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的《逆行人生》还没上映之前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搞笑的是,很多人居然仅通过预告片就将这部电影定了性。试问,连电影都没看过,他们有什么资格去评论一部电影呢?
《逆行人生》的故事很简单,一个45岁的中年大叔突然失业,面对女儿高额的学费以及如山一样的房贷,还有生病的父亲,大叔只能玩命赚钱。
有人说,这里的剧情设计就不合理,月开销2万还能说是穷人吗?看到这些人的评论,真挺无语的,故事背景交待的很清楚,徐峥饰演的高志垒以前是大厂的小组长,月开销2万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中年出意外,丢了工作,这才被迫面对这样的高额开销。如果一开始高志垒就是一个外卖员,他怎么可能月开销2万。
还有人觉得高志垒作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还有那么长时间的大厂工作经验,找工作对他来说应该并不难,没必要去做外卖员。看到这样的评论,只想说这些人可能是工作太稳定,许久没找工作了。看看外面现在招聘条款中对年龄的限制,35岁是一道坎,40岁就是下一道坎,到了45想找份月入2万的工作,堪比登天。
《逆行人生》主要讲述的就是高志垒当外卖员后的故事,大团圆包饺子式的结尾让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的剧情太老套,可实际上看过这部电影才会感受到,影片的剧情很真实。
有人说,只要多关注一下社会新闻,就会看到很多《逆行人生》中的故事,所以他们觉得这部电影的剧情没什么新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逆行人生》的故事很真实,这部影片要展现给观众看的就是外卖员的生活,底层人的生活,这本就是一部很直白的现实题材的电影。
《逆行人生》这部电影,年轻人不会共情,没有生活压力的人不会共情。相反,知道赚钱难,知道活着累的人看《逆行人生》这部电影应该会哭吧,因为他们会从高志垒以及影片中外卖员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
有人说,《逆行人生》不仅将人分了阶层,还制造了不同阶层的矛盾。最直接的就是,顾客和外卖员的阶层差,以及他们的矛盾。看到这里,只想说,阶层不同不是《逆行人生》分出来的。点外卖的顾客就比外卖员阶层高,这又是谁来规定的?只是一些人的虚荣心在作祟罢了。
工作不分贵贱,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上学的时候思想品德教育时反复强调的内容,怎么就被忘得一干二净呢。
还有人觉得女儿学费、父亲生病、失业等困境一下集中在在一个家庭这样的设定太过巧合,是为了制造戏剧性才故意设计的。
看到这里只想说能给出这样评论的观众就是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还有就是有人对影片中徐峥跑了那么长时间外卖还没瘦下来提出了质疑,他们觉得贾玲在《热辣滚烫》中最起码还瘦下来,有肌肉了。徐峥没有瘦下来,就是对自己角色的不尊重。
看到这里,真是忍不住想笑了,咋地,要是最后角色死了,那演员也必须跟着死呗?
有人看电影就总喜欢去研究一些周边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去看重点。小时候上语文课,老师总会让我们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因为中心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剩下其他的只是点缀,红花和绿叶固然都重要,但主要的不还是红花吗?
就像《逆行人生》一样,它描述的是外卖员的生活,一个严重内卷的社会,底层人的生活,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要讲述的。有人偏要抓着有钱的演员去演穷人生活,或者说是中产人士就不可能去送外卖来说事。
至于大团圆结尾,为了过审核,影片的剧情肯定会有改编,这样的设计,作为观众早就应该理解。如果还抓着这一点不放,那以后影视公司都不拍现实题材的电影就好了。大家以后就看着有钱人的生活好了。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逆行人生》的结尾真的就是大团圆吗?
从《我不是药神》到《逆行人生》,徐峥拍的都是底层人的生活,一部电影不可能改变社会问题,但最起码能让人看到这些问题。
搞笑的是,居然有人觉得现在社会问题让人看到可以通过短视频,要知道每天有多少短视频被放到网上,真正被人看到的,爆火的又有几个呢?
所以说,像《逆行人生》这样的电影就应该被多多拍出来,相比那些霸道总裁的爱情故事,《逆行人生》中普通人的生活才是最接地气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