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什么拒绝李自成议和的请求?看他提的条件,换做是你愿意吗

学渣阿飞 2025-02-05 17:15:41

明朝末年天启年间,陕北连年干旱,老百姓饿得皮包骨头,连树皮都吃光了,好多人最后干脆选择掀桌子,跟着各路起义军一起“创业”。

这其中就包括李自成,他原本是个小驿卒,后来因杀人逃难,相继投奔各路义军,最后投靠“闯王”高迎祥,高迎祥死后,李自成便成为新“闯王”,带着一群农民兄弟继续搞事情。

李自成带领闯军喊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这刚好踩中百姓的“痛点”,于是李自成的闯军发展迅速,最后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了起义军中的“扛把子”。

而此时大明王朝“话事人”已经由天启帝朱由校换成了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他天天喊着要“中兴大明”,但无奈朝廷内部争斗不断,再加上连年天灾,起义军是越打越多。

李自成的闯军先后攻占了山西、河南等地,然后在陕西称帝,建立了大顺政权,年号永昌,随后,他率领大军一路东进,准备攻打北京。

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顺军势如破竹,仅仅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就攻下了明朝的半壁江山,直逼北京城下。

当李自成的大军抵达北京城下时,崇祯皇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这时候,李自成却给他送来了一份“惊喜”——一份退兵条件。

第一条,把山西、陕西这些地方封给李自成,并且给他封个西北王,这个要求似乎并不过分,毕竟这些地方都是李自成自己打下来的,崇祯封不封给他,那都是人家李自成占的地儿。

第二条,李自成手下的兄弟和大军吃喝拉撒睡都得花钱,要一百万两白银,这要求也不高吧?毕竟李自成养这么多人也不容易,而且这一百万两白银对于整个大明王朝来说似乎是九牛一毛。第三条,这一条似乎最诱人,李自成表示如果需要,他甚至愿意替崇祯当个“雇佣兵”,国内的那些农民起义,交给他镇压,关外的后金,要是崇祯需要他上,他也可以去帮忙,这简直就是送上门的便宜,崇祯要是答应了,那简直就是捡了个大便宜。

崇祯答应了没?显然没有。于是,求和失败的李自成率领大军开始攻城,一时间,北京城内外是硝烟弥漫,杀声震天,而城内的崇祯皇帝则是带着一群太监宫女跑来跑去试图逃出去。

结果大家都知道,崇祯最后实在没地方跑了,跑到煤山上自挂东南枝,至此,大明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那么,崇祯为什么不答应李自成的条件?毕竟李自成提出的条件看起来似乎很诱人。

首先,他觉得自己是明朝的正统皇帝,怎么能向一个流寇低头呢?更别说还要给他封王,要是老祖宗朱元璋知道自己给一个流寇封为异姓王,那不得气的跳出来。

更何况,崇祯坚持遵循祖训不割地,李自成提出的条件就包括把西北地区割给他,这在崇祯眼里也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可是,随着后金在关外步步紧逼,崇祯也开始动摇了,他试图听听手底下这帮子文官的意见,但这帮子人多聪明,一个个都是人精,崇祯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心里门清。

所以,崇祯手底下这帮子文官选择了明哲保身,绝不背锅成为卖国贼,免得事后被崇祯秋后算账,倒打一耙,毕竟陈新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于是,文官们一个个大义凛然地表示绝不能向李自成这等流寇低头,必须和他硬刚到底。

不过,也不能全怪文官们过于谨慎,毕竟李自成确实存在不讲信用的“黑历史”。

李自成那可是出了名的说话不算话,他之前两次诈降明朝,早就没什么信誉可言了,说什么帮助明朝剿灭后金,这简直是笑话,李自成又不是宋江,他凭什么拿自己去给别人当炮灰。

另外,他说封王就不攻城,可是,他绝不会就这么老实起来,封王大概率只是他篡位的第一步。

毕竟李自成草莽出身,如今猛然距离一国之君只有一步之遥,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或许,在此时的李自成看来,一鼓作气坐到皇帝的宝座并不难,难的是当了皇帝以后的事情,可能李自成自己都没多大信心能玩的转这局面。

而这个时候,唐末的朱温的做法显然是个不错选择,也许李自成也想学朱温,先把自己身份搞合法,然后徐徐图之。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李自成确实不是做皇帝的那块料,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话说回来,换做你是崇祯,你愿意接受李自成议和的条件吗?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