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都被《哪吒之魔童闹海》刷屏了!
这部国产动画电影,不仅在国内掀起观影狂潮,更是一路火到了海外,口碑票房双丰收,直接把导演饺子送上了中国影史导演票房榜的冠军宝座!
截至目前,《哪吒》系列电影总票房已突破123亿!
这个数字,不仅让饺子超越了张艺谋等一众大导演,更让无数人惊呼: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饺子,到底是什么来头?他凭什么能做出这么牛的动画电影?他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饺子的“封神”之路,看看这位新晋百亿导演,是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药学生”,一步步逆袭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领军人物的!01“不务正业”的医学生,与动画结缘
1980年,饺子出生在四川泸州的一个医学世家。
原名杨宇的他,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衣钵,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然而,饺子却对医学“不感冒”,反而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考时,他听从父母的建议,报考了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大学期间,同学们都在埋头苦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饺子却“不务正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自学三维动画软件上。
那时的他,或许从未想过,这个看似“不务正业”的爱好,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02辞职“啃老”,三年半磨一剑
2003年,饺子大学毕业。
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他还是选择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做着与医学毫不相关的工作。
但内心深处,那团对动画的热爱之火,却从未熄灭。
两年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辞职回家,专心做动画!
这意味着,他要放弃稳定的工作,放弃可观的收入,甚至要“啃老”度日。
父母的不理解,亲友的质疑,都没有动摇饺子的决心。
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一台电脑,一个画板,一盏台灯,就是他的全部世界。
他没日没夜地学习、摸索、创作,饿了就随便吃点,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
就这样,三年半的时间,他“啃”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这部只有16分钟的短片,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明星的配音,却凭借着独特的创意、深刻的内涵,以及对战争与人性的反思,一经问世,便惊艳了整个动画界!
它横扫国内外30多个奖项,包括被誉为“动画界奥斯卡”的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03 十年磨砺,终成“哪吒”
《打,打个大西瓜》的成功,让饺子声名鹊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动画之路。
2009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动画工作室——“饺克力”。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市场竞争激烈……
各种困难接踵而至。
但他从未放弃。
他带领着团队,一部短片一部短片地做,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向着自己的梦想靠近。
2015年,他终于等来了那个让他“封神”的机会——《哪吒之魔童降世》。
为了这部电影,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剧本改了66版,人物形象设计了100多稿,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他带着团队,与20多家特效团队、60多家制作公司合作,历时五年,终于将这部颠覆传统的“哪吒”搬上了大银幕。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呐喊,点燃了无数观众心中的激情。
它不仅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达到了50.35亿元,更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04 总结
从“啃老”8年的“不务正业”青年,到如今的百亿票房导演,饺子用了整整17年。
这17年,他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有过无数次的自我怀疑。
但他从未放弃对动画的热爱,从未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
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证明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证明了“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饺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梦想、关于坚持、关于热爱、关于勇气的故事。
它让我们看到,即使身处逆境,即使不被理解,只要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他的成功,也为中国动画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让我们相信,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让我们一起期待,饺子导演能够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让中国动画电影走向世界,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