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看到一些年轻村支书带动村民致富的新闻,其中有个八零后返乡支书通过“土地入股、集体种瓜”,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年底还开了分红大会,向村民分了80万元现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eab7f998696cbd144a2d16e62f471f.jpg)
这个返乡村支书过去在外面创业,建了一个设备制造企业,2021年他回村参加换届选举,当选为村支书。他靠什么说服村民“土地入股、集体种瓜”的呢?他前后垫资450万元帮村里合作社建成了48个大棚,还承诺每年每亩地保底分红600元,不够的他自掏腰包补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d395fea4cb084a2d36c6e4356a8535.jpg)
这位村支书带动村民致富的启动资金可谓高昂,假如不是自己家里有“矿”,他根本玩不转。能有他这样的条件,可以拿出几百万资金在农村重启集体经济的人有多少呢?即便有那份建立集体经济的雄心壮志,在高昂的成本面前,也得打退堂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8dd1bbb228667c8134206e6e6ee7a97.jpg)
现在谁对农村集体经济感兴趣,常有人冷嘲热讽说:你愿意搞集体,没人拦你,你动员你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搞去!这话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一般人真拿不出那个钱,拿不出那个钱就很难搞集体经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f5eed5d7e012d610e46909f974c6f0.jpg)
不得不说,随着时间的迁移,农村搞集体经济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了,甚至高不可攀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01d1402b7ca0bfd3b88b76fb00b9ca2.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街做出集体经济选择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成本,村党组织一倡议,村民积极响应,集体经济就一气呵成了。后来也有学南街集体经济的,越往后成本越大,能学成的,要么身后有支持,要么自身有经济后盾,否则纵然有那颗集体之心,也无力搞成集体的事业。为什么呢?“私”字已经化作牢固的成本,非大力无以融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67ea6e3dcf9ec232cd7b74010f63fd.jpg)
农村要实现振兴,都认识到离开了集体经济比较难办,甚至是寸步难行,但发展集体经济,需要的成本也越来越大了,这是发展集体经济经常遇到的难题,对此需做好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