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鞑靼、女真,都是哪人?看完你就明白了

红梦史说 2024-12-29 15:12:26

为什么在中原王朝兴盛时期,南边的少数民族随之就会兴起?

而且会继续沿袭原来的传统,经常南下劫掠,这些少数民族究竟是从哪里来?

他们为什么不改变这种靠劫掠为生的方式呢?

游牧民族的称呼之变

今天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以中原王朝为主线而编纂的,比如说周朝时期,为了凸显自身的尊贵,周朝便给四处的少数民族都取了名字。

北方的称呼为狄,南边的称呼为蛮,东边的称呼为夷,西边的称呼为戎。

春秋时期,秦穆公在百里奚等人帮助下平定了邻居自己的游牧民族,历史统称这些弱小的游牧民族为戎,理由是他们就在秦国的左边。

当然,这种称呼带有贬义,甚至是骂人的色彩,每一朝代对他们的称呼都各不相同。

到了秦朝时期,匈奴这个称呼就出现了。

诚然,此称呼并非仅指向某个少数民族,而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即便在匈奴之中,亦分化为数十个大小民族。

趁着秦末战乱,匈奴内部出现一位英豪,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冒顿。

此人通过弑父一跃而成为本部落的首领,所谓的弑父也是中原王朝通过自己的文化,强制性对他们的评语。

冒顿登位之后,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兼并了周边部落,使其自身的实力愈发强大。

此刻,汉朝初定,汉高祖刘邦为了一劳永逸,决定御驾亲征,结果在白登山被匈奴的骑兵团团围住,由此可知,冒顿的骑兵队伍非常厉害。

说到用计,匈奴还是差一些火候。

陈平献计以冒顿单于的阏氏(相当于大汉之皇后)为切入点,通过美人和金钱攻破堡垒,帮助刘邦度过了这场危机。

然而,汉朝为了暂时的和平,只能和采取了屈辱的和亲政策。

汉武帝刘彻时期,为彻底剿灭匈奴,毅然摒弃往昔修筑防御的手段,转而寻求更为果敢有力的策略,以图一劳永逸。

秦朝时期通过修筑长城来抵御北方的匈奴,西汉初年沿袭了这一做法,汉武帝到底是雄才大略,真正目光长远之人,往往能把目光置于窠臼之外,直视问题的根本。

卫青、霍去病等人接受了任务,漠北之战直接将匈奴赶出了汉之边疆,其中一部分跑到了今天的欧洲,据历史研究,匈牙利就是这帮匈奴人的后裔。

而其中不一部分迁移到中原地区,胡汉通婚,逐渐成为了融入到了汉文化当中。

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这个事件可以证明当时的人对于胡汉通婚这件事并不排斥。

历史仍旧在往前发展,到了三国时期,北方另外一支弱小的部落起来了,游牧民族间的更迭,与中原王朝的更迭倒也颇为类似。

他们的发展也有着兴盛和衰落,因此,此刻在北方称霸的少数民族为乌桓。

而打败乌桓的则是魏武帝曹操,他平定乌桓的目的很简单,解决后顾之忧,以方便自己南下统一天下。

乌桓之后,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再次陷入混乱,而中原地区也是战乱不断,曹魏没多久就被西晋取代,司马炎去世没多久,就出现了五胡乱华事件。

所谓五胡乱华,不仅仅指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还包括其他上百个小部落。

他们把中原大地折腾了一番,司马家逃向了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

司马睿建立了东晋,但是凭借与大家族共掌天下的司马家,岂能安稳度日呢?

南北朝轮番更迭,南朝以宋齐梁陈为代表,北朝则是以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为主。

此时,少数民族不再拘束于草原,而是来到了中原大地。

鲜卑族也出了一个厉害的人物,你可以说是冯太后,也可以是孝文帝,这两个人将北魏推向了另外一个高度。

这个过程中鲜卑族完成了汉化的过程,汉族也接受了来自于少数民族的文化。

千万不要小觑这个过程,这些都是在为一个更加伟大的王朝在蓄力,

无论是北魏推行的均田制,还是胡汉可以自由通婚的观念,这些不仅仅奠定了唐朝建立的经济根基,更是进一步打通了封闭的文化血脉。

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迎接一个更加繁荣开放的朝代。

当然,这个过程中,更北方的少数民族仍旧没有停止发育,北魏所面临的少数民族是柔然,花木兰替父从军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此刻历史以极度戏剧化的场面出现,曾经的少数民族鲜卑成为了中原王朝的代表,而柔然则成为了曾经的鲜卑。

难道鲜卑不知道会遇到这些危机吗?为什么不提前做出预防呢?

