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接连失利,日本军国主义眼看败局已定,开始变得歇斯底里,组建了臭名昭著的“神风特工队”。
“神风”一词来源于数百年前的元朝侵日战争。当年元军舰队两次失利,都因海上台风而损失惨重,使得东征告吹。日本人认为,是神武天皇之魂掀起的“神风”击溃了对手。在二战全面失利的背景下,日军希望借“神风”之力再现奇迹。
1944年10月17日,面对日本全面溃败的危局,山本五十六的铁杆心腹,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大西泷治郎提出,将航空部队所剩无几的零式飞机,组成一支空中敢死队,每架飞机携带250千克炸药,向航母发出自杀式袭击。他认为,这种精准的攻击战术,可以实现“一机换一舰”,从而逆转战局。
计划决定后,大西开始在部队物色飞行员。在战争末期,日本空军飞行员几乎损失殆尽,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肯定不能牺牲掉。于是,那些尚未从航校毕业的学员就登上了赴死名单。
这其中,有个别被军国主义洗脑的狂热分子,比如率领5机编队首次以自杀袭击方式击沉了美军航母的关行男大尉。但更多年轻人都是临危受命,被迫执行这项毫无生还几率的任务。
据参加过“神风特攻队”的老兵回忆:当年特攻队在挑选队员时,名义上给每个人都发一份志愿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可实际上,一旦有人敢拒绝,立刻会遭到上级的折磨,甚至用枪决来威胁。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45年5月,日本海军某支队,一名年轻飞行员因拒绝参与自杀攻击任务,遭到上级军官的谩骂和毒打。在任务当天,他满怀疯狂和愤怒起飞,驾驶着满载燃油和炸药的飞机,转头就撞向了指挥部,当场炸死了数十名日本军官。
然而反抗终究是个例,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大多数年轻人都成为这场闹剧的参与者。据统计,在太平洋战争末期,战死的特攻队成员总共有将近800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飞行预备学生。但他们的死,也并没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更可悲的是,在日本战败后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口风大变,将神风特攻队渲染为个人激进主义的产物。那些被他们亲手送入地狱的年轻飞行员,则被贬低为日本的耻辱。
而到了后世,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神风特攻队又被渲染为民族英雄。日本政府甚至欲将相关遗物申请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种举动,是对道德底线、人类良知的一种惊人挑衅。
倭奴还有棒子,这俩晦气玩意什么时候才能从地球上消失
更疯狂的是,当时日本高层还准备来个“一亿玉碎”[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