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刚开始那会儿,南京城外面有块空阔的地儿,太阳快下山时,那地方正上演着一场残酷的场面。就在这时候,刘伯温瞧见了桌上的两道菜,他立马就悄悄跟徐达说:“快走,咱们要遭殃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明朝,是朱元璋一手打下的江山,它一路走来,历经了好多波折和挑战。朱元璋,这位开国的大佬,靠着他的硬气和聪明劲儿,把中国给统一了。但话说回来,他的统治手段可有点狠,疑心病重,杀心也大。那些当初为了明朝建立,出生入死、立下大功的兄弟们,最后却都成了他怀疑的对象。
明朝刚建立那会儿,啥都得从头开始搞。朱元璋就用儒学来教育老百姓,盼着能把咱国家变回那个讲礼貌、懂规矩的地方。可话说回来,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想要抓牢权力的心思却越来越重。他心里明白,跟那些立下大功的大臣们一起庆祝,其实就是找个机会亮亮皇权的肌肉,让他们瞧瞧谁才是老大。
宴会继续着,朱元璋让人摆上了两样吃的。一样是兔肉,另一样是狗肉。那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个说法,“兔子死了狗就得煮”,意思是兔子一死就成了盘中餐,而功臣们的下场,就像这锅里炖的兔子一样。刘伯温看在眼里,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悄悄拉住徐达的袖子,小声提醒:“皇上可能要对咱们不利了。”
徐达仔细一看,桌上的氛围确实不对劲了。朱元璋表面上笑得挺和善,可那眼神里分明藏着对这帮立下大功的臣子们的杀意。他打算借这场酒席,给他们提个醒,到底谁是老大,他的皇权可不是闹着玩的,谁也别想碰。
不出所料,没过多久,朱元璋就开始对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们下手了。他找了一堆莫名其妙的罪名,一个个地把他们送上了刑场。至于为啥这么做,还不是因为那些大臣们太过张扬,想要造反。就这么着,以前那些为明朝拼命打仗的英雄好汉,现在全成了朱元璋眼里的钉子,得拔掉才行。
在这场斗智斗勇的游戏里,聪明的刘伯温一眼就看出了朱元璋心里打的算盘。他悄悄告诉徐达,他们得小心皇帝动杀心。但可惜啊,大多数立功的大将们还都沉浸在打赢胜仗的高兴劲儿里,压根儿没感觉到危险已经悄悄逼近。结果呢,就像刘伯温预料的那样,这些大将们一个个都被朱元璋给收拾掉了。
从1375年到1384年这十年里,朱元璋把当年一起打天下的那些老将功臣几乎都给收拾干净了。什么胡惟庸的事儿、蓝玉想造反这些大案子,都是这场大清理的证明。这些人啊,以前都是朱元璋的得力帮手,可到了争权夺利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被扔掉的棋子。
胡惟庸事件,算是明朝建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政治大扫除。胡惟庸这家伙,以前可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帮他摆平了不少政务和军事上的棘手事儿。但这家伙权力越来越大,朱元璋就开始对他起了疑心。有次宴会,出了个小状况,结果就成了胡惟庸倒霉的导火索。朱元璋一怀疑,胡惟庸和他那一帮人就被抓了起来。经过一番严刑拷打和栽赃陷害,胡惟庸就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他家里人、亲戚朋友也全跟着遭了殃,一起被清洗掉了。
蓝玉叛乱事件,算是明朝建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军方整顿。蓝玉,这位明朝的开国大将,由于他过于自负,老是跟其他官员闹矛盾,结果惹恼了朱元璋。在一次宴席上,蓝玉随口说的一句话,竟然成了他命运的关键。朱元璋觉得蓝玉心里打着篡夺皇位的算盘,没过多久,蓝玉和他的亲信们就被抓了起来。经过一通严刑拷打,蓝玉被判了谋反的大罪,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刘伯温,朱元璋的师父兼出谋划策的人,他老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遭,所以选了条退路。他脑瓜子聪明,想得也周到,这才没让朱元璋对他起疑心。再说徐达,他可是朱元璋的老战友了,就因为为人低调又忠心耿耿,朱元璋特别信得过他。这两个人,因为性格和做法,最后都在这场大风大浪里安然无恙。
朱元璋在明朝那会儿搞了个大扫除,这可是历史上的大事儿。他这一出手,不光让人看出了他的脾气和本事,还把明朝那会儿的政治社会情况给折射出来了。
朋友们,聊聊朱元璋那时候的大清洗咋样?你们觉得刘伯温和徐达是怎么躲过这一劫的呢?来评论区说说你们的想法,咱们一起扒拉扒拉这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