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印度陆军的单兵武器,就这水平,迷之自信不输才怪!

爆裂历史 2024-06-25 17:01:59

1962年的印度陆军,狂妄无知到自认为“1个印度兵能打6个中国兵”,但看一下他们的单兵装备,迷之自信,不输才怪!

一、手枪

1962年印度陆军装备的手枪主要有两种,一种英国产韦伯利1887左轮手枪,一种是印度国产的1A型自动手枪。

英国韦伯利左轮手枪有着悠久的历史,1887年开始生产,在一战期间是英国军队的制式武器。

印军装备的主要是韦伯利MK6型,全枪长286毫米,枪管长152毫米,全枪质量1.08公斤,口径0.455英寸,发射.455韦伯利转轮手枪弹,容弹量6发,单双动两种模式,有效射程50米。

韦伯利1887左轮手枪在喜马拉雅山高原地区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坚固耐用,采用独特的中折设计,只需掰开就能完成退弹,相对于摆出式左轮更加方便快捷。

缺点是不适合军用,又大又重,载弹量少,射速慢,换弹麻烦,非整体式枪身框架造成结构强度不够,不能用大威力子弹。

印度国产的1A型自动手枪看上去很眼熟是吧,没错,就是仿制二战期间盟军大量装备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也称比利时FN GP35手枪。

全枪长200毫米,枪管长118毫米,全枪质量0.885公斤,容弹量13+1发,口径9毫米,发射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有效射程50米。

印度在二战结束后从加拿大英格利斯公司购买了其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MK1型产品全套图纸,然后进行国产,一直用到今天。这支枪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是印度军队的主力手枪,继承了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坚固可靠、枪口动能大、容弹量高等优点。

中国在二战期间从不同国家进口了大量勃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一直用到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对加拿大生产的尤其推崇,称之为“加拿大撸子”盛赞其为“手枪之王”。不过这把好枪在印度人手里没发挥出什么作用,完败给中国的“黑星”54式手枪。

二、步枪

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印度军队装备的步枪主要是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这把枪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栓动步枪之一,是英国军队1896年至1965年间的主力制式步枪。

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也大量装备这款步枪,独立之后还继承了英印伊莎波尔兵工厂完整的生产线可以自产,到现在依然在二线部队和警察部队服役。

以印度国产的No.1 Mk.III型枪为例:枪长1130毫米,重4千克,口径7.7毫米,使用0.303英寸R步枪弹(也有改成7.62毫米北约口径使用北约标准弹),10发弹夹供弹,栓动射击,有效射程500米。

配用的刺刀是英国P1907式剑型单刃刺刀。枪口加装枪榴弹发射器后,可用空包弹抛射No.36米尔斯手榴弹。

李-恩菲尔德步枪相比于其他栓动步枪最大的优势就是载弹量大射速快。其枪机行程短拉动丝滑,训练有素的射手用拇指和食指拉栓无名指扣扳机一气呵成,一分钟能射15发子弹,极端优秀的可以1分钟内射击30发(包括装弹)堪比半自动步枪。

不可否认李-恩菲尔德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步枪,但在1962年,它比中国军队的56半落后一代,比56冲落后两代。不夸张地说,一个中国兵就能和一个班印度兵对射还不落下风,在微观上的每一次较量印度都在吃大亏,被打崩是意料之中的事。

三、冲锋枪

1962年中印开战的时候,印度军队装备的冲锋枪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国斯登冲锋枪,另一种是英国斯特林冲锋枪。

斯登冲锋枪是二战时期英国军队的制式武器,二战中总产量高达375万支,广泛装备盟军部队和英联邦国家军队包括印度。

以最常见的MKII型为例:枪长762mm,枪管长197mm,全重2.8kg,口径9毫米,使用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匣容量32发,射速550发/分钟,有效射程200m,自动方式采用自由枪机式,闭锁方式为惯性闭锁,开膛待击,发射方式为单、连发

斯登冲锋枪本身是英国因为敦刻尔克大撤退装备损失惨重,为了快速补充部队而研制生产的应急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制造简单快速、成本低,广泛采用冲压、焊接、铆接等工艺一般的机械工厂都能生产。没想到无心插柳,却造就了二战最成功的一款冲锋枪。印度独立后接收了英国人的生产设备,继续生产并大量装备本国军队。

总体上来说,斯登冲锋枪在喜马拉雅山上的战争中还是合格的,但是设计上的缺陷依然存在,比如安全性差,上膛后,仅靠机匣上的一个槽挂住枪机,轻微碰撞就走火,经常误伤自己和友军。

斯特林冲锋枪是司登冲锋枪的继任者,1945年-1953年之间在战后英国冲锋枪选型中胜出,成为军方的制式武器。

斯特林枪长686mm(枪托折叠后493毫米),枪管长198mm,全重2.7kg,口径9毫米,使用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香蕉型弹匣容量34发,射速550发/分钟,有效射程200m,自动方式采用自由枪机式,闭锁方式为惯性闭锁,开膛待击,发射方式为单、连发。

印度可以国产斯特林冲锋枪,军队对这把枪非常喜爱,可谓情有独钟,一直用到今天。

斯特林冲锋枪继承了斯登冲锋枪机构简单、零件少、制造难度低、造价低、射速快、射击准等优点。经过优化设计采用了可折叠枪托缩小尺寸,在快慢机扳手上加了保险位,方便单手上保险,保险逻辑简单结实可靠,杜绝了走火的风险。

斯特林虽然是非常优秀的冲锋枪,但是并不适合中印战争的战场环境。喜马拉雅山麓植被稀少,视野开阔无遮无拦,大多数时间双方都是在远距离对射。斯特林冲锋枪的射程太短、精度不高的弱点让它在战场上毫无存在感,而中国军队用的56式冲锋枪,其实是现代突击步枪,打的又远又准火力还猛占尽了便宜。

四、轻机枪

中印战争期间,印度军队装备的主力强机枪是英国二战时期设计生产的布伦轻机枪。

布伦轻机枪实际上是英国版本的捷克ZB26,不同点是枪管口径改为英制0.303英寸(7.7毫米),发射英国7.7×56毫米R标准步枪弹,取消枪管螺纹散热套筒,使用30发香蕉型弹匣。

二战中英印军队装备的就是布伦轻机枪,战后印度独立,继承了生产设备继续生产该枪,军队也继续装备,一直用到现在,是轻机枪里的常青树。

布伦轻机枪全长1156mm,枪管长635mm,全枪重13kg,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枪机偏转闭锁,可连发或单发射击,理论射速500发/分钟。

中国军队对布伦轻机枪并不陌生,抗战期间中国就曾进口过这款机枪,特别是抗战后期中国驻印军装备的主力轻机枪就是它,战场上的表现证明它是一款优秀的武器。

但是,放在1962年,中国军队已经全面装备56枪族(其实不同源),领先一代,重量更轻,载弹量更大,火力持续性更好,精度更高,射程和威力也不吃亏。这样一来,在中远距离火力的压制力上中国军队占据了优势。

综上所述,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印度军队的轻武器总体上是落后中国军队一到两代,在交手中印军经常是一触即溃,有这批武器的“功劳”。很多人认为中国不应该在战后归还被俘获的印军装备,太可惜了,实际上这些武器对中国来说太落后了,留着没用还占地方,不如还给印度,让他们见识一下中国人的大气。

0 阅读:775

爆裂历史

简介:就爱谈谈军事、历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