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肖晓琳离世,得到消息的众人都不敢相信,明明在5个月前她还发表了退休演讲,怎么转眼之间就阴阳相隔了呢?
电视台的领导同事闻此消息,纷纷落泪,在听到她的26字遗言时,更是泣不成声。
肖晓琳曾主持《观察与思考》《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众多栏目,创办《今日说法》,制作《讲述》,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观众给予的“普法大使”称号。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却在她55岁那年离开了这凡尘俗世,留下的只有人们记忆中渐行渐远的背影,无端让人想念。
被众人钦佩的肖晓琳是因何去世的?她的遗言又是留给谁的呢?
命运使然,播音员的志愿肖晓琳虽然离开了观众的身边,但她为我们讲述的故事,普及的法律知识都在提醒着我们她的存在,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我们只能通过回忆来寄托对她的无尽思念。
1962年,肖晓琳在湖南长沙出生,她的父母都是湖南大学的老师,这就导致肖晓琳在上大学之前,几乎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
有了父母的潜心教导,校园文化的环境熏陶,肖晓琳从小就成绩优异,没让父母操过什么心。肖晓琳也很自律,自己的事情绝不拖延,自己的责任绝不推卸,她有自己的目标,那就是成为像父母一样的好老师,那她长大后怎么就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了呢?
肖晓琳一直在为目标而努力着,她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地丰富自我,大量的阅读增长了她的见识,校园活动锻炼了她的能力,直到她与播音狭路相逢,她内心的想法开始动摇。
肖晓琳在上学之前就会听广播,喜欢里面传来的各种声音,当时的她还只是很好奇,上了初中后,校园里每天都会有广播推送,悠长闲暇的午后,听着陌生人缓缓讲述故事,甚是美好。
慢慢的,肖晓琳对每天的广播开始变得期待,小时候想要当老师的梦想也开始有了转变,她想要成为一名播音员,为别人讲述故事,体会众多人物主人公的悲欢离合。
明确了自己的心意,肖晓琳就开始向着这方面努力,之前的知识积累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变得比以往更勤奋了。
肖晓琳的父母都很尊重她的选择,只是提示她既然选好了路,就要做好迎接任何挑战的准备,不要轻言放弃。
1977年,肖晓琳果断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后被成功录取,她正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其实在报考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插曲,肖晓琳的老师认为她名列前茅的文化课成绩完全有更好的选择,出于好心帮肖晓琳改了志愿,认为播音员就是会说话的机器,而肖晓琳则有更好地发展空间。
心怀感恩的肖晓琳告诉了老师她对播音的热爱,并下定决心:“自己绝不能成为播音的机器,要驾驭它,让它成为自己手里的工具”。
进入大学的肖晓琳一切都感觉很新鲜,专业的课程、志同道合的同学、学识渊博的教授都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可是入学第一课就让肖晓琳碰了壁。
那就是普通话的问题,肖晓琳略带南方口音的腔调让她有些挫败,但路是自己选的,她不能有任何的怨言。
知道自己短板的肖晓琳开始了语言的蜕变之路,每个字的音调她认真标注,本子上全是写满的笔记,你总能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发现她,看见她没有任何的顾及,忘我的反复练习。
潜心修炼,身份不断转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肖晓琳夜以继日的练习下,她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优秀。
大学期间,她就在老师的推荐下为动画片配了音,其中《铁臂阿童木》就是出自肖晓琳之口,这是多少孩子的童年记忆。
经过这次配音,肖晓琳的专业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获得了大家的一再认可,同时让她见识到了播音员的多面性,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
回到校园的肖晓琳又把自己放空了,大量的吸收知识,她要做到更好,不负大家的期待,不负自己的努力。
大学毕业后的肖晓琳回到了长沙,在这里她成了家,有了孩子,成了一位妻子、一位新手妈妈,这些身份的转变并没有减少她对播音的热爱,反而因为有了坚实温暖的后盾,她有了更多的勇气。
长沙市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了,优秀的肖晓琳成了电台的第一批播音员,长沙市电视台成立了,她又被选入电视台,在这些地点的不断变化中,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热爱。
从小的生活环境让肖晓琳很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学无止境,在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她认识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也对电视台和播音员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她决定继续深造,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来,白天工作,晚上熬夜学习,每天的黑眼圈成了同事调侃的对象,肖晓琳把这当成勋章。
1987 年,肖晓琳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这一结果的促成离不开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更与肖晓琳的艰苦奋斗脱不开关系。
1988年,肖晓琳被调入中央电视台做主持人,她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优雅大方的姿态、犀利精准的语言、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让她荣获中央电视台“铁面美人”的戏称。
肖晓琳不负众望,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分析利弊,表达观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肖晓琳的专业水平都被同事看在眼里,她后又被安排主持《新闻联播》,获得了又一次认可。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主持这些节目的过程中,肖晓琳接触了千奇百怪的人,感受着千变万化的人生,她的想法又开始活跃,她觉得自己应该“更换一下电池”,换个思路去看待问题。
