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爱出城游玩,侄子却无恶不作:记成化年间的大明代王家族上篇

楼哥看明史 2025-02-19 20:44:01

前言: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子朱见深在奉天殿即位,即明宪宗。新君继位,照例要施恩于宗室,于是各地的亲藩都收到了朝廷的赏赐。然而代表大同代藩的却并非代王,而是代世子朱成錬。

明代的首封代王朱桂,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十二月去世,谥曰简。世子朱逊煓早逝,世孙朱仕壥袭封代王,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八月去世,谥曰隐。而在宪宗继位的时候,代世子朱成錬尚在守孝,未曾袭爵。那么代王家族在宪宗成化年间都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大同代王府

代王朱成錬

朱成錬,代隐王嫡长子,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封为代世子。明代世子没有岁禄,朱成錬上章自陈日用艰难,宪宗特赐其食米三百石。

号称钱不够用,但一点不耽误朱成錬外出游玩。比如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四月,大同守臣奏称这位代世子和两个弟弟:博野王、和川王,假借“送丧”的名义擅自出城。宪宗大怒,立刻降敕对世子进行问责。

祖宗故事,世子、郡王出城必先差人奏请。今乃輙自出城,故违朝命!朕念亲亲,姑置不究。敕至,世子与诸郡王宜深自省改。今后务要循理守法,毋蹈前愆,以全令名。—《明宪宗实录卷十七》

大同古城

根据《明孝宗实录》的记载,朱成錬袭封代王的时间是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袭爵之后除了和亲弟弟安定王不对付外,朱成錬另外想的事情是怎么给自己开源。

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的时候,代王殿下上奏朝廷,称曾祖父代简王在世之时,曾经在大同城以东的要家庄、趄坡庄开垦荒地。到了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这些地被朝廷并入牧马草场。现在此处已不再牧马,能不能归还本府?

户部一查,这些地早已经改成了屯田,不免有些尴尬。不过文官们自有办法,他们先是表示趄坡庄有东、西两处屯田,代府已经占种了西庄地,和原先被改成草场的东庄地面积差不多,就不用再改了。至于要家庄的屯田三十一顷(三千一百亩),可以如数给还。

真武庙

到了成化九年(1473年)四月,朱成錬老毛病发作,再一次不打报告,领着广灵王、和川王、安定长子等一帮代藩宗室,出城去真武庙行香。宪宗也不客气,立刻下旨捉拿代王府官员治罪。

守臣以闻,上降敕责谕。仍以王府官不谏止,命逮治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十五》

然而朱成錬不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对上文中的那位“守臣”:巡抚大同的右副都御史殷谦怀恨在心,接连举报其三条大罪:

其一、在朝廷册封郡王之时“不随侍行礼”,这是大不敬。其二、出视边墙之时“不辞而行”,这是意图通敌。其三、在开役银匠之时“不给佣钱”,这是人品卑劣。宪宗命户科给事中杜峤对此进行调查之后,认为亲王与抚臣不和,不利于大同的边防,最终决定将殷谦调离大同,改为巡抚宣府。

宪宗朱见深画像

赶走了殷谦之后,朱成錬志得意满,紧接着又和大同总兵官、彰武伯杨信产生了矛盾,随即向朝廷举报其“贪惰不法十数事”。话说这位代王殿下胆子真够肥的,连手握兵权的武将都不放在眼里。

前来调查的兵科给事中翟瑛颇为偏袒杨信,朱成錬又一封奏疏称其天天“围棋赋诗”,压根就没认真查案。宪宗不得已,又派出锦衣卫指挥赵璟前去大同压阵,这才搞清楚了事实:杨信罪过不多,代王基本都在扯淡。

至是璟还,言信罪惟浸渔粮刍、出疆耕牧致寇,及放军纳贿之事。王所奏多诬,而瑛等所按颇略。都察院言信及瑛等皆当究治,王宜降敕切责。左、右长史不能匡正,亦当并治。—《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四十》

