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核武库的现状
(一)核弹头数量与维护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2024 全球军备年度报告,美国处于“服役状态”的核弹头共有 3708 枚,其中 1770 枚处于“部署状态”,1938 枚处于“储存状态”。这个数字与美国核安全管理局同期公布的核弹头总量为 3748 枚非常接近。然而,核弹头数量多并不意味着底气足。美苏(俄)之间曾签署销毁核弹头的条约,说明核弹头数量并非决定性因素。
核弹头的维护和翻新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美国的核弹存量多为冷战时期生产,已十分老旧。核弹头在强辐射环境下,结构件和电子元器件寿命降低,需定期更换维修。核弹头的气体助爆剂氚的半衰期只有 12 年,每年都要检查,低于标准需补充加注。美国的核弹头多为钚弹,对温度和压力敏感,密度不稳定,药型易变形。总之,核弹头的维护翻新既危险又昂贵,对工艺要求极高。
(二)核弹头生产
美国在冷战期间每年能生产数百枚弹芯,但 1989 年后停止生产。位于丹佛西北 16 英里处的洛基弗拉茨工厂的核弹头生产线已关闭。这种工业能力难以恢复,缺的不是钱,而是工程师和技术传承的产业技工。进入 21 世纪,美国计划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重新启动核弹弹芯生产,但进展缓慢。原本计划 2010 年到 2015 年形成年产 100 枚弹芯的产能,至今未能实现。最乐观估计是 2030 年能初步形成年产 80 枚弹芯的规模。
(三)投掷工具
美国有三款核弹头投掷工具:
1. 陆基发射井发射:美国的陆基弹道导弹发射归美国空军管。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弗朗西斯沃伦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第 20 航空队,负责分布在怀俄明州华伦空军基地、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蒙大拿州马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的总共 450 座超压发射井中 550 枚“民兵 3”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任务。这些弹道导弹于 1970 年开始装备美军,到 1975 年 6 月完成全部生产,弹头寿命已近 50 年。2018 年 8 月 2 日、2021 年 5 月 6 日、2023 年 11 月 2 日的三次发射失败,加上 2022 年的三次延迟发射,说明其可靠性大打折扣。接替“民兵 3”的是新一代“哨兵 LGM35A”,计划携带 W87-1 核弹头,于 2014 年开始研发,原定 2023 年试射,现推迟到 2026 年,服役时间也推迟到 2030 年。美国现有的陆基发射井条件不能满足“哨兵”的发射要求,需改造所有 450 座发射井和 24 所发射指挥中心,重新铺设 12000 公里的通信光缆,项目预算已从 777 亿美元飙升到 1600 亿美元。
2. 远程战略轰炸机空射:同样隶属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总部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第 8 航空队,负责 5 个联队 1 个大队和一个空中作战中心总共 19 架 B-2A,62 架 B-1B,76 架 B-52 的部署和值班。B-52 于 1954 年由波音公司生产,现役 B-52(包括 B52H)都是 1955 - 1962 年期间生产的,因机型老旧,突防能力差,被取消执行战略核打击任务资格,但仍携带 AGM86B 核巡航导弹。B2 系列轰炸机可携带 B61 和 B83 核弹,但生产成本和运维成本高,美国空军正打算用 B-21 逐步替代 B2A 和 B1B,B52H 则继续改造升级。B-21 是美军重点项目中进度最快的项目之一,全程依靠数字化设计,在没有原型机的前提下,直接生产了 6 架预产型机。但这种急功近利模式会产生技术风险。无论是 B2A、B1B 还是 B21,都无法突破中国的防空识别区,无法实现防区外打击。
3. 战略核潜艇潜射:美国现役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于 1976 年开工建造,1981 年进入服役,截止到 1997 年,全部建造了 18 艘,此后没有续造新艇。后将 4 艘改造为巡航导弹发射艇,执行对陆常规打击任务。剩下的 14 艘艇,每艘最多可携带 24 枚“三叉戟 D5”多弹头弹道导弹,14 艘艇可携带 1000 枚分弹头。俄亥俄级核潜艇静音效果好,隐蔽性强,是美国“三位一体”核打击手段中最可靠的平台。但俄亥俄级核潜艇大多超期服役,最新艇龄 27 年,最长的已超 40 年,超期服役带来巨大风险。将要代替俄亥俄级的是哥伦比亚级,首艇预计 2028 年完工,2031 年服役。但美国制造业的衰落会给美军带来多少意外和惊吓,难以预测。
二、核讹诈的可能性
(一)核讹诈的背景
美国面临诸多问题,如制造业萎缩、内部治理失控、美元信用下降、美债高筑等。这些问题可能使美国铤而走险,重新打出核讹诈的旧牌。但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核讹诈在当今时代已是弱者的表现。
(二)核讹诈的心理影响
核讹诈可能会在心理上给人带来恐惧和担忧。美国的核武库现状使其难以实施有效的核讹诈。美国的核弹头数量虽多,但维护和翻新困难,投掷工具可靠性下降,无法突破中国的防空识别区和反导系统。
(三)中国的核防御能力
中国在预防核攻击的战略预警能力方面,以及在核打击或核反击的多种先进平台方面,都有足够阻止敌人按下核按钮的能力。2024 年 9 月 2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功发射携带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展示了中国的高机动性无依托即时发射 12000 公里射程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此外,中国始建于上世纪 60 年代,并于此后不断更新完善的地下核长城,横跨 20 个省,绵延 5000 多公里,说明中国始终致力于让帝国主义战争狂人承担不起掀桌子的后果。
美国的核武库现状使其难以实施有效的核讹诈。美国面临诸多问题,如制造业萎缩、内部治理失控、美元信用下降、美债高筑等,这些问题可能使美国铤而走险,但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中国的核防御能力强大,足以阻止敌人按下核按钮。未来,美国需要解决自身问题,避免在核讹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