1995年,肖晓琳答应了美国犹他州州政府及犹他州州立大学的邀请,以访问学者和副教授的身份赴美进行学习和工作,她白天就在大学讲课,晚上就自学口语,整理新闻新动态。
在外待得时间越长,越是想念祖国和家庭,她和家里从来不打长时间的电话,她怕自己忍不住,怕自己坚定的心会动摇,她明白收获与代价的正比关系,她深以为然。
身为电视人,在国外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她逐渐明白了电视人的责任,不仅要为观众解闷、解气,更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解惑的作用,而且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制健全刻不容缓。
现实摆在面前,肖晓琳内心有个想法若隐若现,她开始有意识地朝着这条思路行进,她想要试一试。
回国后的肖晓琳说干就干,她认为当代社会的法制健全不仅仅是法律制度的不断更新换代,很大一方面在于大众法律素质的提升,了解法律知识,鉴于这样的初衷,《今日说法》应运而生。
其实现在说起《今日说法》,人们对它最深的印象就是“央视名嘴”撒贝宁,不错,肖晓琳就是撒贝宁的恩师和领路人,就是他的“伯乐”。
肖晓琳创办这个栏目之初,为了保证节目的严谨,她当时就看上了从北大法律系毕业的撒贝宁,不顾众人的质疑,大胆启用新人,这无疑给了撒贝宁一次机会,同时也成就了《今日说法》的成功。
1999年,肖晓琳创办的法制栏目《今日说法》收视率位居专题类栏目第一、观众满意度第一,节目的大获成功并没有使肖晓琳产生骄傲的心态,她只知道多一个人看到节目,或许未来就会少一个悲剧。
在主持《今日说法》的过程中,肖晓琳曾遭到电话恐吓:“这个片子你要是播了,以后走路小心点”,出于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家人同事都对她的安全问题很是担心。
面对恐吓,肖晓琳义正言辞的怼了回去,她表示:“人有防范意识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为此活得小心翼翼,我坚信邪不压正,现在的社会治安还是很好的......”言语中充满了力量。
肖晓琳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一方之地,她先后又主持了《社会经纬》、《焦点访谈》、《半边天》,她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收获和成长,不断挑战新的领域,新闻和社会热点交相呼应,伦理与道德相辅相成,女性的美好力量在她的讲述下是如此动人。
她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没有成为声音的机器,她的身份也不仅仅限于主持人,策划、制作人、编导、采访、撰稿,肖晓琳在各个身份之间游刃有余的转换,虽然一路也丢掉了很多机会,但她收获的内心的富足是她最珍贵的礼物。
与世长辞,遗言让人痛心随着时间的不停奔跑,肖晓琳更加成熟了,她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有了更多的智慧,但她对待手下的工作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
肖晓琳办公室的门被一次次敲响,要她签字的、审核的、看节目流程的人来往不断,她却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有条不紊的处理着各种事物。
肖晓琳从《今日说法》的舞台上“消失”了,她希望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她要去开辟新的道路了。
不管前期经过了多少的调查,进行了多久的准备,在新节目敲定之前的那个夜晚,肖晓琳还是失眠了,她不止一遍的嘲笑自己:“都多大的人了,还像个将要面临考试的小孩子一样辗转难眠”。
不得不说,这就是肖晓琳的态度,正是因为投注了百分百的心血,所以对结果才会更重视,所幸结局圆满,肖晓琳可以睡个好觉了,她创办的全新栏目《讲述》得以定档,并在之后成了中央电视台10频道的标志性栏目。
《讲述》走出单一的法制题材,着眼于更丰富更有意义的社会人群,那些刻骨铭心的感情,终身难忘的经历,魂牵梦萦的身影不断交织出一首首华美的乐章,那都是生命的回响。
2001年,肖晓琳被提名第五届“金话筒”金奖,这是行业对她能力的一种认可,是她这么多年不断挑战的一个奖励。
肖晓琳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开创了自己人生的新高度,但是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完美的,据肖晓琳自己所说,她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一位“不合格”的妈妈,她疏忽了家庭的责任。
肖晓琳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因为工作原因,肖晓琳在家的时间很少,大部分的家庭责任都在她的丈夫身上。
肖晓琳的儿子曾对她说:“妈妈,在家里见到你的时间还没有在电视上多”,就这一句话,足够让肖晓琳愧疚了。
学校的家长会,亲子活动肖晓琳都没有时间参加,她的儿子不是没有怨过她,可是在爸爸的耐心引导和教育下,肖晓琳的儿子开始为妈妈感到骄傲,他知道了妈妈的不容易反而会心疼。
肖晓琳的儿子在爱的摇篮里茁壮成长,长大后去到美国工作生活,孩子长大了,肖晓琳也快退休了,她就要离开她喜欢的工作,这么些年,她与电视之间早就有了深厚的感情,只是相逢总有离别,自然规律不能改变。
2017年2月,肖晓琳参加“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年会,并进行了退休演讲,她要回归家庭,担起妻子和妈妈的责任。
退休后的肖晓琳和丈夫准备去各地转转,看看美景,过过二人世界,之后他们相携出发前往美国,去陪伴儿子。
来到美国不久,肖晓琳就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她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岁数使然,后经丈夫的劝告,她才同意去医院检查,结果结肠癌晚期!
这个消息对于肖晓琳一家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反观肖晓琳在最初的震惊过后,表现得比较平静,对于她来说,自己少时的梦想实现了,丈夫贴心,儿子懂事,只是不能再好好陪在他们身边,实属遗憾。
2017年7月,退休仅仅五个月的肖晓琳与世长辞,临终留下遗言:“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只这26个字就让人忍不住泪目,肖晓琳永远的离开了。
临别之际,她从容安然的面对死亡。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竟是叮嘱大家要注重健康,她的心还在观众的身上。
“谁能记谁到永远”,相信知道肖晓琳的观众,她的同窗好友,她的恩师爱徒都会记得她,她永远留在我们鲜活的记忆里。
没有谁能够挡住死亡的脚步,我们都要好好的爱惜自己的身体,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好好生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