话说朱成錬真是有一颗“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到了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二月,代王殿下上奏朝廷,称自己袭爵已经十多年,始终未能去曾祖父简王的坟园祭扫,想今年清明节出城一了心愿。这是合理要求,宪宗只能答应,但却特意告诫代王“暮即回府”。

土木堡之变剧照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的时候,瓦剌太师也先率兵南下,与明军在大同城外有过连场激战,以至于代简王的坟园也被焚毁。朱成錬这次出城扫墓,发现曾祖父的坟园迄今仍然一片狼藉,不由得大为悲痛,让本府宗室一起出钱采办木材,然后请求朝廷“量拨工匠人夫”进行修缮。未曾想工部完全没当回事,以大同极边为由,让王府自行雇人完工。

工程历时三个月,至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六月全部竣工。代王奏请在本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之际,带着代藩郡王、将军一起出城,前往简王坟园举行落成礼。礼部认为无此先例,宪宗给打了个折扣,只允许郡王跟着代王出城。

事下礼部,言无旧例。上重王尊祖之意,许同郡王出城,其余不许。—《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七》

明代亲王坟园

结果谁也没有想到,朝廷的旨意是允许代王和诸郡王卡前去简王坟园扫墓,结果朱成錬大手一挥,王妃们也跟着一起出城。

宪宗闻讯之后气个半死,好你个朱成錬,果然真正目的还是出去玩耍,当即降敕切责。到了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的时候,朱成錬得陇望蜀,居然要求每年清明、中元两个节日都要出城。礼部已经无语,直接把球踢给宪宗,皇帝则趁机将代王大骂一通,好歹也出出气。

得旨亲王出城祭墓祖,初无是典。王何以再三渎奏?不允。—《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七》

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七月,著名的虏酋小王子率领三万骑兵,从大同一线大举入寇,史称“东西连营五十余里”。朱成錬闻讯之后宛如被五雷轰顶,因为王府的庄田都被蒙古人洗劫一空。

大同古城

代王殿下气急败坏,找到大同总兵官许宁,让他赶紧率军出战。许总兵被逼无奈,勉强率军出战,以战死近六百人,受伤约一千一百人,损失马匹上千匹的代价,换来了生擒一人,斩首十七级的战果。

是时虏酋驻边外,犹惩往年之败,惧不敢入。及觇知宁无能为,遂入大掠。而代王以已庄所被害,屡促宁出兵,宁犹不听。—《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二》

武邑王朱聪沬

朱聪沬,代王庶长子,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四月封武邑王。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九月,西城兵马副指挥李真之女被册封为武邑王妃。

乐昌王朱聪涓

朱聪涓,代王第三子,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九月封乐昌王。

吉阳王朱聪注

朱聪注,代王第四子,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九月封吉阳王。

代隐王一脉

代隐王共八子,除长子袭封代王外,另有一子早夭,剩余六子均封为郡王。

定安王

朱成鏻,代隐王嫡次子,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封定安王。隐王在世之时,朱成鏻不为老爹和大哥所喜。隐王曾经要求将朱成鏻迁出大同,遭到过英宗朱祁镇的斥责。但从史书记载来看,朱成鏻最终还是迁居忻州。

忻州显通寺

朱成錬袭封代王后,二人的矛盾更加激化,三天两头给朝廷打小报告,给对方上眼药。宪宗对此很重视,派出姑父薛桓去大同调查此事,结果发现全是诬告。

命驸马都尉薛桓、刑部左侍郎董方往勘之,得其所奏皆诬。上不忍论以法,但降敕切责。罪其下构恶尤甚者二人,充辽东边卫军。—《明宪宗实录卷四十八》

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十月,朱成鏻去世,终年三十三岁,谥曰悼隐。

朱聪潏,定安悼隐王嫡长子,受舅舅王让等人的挑唆,在居丧期间“多出狎游”,被王府教授叶宗显一本奏到朝廷。大理寺详审以后,将朱聪潏停封,让他闭门思过,王让则发配辽东充军。

