,上行峰值从0.1Gbps上升到1Gbps。可以支撑沉浸实时、智能上行、工业互联、通感一体、千亿物联以及天地一体等应用场景的网络需求,从而打开更广阔的产业空间,并将为6G的演进探明方向。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韩举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标准冻结后,各方可以依据这一统一标准进行商用开发,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助推力。”
来源:快科技
图源自央视新闻
NO.2
华为携手百家合作伙伴,做大5G物联,打造亿级联接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携手中国信通院、三大运营商、行业客户、产业链上下游多家合作伙伴相聚苏州华为研究所,举办RedCap(5G轻量化)产业峰会。200多位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在RedCap新赛道上,如何做大5G物联,打造亿级联接。
在本次峰会上,针对行业终端高可靠、高稳定、低故障的要求,华为携手三大运营商发布RedCap长稳标准,并为首批获得标准通过的9家企业颁发证书。同时,华为携手信通院和运营商,为8家行业客户颁发RedCap领航先锋奖,为14家生态合作伙伴颁发RedCap生态合作奖。
来源:华为中国
NO.3
广东移动出动无人机基站,保障梅州防汛救灾通信“生命线”
经过连夜调试,6月18日上午,广东移动通信基站搭乘省三防办无人机飞抵平远县泗水镇受灾最严重的文贵村、大新村上空,向当地居民发送应急通知短信,为抢险救灾架起通信桥梁。
据悉,面对洪水导致的道路受阻,电力及光缆受损,广东移动紧急通过“无人机基站+卫星通信包+卫星通信车”,为抢险救灾抢通网络通信生命线。截至目前,广东移动累计出动保障人员3170人次、抢修车辆1448台次、发电油机1214台次、卫星电话30台次。
6月18日,在泗水镇区,广东移动通过直升机,再投放5名抢修人员和抢修物资、卫星电话等,从里面往外修复传输光缆;在东石往泗水方向安排一组传输队伍跟随政府清路队伍,进行光缆断点修复;通过投放卫星通信包和发电机,完成文贵村临时信号保障。目前泗水镇区、大新、文贵已基本恢复通信。此外,上举镇区、上举村、畲脑村周边以及差干镇区、差干村、加丰村周边移动基站信号已全部恢复,湍溪村移动信号可满足附近居民正常语音通话需求;东石镇移动信号恢复正常。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曾国力
NO.4
2023年底 我国在轨运行商业遥感卫星超150颗
基于公开报道资料和会员单位汇集的相关信息,6月14日,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在眉山举行的“院士眉山行”活动暨第二届眉山卫星产业发展大会上,对外发布了《中国遥感应用事业发展蓝皮书(2024)》。
至2023年底,我国在轨运行商业遥感卫星至少150颗;我国当前从事“遥感”业务的企业至少4.7万家,从事“空间信息”业务的企业至少13.4万家;遥感相关产业规模在2020年已达千亿元人民币量级。
结合我国遥感领域发展状况、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相关会员单位的反馈信息和地理信息产业、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等发展情况,初步测算和评估认为,我国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2023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700亿元;其中,直接效益超过500亿元,间接效益超过600亿元,带动效益超过1400亿元。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谭羽清 马晓玉
NO.5
新型防汛通信基站将在北京多地上岗,功能强大堪比“钢铁侠”
本月起北京正式进入防汛关键期。记者获悉,今年房山区和门头沟区等地安装了新型防汛通信基站。该新型通信基站不光能抗震,还具有卫星链路自动切换、油机备电等多重保障,大大增强防灾抗毁能力。
在房山佛子庄乡的半山腰处,一座高45米的基站高高矗立,这就是新安装的防汛通信基站,算得上是基站中的“钢铁侠”。工作人员介绍,该基站抗震设防烈度达到9度,可抵御12级大风。
工作人员正在基站上安装天线“即使在断电断光缆的情况下,也能提供通信保障。”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确保光缆的稳定性,基站配备有两路不同物理路由的光缆,以直埋的方式为主,确保两路光缆进出的独立性。这样,即使有一条光缆受损,也依旧能提供通信保障。电力方面,基站也进行了双重保障,即使电缆受损,基站也能依靠蓄电池和油机继续工作144小时。
该基站传输链路也有双重保障,一旦重大灾害发生,在断电断光缆极端条件下,通信铁塔可迅速切换至高通量卫星传输链路,为避难群众和抗灾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据北京铁塔方面介绍,目前已在北京山区等易受灾区域部署新型防汛通信基站,共规划建设18座新型基站,将于年底前全部完工。截至目前,佛子庄乡新型防汛通信基站已具备使用条件,十渡镇、蒲洼镇新型通信基站正在准备进场建设,预计于7月交付,剩余的新型通信基站将于今年内交付。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NO.6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完成北斗卫星数据中心站平台建设
2024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联合中电科卫星导航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完成北斗三号指挥机的布设及水文北斗三号中心站平台建设。
据介绍,北斗卫星数据中心站平台的建成解决了云南水文没有统一卫星数据接收平台的问题,实现了北斗二号终端与北斗三号终端统一接收的目标,保证了云南省内与水文相关的源数据卫星和公网的双信道传输,提升了云南水文数据管理和应用水平,确保了云南水文能够更加精确高效地为各级各部门和应急单位提供水文信息服务,推动了云南水文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下一步,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将持续做好该平台的维护与管理,为水文服务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等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云南网
记者 段芃
NO.7
中国气象局发布三个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系统
6月1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人工智能全球中短期预报系统“风清”(以下简称“风清”大模型)、人工智能临近预报系统“风雷”(以下简称“风雷”大模型)和人工智能全球次季节—季节预测系统“风顺”(以下简称“风顺”大模型)。
综合国内气象大模型发展并对标国际前沿进展,中国气象局联合清华大学组建攻关团队,在大模型预报核心技术、预报精准程度上寻求突破,构建了“风清”大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全球可用预报天数达到10.5天,超过欧美主流气象预报大模型,尤其是在较长预报时效,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聚焦临近预报中的核心难题,中国气象局与清华大学联合攻关团队构建“风雷”大模型。该模型将数据驱动与物理驱动两大科学范式紧密结合,显著提高了公里尺度下0至3小时雷达回波的预报能力,并实现深度学习与物理规律的无缝隙融合。同时,“风雷”大模型将物理模型的中尺度预报和人工智能的对流尺度预报有机融合,在预报准确性和细节丰富性上实现突破。同时,构建了一套“数据—算力—平台”全流程短临预报系统,能够在3分钟内生成0至3小时逐6分钟的雷达回波外推产品,实现强回波预报技巧提升25%。
面向15天以上更大不确定性的气候预测难题,中国气象局联合复旦大学和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基于人工智能方法构建了“风顺”大模型。该系统在中国气象局智算平台上完成了业务部署,逐日滚动开展100个集合成员的大样本预测,形成了面向未来60天全球基本要素和极端事件的确定性和概率预报测试产品,对全球降水的预测技巧展示出一定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风清”“风雷”“风顺”三个大模型,完成了基于国产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CRA-40、雷达观测资料、风云卫星遥感资料的训练和检验评估,有效降低了目前主流气象预报大模型对国际再分析资料的依赖度。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