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才权,师法李苦禅鹰画艺术28载,初心永恒
通讯员/鸿飞
1. 冯才权近影
一个人,一生痴迷一件事,并执着28载去默默地耕耘,不求喝彩与鲜花。这便是一种远离喧嚣、繁华背后的一份敬重与期待。
2.《争鸣图》(冯才权鹰画)136X68CM
3. 《争辉图》(冯才权鹰画)136X68CM
——慕鹰,初心在童年
冯才权,能从小时候的一次“险历”中顿发,而痴迷画鹰、研究鹰的精神及重生,给人类带来的启发,并付诸于水墨交融的一次次尝试间,真正进入到“鹰即是我,我即是鹰”的“英雄”情结之中,值得记忆。
4. 《长空一灵物》(冯才权鹰画)68X136CM
5. 《一着定天地》(冯才权鹰画)136X68CM
6.《一剑江山》(冯才权鹰画)136X68CM
7.《秀峰奇姿》(冯才权鹰画)136X68CM
8.《雄视寰宇》(冯才权鹰画)136X68CM
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巨鸟,其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劫贫济富、敢于挑战、自由放荡的精神旨归,乃文人墨客慎独人格提炼的价值参照。
2013年,北京主流纸媒《风云人物》杂志用6版面,以《“南国鹰痴”冯才权》为题,在全国两会特刊中重点推出。之后,其鹰画艺术便被应邀荣登庆祝中美建交37周年《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邮票纪念珍藏册》(收藏证书编号:V000826),为弘扬中国书画走向美国、让世界友人了解中国国粹艺术,增进交流,作了了应有的积极贡献。
9.《山河守护神》(冯才权鹰画)136X68CM
——鹰缘,小鸡抓得凄厉
小时候,在晒谷场玩耍,老鹰盘旋在头顶,勿高勿低,让人心寒。
一会儿,便听到母鸡“叽叽喳喳”地狂乱起来,小鸡们如鸟兽散地躲藏到草垛里或母鸡旁边。
倏地,一阵飞影掠过,一只可怜的小鸡便被老鹰的“利爪”钳住,冲向高空,了无踪影。把慌乱留给了地下的鸡群与叹息的目光。
10.《山河藏奇秀》(冯才权鹰画)136X68CM
好奇的冯才权第一次目睹了老鹰的神奇与强大,心中的渴望蠢蠢欲动。
——捕鹰,却捉了乌鸦
当天晚上,冯才权便与小伙伴用“老鼠夹”到谷场不远的一处荒地,实施捕鹰的“阴谋”。
回家后,忍着夏天闷热的煎熬,看着月亮隐去,太阳露出笑脸,几个“小顽皮”便开始赴“营地”领“战利品”。可连老鼠的影子都没有,更别说老鹰了。
11. 《英风飒爽》(冯才权鹰画)68X136CM
回到谷场,突然闻到一股臭味。靠近一看,是一只死鸡。大家脑筋一转,来了:“就拿死鸡当诱饵!”
接着,大家便回家取来锄头、铲、刀、绳、钳子等工具,加大捕捉计划的“工事挖掘”完备工作。
于是,一个用弯竹竿绑着绳子,中间用自动竹片扣住,一头系着圆圈,内放死鸡肉及老鼠夹,一触即发的架设让这几个“鬼精灵”美滋滋地回家,跷着二郎腿过了一宿。
12.《秋鸣图》(冯才权鹰画)136X68CM
天刚蒙蒙亮,“事发地”便传来了低沉而不祥的“哀号”声。几个人激动而不安地冲了过去。果然中了,太棒了!是乌黑的一只大鸟,好像脖子间还有一点白毛。正垂死挣扎着,时而夹着让人心寒的可怜声。
大家靠近一看,一只“巨爪”被老鼠夹“夹断了”半截,留在圆圈位置。“大鸟”的脖子被圆圈紧紧束缚住,强有力的竹竿把它猛摔180°,狠狠地摔到另一边,血肉模糊而毛掉满地。“大鸟”挣扎的地方,土块被磨得光亮,血迹斑斑。半光秃的“大鸟”在死亡的边缘喘息。
“怀恨在心”的冯才权凭着胆大,想第一个上去“亲擒”体验。但灵光一闪,不对,这不是老鹰。那是什么呢?
“乌鸦!是乌鸦!”大伙齐喊着。
乌鸦的身体一边黑,一边白,是不吉祥的鸟类。我们不能抓回家,要不,大人会“骂死人”的。
13.《清流直下》(冯才权鹰画)136X68CM
14. 《鸣泉图》(冯才权鹰画)136X68CM
15.《观世事互变》(冯才权鹰画)136X68CM
说时迟,跑时快。话音刚落,冯才权第一个拔腿就往谷场跑。其他“同伙”见状,“战利品”全不要,也跑了起来。
16.《唱春风》(冯才权鹰画)136X34CM
——填词,乐自娱
《鸡叫子·“南国鹰痴”话初心》
冯才权
平阳碧艳秋霜心,老鹰刚正青云梦。
水墨禅意廿八年,霄汉来回踏歌还。
如今,冯才权能以简约而遗貌取神的笔法、墨法、章法,在素纸间自如挥翰,无一雷同,令人敬畏。6年前,香港有一收藏家来电赞誉:“冯才权先生画鹰,神气十足,英气逼人,令人生畏。是中国画坛的一支奇葩,值得肯定。”
确实,取法于齐派门墙李苦禅先生的鹰画人格精神写照套路,而渗入八大山人的简约写意及孙其峰、申海涵先生的形质皆具,走出了一条坎坷而寂寞的“殉道者”之途,是冯才权先生28年的付出得到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