大同代王府

不过朱聪潏恶习难改,反而变本加厉,和弟弟朱聪潜沆瀣一气,更加的“纵恣不法”。巡按御史收到百姓举报之后,会同山西三司进行调查,随即将结果上报朝廷,宪宗很快做出批示:将朱聪潏押往大同看守祖坟。

都察院会法司议拟覆奏,上曰:“聪潏不能改过,愈肆非为,宜迁守祖坟。聪潜其降敕切责之。余左右之有罪者,从法司所拟。”—《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五》

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五月,悼隐王妃王氏上奏朝廷,称儿子守祖坟已经三年之久,希望能将其放回来侍养自己。宪宗认为朱聪潏“罪难轻宥”,又给了三年的考察期。

宪宗朱见深剧照

时间转眼到了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三年之期已到。除了悼隐王妃王氏累次奏请以外,代王也为这位侄子出面求情,宪宗这才同意让朱聪潏重返忻州。朱成錬也很有意思,他和亲弟弟朱成鏻不和,但和侄子朱聪潏却关系很铁,莫非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成?

辛卯,释定安悼隐王长子聪潏回忻州。初聪潏坐事,责送大同守视祖坟。至是代王奏其颇能改过,而悼隐王妃亦累为奏请,情词恳切。上特命释回养母。—《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六十八》

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十一月,悼隐王妃王氏再次上奏,称朱聪潏“岁久知悔”,希望让他袭封安定王。然而宪宗对朱聪潏印象很差,给了王老太太一句评价:“繁辞妄奏”,事实上断绝了安定王爵位继续传承的希望。

博野王

朱成鐭,代隐王嫡第四子,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封博野王,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十一月去世,终年二十八岁,谥曰悼恭。

代王府承运殿

说起来安定王是代隐王元妃之子,博野王则是继妃杜氏之子,但是互相之间的关系却很好,以至于老爹想把他们都赶出大同府。未曾想二王的去世时间也仅仅相隔一个月,实在是令人唏嘘。

朱聪泰,博野悼恭王长子,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四月袭爵。

和川王

朱成镘,代隐王第五子,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封和川王。宪宗即位后,朱成镘向朝廷乞恩,得以封其母贾氏为代隐王夫人。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五月,朱成镘去世,终年三十岁,谥曰悼僖。

朱聪潪,和川悼僖王长子,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九月袭爵。

宁津王

朱成鉖,代隐王第六子,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四月封宁津王。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四月,西城兵马副指挥史文泰之女被册封为宁津王妃。

代王府九龙壁

这位宁津王的去世时间史书未载,但不会晚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三月,因为当时朝廷赐其子女食米每年五十石,给出的理由是“王已薨逝,子女未封”。

枣强王

朱成釨,代隐王第七子,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四月封枣强王。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四月,西城兵马副指挥苏宁之女被册封为枣强王妃。

饶阳王

朱成鋈,代隐王第八子,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四月封饶阳王。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四月,西城兵马副指挥李昶之女被册封为饶阳王妃。朱成鋈的去世时间史书失载,但一定在成化年间。

朱聪澂,饶阳悼昭王嫡长子,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六月袭爵。

代戾王一脉

代戾王共二子,长子即代隐王,次子封郡王。兄弟两人从小饱受祖父代简王的冷暴力,全靠祖母拉扯长大。

昌化王

朱仕墰,代戾王庶次子,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封镇国将军,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封昌化王,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二月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谥曰温宪。

朱成锾,昌化温宪王嫡长子,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六月袭爵。

结语:自始祖代简王开始,代王家族对朝廷来说始终都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从成化年间的代王朱成錬来看,确实也不负麻烦制造者的称号,一门心思就想着出城游玩。

朱成錬喜欢的侄子朱聪潏,以及儿子朱聪沬,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换言之,这位代王殿下的品行,我们也可以想象。

说起来代藩宗室分布于大同、忻州、霍州、蒲州、泽州、绛州,确实很难管理。这些简王系郡王的故事,我们放到下篇之中再讲。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