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京东出招,美团跟进
2025年2月19日,京东通过“京东黑板报”公众号宣布,自3月1日起逐步为全职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医疗险。
此举使京东成为首个为外卖骑手提供全面社保的平台。
同日,美团也发布公告称,将在2025年二季度起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并强调已在人社部指导下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多年。
两大平台在同一天“官宣”社保政策,引发市场对竞争格局的猜测。

二、美团为何“突然”行动?京东的阳谋
京东此次高调宣布社保政策,并非单纯的企业社会责任,而是切入外卖市场的战略布局。
证据显示,京东外卖自2月11日启动商家招募时,就以“0佣金”和“品质外卖”为卖点,同时释放“为骑手缴社保”的消息吸引骑手和舆论关注。
尽管实际调查发现,京东外卖骑手多数未真正享受社保(学者调研和记者暗访均证实此点),但舆论压力已形成。
美团若沉默,可能面临“漠视骑手权益”的指责,甚至被京东挖走骑手资源。
因此,美团此举确有被动回应的痕迹。

三、美团的官方理由:早有布局,还是顺势而为?
美团在公告中强调了两点:
一是自2022年起参与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已覆盖7省市骑手并出资14亿元;
二是社保方案经过多地调研,并“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形成。
这试图将社保政策归因为政策引导和长期规划,而非竞争压力。
但值得玩味的是,美团选择在京东官宣后立刻跟进,且实施时间(2025年二季度)晚于京东(3月1日),显然有意淡化“被迫”色彩。

四、京东的“震撼弹”威力何在?
尽管京东外卖的实际社保覆盖存疑(如达达众包骑手仍无社保),但其高调宣言直接击中美团长期以来的痛点——骑手权益保障。
证据显示,美团骑手数量庞大(仅试点地区就有450万),若全员缴纳社保,年成本或超百亿。
而京东以“行业首个”姿态抢占道德高地,既能吸引骑手和舆论支持,又对美团形成“你做不到,我能做到”的舆论围剿。
这种压力迫使美团必须回应,否则可能丧失骑手留存率和公众形象。

五、从“做不到”到“能做到”,关键在政策与技术
美团此前强调“骑手数量过多,难以承担全员社保”,如今松口的核心原因有二:
政策突破:国家自2021年推进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采用“按单缴费”模式,平台按订单量而非固定劳动关系缴纳费用,大幅降低合规成本。美团已在试点中积累经验,并借势将社保方案与政策衔接。分类管理:美团将覆盖对象限定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而非全体众包骑手。据财报,美团骑手中稳定从业者比例提升,通过系统筛选和分级,可控制社保覆盖范围,避免成本激增。结语:竞争倒逼进步,但可持续性存疑
此次社保之争看似是京东“逼”美团行动,实则是政策推进与企业竞争合力的结果。
京东以“社保”为商战武器,虽未完全兑现承诺,却迫使行业正视骑手权益;
美团则借势将试点经验转化为长期方案,缓解舆论压力。
然而,外卖行业毛利率低、成本敏感的本质未变,若社保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或商家,可能引发新一轮涨价潮。
这场“社保竞赛”能否真正落地,仍需观察平台的实际执行力与成本消化能力。
不知道关于这场外卖员社保大战,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