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被誉为是一场高信息化程度的现代化战争,但高端的战争往往选择最朴素的战术,近日在冲突前线俄军为降低无人机造成的伤害,研究出一种新的规避战术,让乌军感到深深的恐慌。这件“杀器”,是我们国内耳熟能详的“代驾小滑板”!俄军究竟是怎么做的呢?这种战术,又是否值得被借鉴呢?
据今日俄罗斯新闻报道称,乌军表示俄军正采用单兵分散式的战术对阵地发起进攻,而无人机战术所造成的伤害正在逐步降低。具体战术,就是一个作战单位有至少200人俄军选择用电动踏板、自行山地车等单人代步工具对乌军阵地发起攻击。
现代化阵地与我们平时在影视剧里看的一字并列战壕有很大区别,而且俄乌冲突又有所变化。在无人机战术成为常态化时,俄军利用装甲车或主战坦克的步坦协同战术,就是乌军的活靶子。在距离前沿阵地还有上千米的时候,就被乌军穿梭机给炸个四零五散,起初俄军没少吃亏。后来电子反无人机枪出现后,严峻情势稍有好转,但无法普及到整个前线,而且效率没想象中那么高,不然朝军在库尔斯克的地区的伤亡也能小很多。
尝到无人机战术甜头后的乌军,在后方大规模生产成本较低的自杀式无人机。基辅表示,将在2025年生产3000枚巡航导弹和30000架远程无人机。至于能力有限,但杀伤力较高的穿梭机,年产量可能有数十万。泽连斯基还在海陆空三军之外,成立了无人化作战部队,而背靠北约获取的各种技术加持,实战效果自然是可圈可点的。
反观俄军对无人机战术的运用,只能算中规中矩,更多地还是采用传统火炮推进战线,而这次采用的新战术给了乌军一个“惊喜”。使用高机动性的单兵代步工具,可以有效规避无人机的伤害,当然,滑板车和穿梭机的速度无法相提并论,但乌军也没有阔气到一架无人机换一名俄军,通常是采用投掷手雷等方式进行攻击。这种情况下,俄军士兵用两条腿跑和用小滑板跑,就有本质性区别。乌军在抱怨此事时,用了“蜂拥而至”一词形容,十分具象化。
这种战术从冲突一开始就存在,俄乌双方都有类似的代步工具,但战争不断深入后,这种装备就成了消耗品,传统军工生产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民用生产的代步工具逐渐成为主流。当然,使用时各方面还需要不断精进,因为遇到地形复杂的情况,例如山地、泥沼反而会成为限制行动的因素,是不是能加大轮胎尺寸与动力系统?再者是电池续航、噪音方面也需要得到重视。
不得不说,当前线战场形势多元化后,俄防长别洛乌索夫的“以战养战”战时经济策略就开始发挥效用,这一套生产线下来,也能满足不少供应商与就业岗位。原先俄罗斯对电动踏板还高度依赖于进口,但现在越来越靠内循环发力,普京将部分军工生产转移到朝鲜与伊朗,而国内的主要经济结构还是朝着民用领域发展,也是为战后经济的软着陆在做准备。
在其他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民用产品被应用于前线战场,而俄罗斯国内相关生产商提供给俄军的装备,多半能得到政府补贴与军购加订等优惠。当然,这样的循环未必是良性的,普京的战争预算越来越捉襟见肘,尽快达成停火协议才是当务之急。
至于类似的战术,其实在各国军队中都有研究,解放军也并不例外。比如内蒙古公司研发的“捷足-200”全地形动力滑板车对各种复杂地形如履平地,还能挂载相当数量的装备补给,在加强可操控性的同时,适用于不同任务需求。
当然,未来战争还是会朝着无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比如在珠海航展大放异彩的机械狗,不仅能承担前线作战突防能力,也可以肩负起后勤补给任务。有机械狗,有机械蜘蛛,可能会根据不同需求有“机械牛”等更具体装备的研发。未来解放军的使用场景未必会像俄乌冲突一样,因此也没法完全复刻,倒是周边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面对反恐等武装冲突时,可能会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