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往年春节的“盛况”吗?拥挤的火车站、疯狂抢购的年货、热闹的村口……然而,今年的春节市场却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五个异常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年味儿中带着刺骨的寒风,腊月已悄悄过去一大半。下周就是癸卯兔年的除夕了。往日这时节,总会有购物热潮,年货价格涨得厉害,聪明的家庭主妇们早早就开始储备年货。可今年春节市场却有些不同,出现了五个异常现象,让人很好奇发生了什么。
每年春节,家家都会准备丰盛的鱼肉佳肴,这导致蔬菜需求量大增。像娃娃菜、菠菜这样的火锅常用菜,价格更是涨得厉害。
尽管离过年只剩一周,菜价却没怎么变动。在上海江桥菜市场,周先生在挑菜时疑惑地问:“这菠菜才2元一斤,去年这时候要3块多呢!塔菜去年买10斤要35块,今年才8毛,怎么这么便宜?”周先生的疑问并不是一个人有的。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蔬菜批发价降了10%,品质却和往年一样好。为了防备寒冷天气,市场增加了蔬菜库存,保证春节期间大家蔬菜不缺。
为了保证菜量充足同时价格稳定,市场做了很多准备。北方的大棚菜一直供应不停,而且市场还主动引进南方的菜,比如云南的叶菜和福建的混搭菜,这样一来,市民就能有更多样化的菜品可以选择。
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地出现类似江桥菜市场的情形。有些地方建了大仓库以防蔬菜冻坏,还有的地方用科学的方法安排和灵活调拨,确保菜蔬供应。大家齐心协力,今年的菜价才有所下降。
每年春节,“春运大军”总是热闹非凡。往年的年底,火车票变得特别紧张,于是出现了很多抢票软件。许多人为了买到回家的票,不得不寻求各种帮助。
尽管春运依然热闹,但买票难的问题已显著减少。现在很多票都有空余,就算某些地方票卖光了,候补的人数也不多,大家抢票的成功率提高了。
可能是因为前几年对非法抢票行为的整治。清除了那些黑客用的外挂软件,乱加价囤票的现象被控制住了,旅客们现在能在一个更公平、更和谐的购票环境中购票。
现在,很多人选择不在家乡过年,有的老人去子女的城市,有的家庭选择去国外旅行,体验不同的过年气氛。随着时代进步,大家的想法也在变,只要家人能聚在一起,不管在哪里,都能享受一个温馨和平的春节。
以前,很多在外面努力工作的人,辛苦一年后回家过年,都希望能在村里显摆一下,穿上漂亮的衣服,手里拿着高档烟,和村里的熟人打招呼,感受那种风光。尤其是那些还没结婚的年轻人,他们更会在村口展示自己,也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近些年,热闹的场景变得稀少了。村口看不到年轻人的踪影,连去串门的年轻人也好像不见了。
他们为何都消失了?这现象可能与现在流行的内向“I人”和外向“E人”文化有关。
教育越好,年轻人就越不爱炫耀,更注重个人成长,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且,现在找工作很难,很多人忙活一年存不到钱,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显摆了。
临近春节,人们习惯于拜访亲友和拜年。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会早早返回家乡,带上年货、烟酒等礼物,为初一走亲访友做准备。
人们常说“礼多人不怪”,可去别人家拜年不带礼物总显得不太礼貌。但今年过年,送礼的风气明显淡了。
如今大家去亲戚朋友家串门的情况变少了,主要因为前些年疫情,大家为了不传染给彼此,就少参加了一些聚会。这种习惯一旦形成,短期内不易改掉。
大家慢慢觉得,过年不走访亲戚也挺不错,不用忍受亲戚的烦恼和亲戚们的盘问。因此,送礼的风气也在减弱,特别是一些装饰华丽但实际价值不高的烟酒和海鲜礼盒。与其把钱花在这些表面的功夫上,不如买些实用的家居用品或添购大件物品,这样也是对家人的一种孝顺表现。
自2006年起,年夜饭在全国迅速受欢迎。那时,年夜饭讲究“奢侈”,常常是一桌几千甚至上万元,这样的年夜饭很常见。
到了2013年左右,年夜饭市场变得冷清。大鱼大肉吃多了让人不舒服,大家开始理智起来,不再只图奢华,又重新开始在家准备年夜饭了。
少数便宜的小餐馆还在努力维持,但今年年夜饭生意好像又热闹了。
南京一家假日酒店的老板说,今年年夜饭的预订量比去年多了30%,包厢全满了,大厅也挤满了人。“现在的餐馆都不只看重价格了,更重视菜品的创新和口感,好味道才是吸引顾客的关键。”
老板说。而且,不少餐馆为外地游客准备了有地域特色的团圆饭,这也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老板说:“只要我们真心对待,不欺骗顾客,顾客自然能体会到我们这份情感和年节气氛。”
春节时市场总有些不同寻常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得平和地对待这些变化,享受一个轻松愉快的春节。新的一年到来了,我们要储备能量,再次出发,为了打造更美好的社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