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俄乌局势方面一个现象引起关注:双方伤亡数字明显增长。此前战损较少的俄罗斯军队,也开始出现大规模死伤。这是否象征着局面开始逆转?难道乌克兰吹响了反攻的号角?背后原因其实不难分析。
战争的发展显然出乎俄军的意料。预想中秋风扫落叶,三天拿下基辅的情况没有出现,反而越打越吃力。这其实是现代大规模战役几乎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空天军力量“踹门”清场后,地面部队大规模推进,敌我双方短兵相接。而地面战往往是最残酷的战斗,伤亡数字自然水涨船高。当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而俄军情报能力的缺失,空军的后继乏力,也迫使陆军只能更早进场,企图三面合围,加大攻势。但乌军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慌后,反扑力量渐长,针对俄军的反坦克战、地雷战、截杀战斗越来越多。战役等级上升后,双方的伤亡数字就跟着上来了。
近几个月来,北约对乌军事援助逐渐到位,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无人机、火箭炮陆续登场,填平了双方的装备代差。
而乌克兰国内民粹主义发酵,“保家卫国”的理念越来越强烈,军民战斗意识提升,有了更好的装备做支撑后,拼杀起来越有斗志。
一个明显的现象:从9月开始,乌军在赫尔松方向开始发动反攻,俄军已感到明显压力,伤亡增加在所难免。
今年9月底,俄军发动了战争动员令,征召国内青壮入伍。
从俄军大幅放宽征兵条件可以见得,义务兵和退伍兵这两部分群体数量,已经无法满足前线的作战需求。
退伍兵和义务兵本身从体能、作战经验方面看,已经和现役士兵有了明显差异。从民间征召的兵源(最高上限甚至放宽到了60岁)就更逊一筹。这就造成了现在的俄军参差不齐,整体战斗力下降,统筹作战困难,伤亡率增长。
总体而言,以上3点虽然是导致俄军伤亡增加的主要因素。但站在俄军角度讲,战争之所以僵持不下,还与:对局势预估错误、轻视对手、己方情报能力不足、俄军现代化作战能力欠缺有关。
普京个人没有损失!
没事 库存还很多 继续去库存
因为俄军前线的装甲车消耗得差不多了,现在前线的进攻都是人海战术。
因为数据办公室伏特加喝高不小心实报了…
这里要替俄罗斯说明一下,不是乌克兰有多厉害,大部分俄军是冻死和饿死的,不是在这里鄙视乌克兰,被乌克兰打死的都没这么多。
情报不如,装备不足,训练不足,医疗条件不足,信心不足
因为没大衣啊,昨天几个俄罗斯狙击手冻死了[笑着哭]
什么时候俄军征兵放宽到60岁???乌贼玩的一手好移花接木!
上一篇文章说乌克兰损失惨重,这篇文章写的俄罗斯损失惨重,到底谁损失惨重?[睡觉]
人口太少连兵员都不够用
乌鸡精真多,好像俄罗斯就要输了似的!
六十岁还要当兵?这不是逼的他闺女替父从军吗?
如果没有美西方拱火,早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