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人类踏上了征服海洋的旅途。而到了近现代,随着大吨位、高科技水面舰艇的诞生,凶猛的大洋在人类眼中仿佛已不再那么可怕。
但人与天斗,岂有不输的道理?即便是最先进的船舶,也无法杜绝远洋航行中存在的巨大风险。强悍如核动力航母,面对超强台风,只能远远绕着走。就连素以“海洋猎手”之称的战略核潜艇,虽然躲过了海面的狂风巨浪,也惧怕一种大自然孕育的深海魔鬼——海中断崖。
海中断崖,是海洋温度变化,导致上下层水体密度差,进而形成一种浮力急剧变化的现象。海中断崖之于潜艇,就好比大洋黑洞,海底鬼门关,一旦遭遇,可谓十死无生。
在现代航海史上,有不少军事强国的潜艇都折损于海中断崖之手。最早发明潜艇的美国人,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为了制衡苏联的战略核潜艇,美国海军开始研发一款全新型攻击型核潜艇。1960年7月,被定名为“长尾鲨”级的核潜艇首舰“长尾鲨号”下水。作为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海底重器,“长尾鲨号”的命运却十分悲惨。
1963年4月10日,在服役后的第二年,“长尾鲨号”在美国东海岸,西大西洋海域进行深潜试航。9点17分,“长尾鲨号”和海面联系突然中断。搜寻工作一直持续了3个月之久,直到6月27日,无人潜航器“曲特号”第三次深潜至2560米的海底时,才发现了“长尾鲨号”的艇体碎片。
关于“长尾鲨号”事故原因的推断,起初人们归咎于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缺陷,但有大量观点认为,在海底失联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对航区水文气象不够了解,从而遭遇传说中的海中断崖所致。海中水体密度的急剧变化,导致艇体外壳遭受到极不均匀的浮力挤压,艇壳破裂,最终使129名官兵葬身海底,连呼救都来不及。
苏联作为潜艇工业的先行者,也遭受过类似的惨烈事故。1968年3月,苏联K-129型战略核潜艇失联于太平洋深处。起初苏联军方一度将怀疑对象锁定为美国海军。但由于证据不足,双方一直为此争论不休。直到冷战结束,美俄关系有所缓和,双方就事故现场进行大范围摸查后得出结论,K-129潜艇很可能是发生了海底爆炸,或者遭遇了海中断崖。
在我国海军航行史上,同样有过与海中断崖对决的经历,但与美苏的悲惨命运不同,我军硬生生将一次魔鬼经历逆转为一次传奇故事。
在2014年的一次海上战备拉动演练中,我海军372号核潜艇潜藏至某海域深处时,官兵们突然间听到艇壳被挤压发出的“咣咣”声。迅速对故障进行一一排查后,指挥员王红理断定:这是遇到了水中断崖!
他临危不乱,抢险指令如疾风骤雨般发出,官兵们在短短3分钟内便完成了向所有水柜供气、关闭上百个阀门的操作,最终和死神擦肩而过,闯出鬼门关!中国军人凭借冷静、果断的作风和顽强的意志,硬生生创造了一项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