以后是否有朝代会提出有利的措施呢?

问题的解救之道

北魏当然预知了这些危险,随时做着应对外敌的准备。

不过,这些都是治标的措施,后来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短暂是十五年之后,大唐王朝来临,此刻,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是突厥。

纵观唐朝疆域,我们惊奇地发现,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更加偏北,很多人认为是唐朝的强大的所致,这是传统观念里的认知,目的是为了彰显上位者的能力。

其实,根本的原因不在于社会因素,而在于自然因素。

后来,历史学家将地理引入了历史研究之中,他们发现长城竟然与我国的400毫米等降水线竟然奇迹地般地重合到了一起。

为什么游牧民族要南下劫掠?

因为他们靠天吃饭,到了秋冬时节,天寒地冻,大量的牲畜因此而冻死,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南下,这个不是由他们决定,也不是由中原王朝决定,而是自然条件所致。

唐太宗很是聪明,我们这个以农耕文明为核心而建立的大一统国家,此刻显示出惊人的智慧。

除却国家内部科举制的成熟,对外我们也建立了成熟的朝贡体系,文成公主入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即双方通过文化和经济的交流来避免战争的发生。

不过,此时双方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少数民族想要更多,而中原王朝为了限制其发展,不愿意给其更多,矛盾一直存在。

突厥与唐朝之间发生战事也是经常性的事件,然而,唐朝全盛时期太过于强大,突厥也不敢硬碰硬给自己招惹麻烦。

唐朝经过五代十国,我国的历史又走到了宋朝。

宋朝重文轻武,而更北方的契丹族出了一位英雄,叫做耶律阿保机,此人带领自己的部落逐渐统一了北方,建立一个辽国,此时正是公元907年。

北宋的建立时间是公元960年,两者整整差了五十多年,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上演了一出历史上的经典戏码:杯酒释兵权。

一些武将早已解甲归田,到了宋太宗赵光义时期,他想过收复幽云十六州,以封闭住大辽进入我大宋的门户,结果高粱河一战大败而归。

从那以后,大宋对辽就生出了一种恐惧感。

到了宋真宗年间,澶渊之盟的签订,为双方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方案。

当然,这个方案,在当时宋朝很多人看来是一份屈辱的条约。

双方通过商业贸易来互换彼此需要的商品,大辽不需要带着骑兵弯刀来抢,咱们平等自由地贸易。

若是那个时候双方都意识到这个关键,扔掉澶渊之盟条约,或许中国很早就能建立一套成熟的经济制度,也不必到了十六世纪时被西方拿捏,或许我们也能很快地进入工业社会。

可惜,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不过宋辽之间无意成就的这套方案的确实用,双方进入了一个百年无战事的时期,这在宋之前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可惜,契丹不可能在草原大地一家独大,女真族在这个时候悄然崛起,他们当中的英雄完颜阿骨打带领他们建立了金,正是这个民族为宋朝制造了“靖康之难”的危机。

北宋变成南宋就是在他们的手中。

当然,金同样不可能一家独大,后来,铁木真带着蒙古族强制崛起,其孙子忽必烈直接在中原大地建立了元朝。

元朝之后,明朝建立,元朝的贵族们重新逃回了草原,明朝称呼他们为鞑靼,因为其铁骑实在厉害,朱元璋选择了和嬴政同样的做法——修建长城。

这世道轮回的确有意思,完颜阿骨打的女真虽然没了,但是女真族还在,这个时候建州女真部落出现一个英雄,他叫努尔哈赤,正是他的子孙多尔衮将明朝送入了坟墓。

最后一个中原王朝正是由少数民族建立。

因此,以大历史的角度观看我国的历史,可以从中看到自然与人文的影响,也能看出民族融合的痕迹,更能发现出一些前人所不曾发现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成为了我们继续研究历史的有力佐证。

0 阅读:27

红梦史说

简介:品味历史,全新观点,不同解答,欢迎收看红梦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