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出圈背后,看体育故事的传播力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5-04-21 11:45:09

文 / 多杰

编 / 刘金涛

篮球运动从1895年传入中国,到如今正好是中国篮球发展130周年之际。

中国篮球从哪来?中国篮球的历史几何?中国篮球留下了哪些精神?中国篮球的未来又有哪些方向?在几代人的付出与努力中,我们需要回顾、总结、表彰与展望。

这些关乎过去与未来的问题,不断在名人堂的仪式中找到了更多解答。近期,2024年中国篮球名人堂入堂仪式在清华大学圆满落幕,九位中国篮坛传奇人物正式进入中国篮球名人堂。

这其中,杰出男运动员为:李汉亭、巩晓彬;杰出女运动员为:杨洁、苗立杰;杰出教练员为:马清盛;杰出裁判员为:郭玉佩;中国篮球先行者为:李震中、吴成章、黄烈。

当然,一场仪式是短暂的,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与舞台中,承载如此之多的传奇故事与历史沉淀,无疑是中国篮球发展的另一种展现。

这届篮球名人堂,出圈了

即便身穿名人堂礼服,即将登台演讲,曾经的「逍遥王」,曾征战国际国内赛场经历过无数名场面的巩晓彬,在这一刻显得有些紧张了,他被前面郭玉佩老先生燃爆全场的演讲所震撼,「郭老爷子都讲成那样了…..」他用手指了指天空,抿了抿嘴唇,使劲儿压着自己的情绪,低下头全神贯注地默念着自己的稿子。

候场时耳边传来苗立杰的演讲,巩晓彬禁不住问场边的工作人员,「苗苗是不是声儿有点小?我上去是不是再大点声儿?」当听到苗立杰说完感谢结束演讲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该自己了。没有任何的犹豫,脚步坚定地走到舞台的大屏幕后面,但是口中还是带出了好几次「一字口头禅」,紧张中满是期待,因为他即将进入属于自己的人生高光时刻了。

当《刀剑如梦》的BGM一响起,舞台的大屏幕徐徐拉开,巩晓彬迈着轻松的步伐走向演讲台,那股自信与逍遥的劲儿又回来了:「这个《刀剑如梦》是我自己选的,大家觉得怎么样,像我吧?」巩晓彬开场说道,而镜头一转,观众席上的巴特尔、胡卫东和姚明都已经被逗笑。

「今天除了苗立杰,居然就数我这个半百大叔最年轻了,」巩晓彬继续调侃道,「来之前我偷偷学习了各位堂友们的演讲,看不出你们口才都这么好,讲得也太不教条了,我说心里话。」

「教条梗」混杂着山东方言中特有的倒装句,这话一出逗笑了现场的嘉宾与名宿,他还调侃了当年的国家队队友刘玉栋、王治郅和巴特尔,这些故事也在互联网上传遍了各个球迷圈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这段演讲稿,巩晓彬在私下里不断努力练习,甚至夜里都会反复去读稿,这是他要强个性的体现,仿佛回到了那个一个人偷偷练球的青葱岁月,也把名人堂的入堂仪式打破了圈层,传播到了球迷之外更广泛的大众身边。

仪式当天,「巩晓彬进入中国篮球名人堂」的话题就登上抖音热榜TOP23,获得了约3700万人的观看。此外,#巩晓彬名人堂现场脱口秀、#93岁裁判员坐轮椅登场感动名人堂、#电影女篮五号原型入选名人堂 等话题,也都被球迷们推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榜单,而在抖音第二现场直播中,累计观看量超过了2500万,比上一届增长40%。

中国篮球不缺少热点,但如何让过往的传奇在当下完成「出圈」,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历史的讲述,往往是由故事组成。历史常常会被忘却,但故事却可以长久流传。可见,创作团队正抓住了巩晓彬身上的特点,将其生涯故事、队友情谊以及个人精神以符合当下传播特点的方式带出,「讲好传奇故事,传递人物魅力」,才是本届中国篮球名人堂入堂仪式可以有如此出圈效果的秘诀。

「本届名人堂9位入堂人物当中有4位已经过世,2位年事已高不能亲临现场,仪式的策划难度比较大。在总结过往两届经验的基础上,篮协领导提出了针对性要求,名人堂专家组和执行办公室多次讨论策划大纲,明确策划方向和整体调性。在此基础上,执行团队多路出动收集整理,深入采访入堂人物及相关方,组织策划团队、导演团队、撰稿团队、传播团队等各工种召开多轮策划会,确定整体样式、流程、呈现方式,以及最核心的演讲内容。之后与演讲嘉宾多次沟通,彩排,才形成了最终的呈现效果。」中国篮球名人堂专家组成员、入堂仪式总策划、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告诉氪体。

以最基础的资料收集工作为例,本届多位入堂人物的主要事迹距今年代久远,史料散落。为此,策划团队通过多种渠道,共搜集4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800多张图片和10余个小时的影像素材,为仪式内容的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每位传奇人物登台的时间有限,如何选择故事,如何做到策划大纲中所提出的要求:「个性更鲜明,人物更立体,手段更多样,信息不重复」,保证演讲的感染力与效果,更是多工种同心协力,持续打磨的结果。

如何让更多人感受传奇力量?

如前文所言,本届入堂人物虽然有9人,但其中已经有4位过世,还有2位年事已高不能到现场。因此,如何去承载起不同时代的故事,就对仪式的环节与过程提出了更多要求。

为此,创作团队选择了更多元的方式,本届名人堂的入堂仪式当中就蕴藏着众多细节与巧思。

在现场,伴随着《裁判员之歌》,93岁的郭玉佩老爷子坐在轮椅上振臂登场,而这首《裁判员之歌》的词作者,正是第二届全国运动会裁判长郭玉佩,那年他33岁。仪式现场使用的这首歌曲经过重新编曲制作,更显澎湃。 「这首登场曲一下就将我拉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出场的时候我情不自禁的振臂挥舞。」郭玉佩在仪式后感叹说。

虽然已经是93岁的高龄,但郭玉佩的思路依然清晰,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讲述自己的篮球生涯,他亲眼见证过本届入堂人物、杰出教练员马清盛指导带队两胜美国大学生明星篮球队的高光时刻,也曾与尚在国青队的巩晓彬一同出国,他提到自己大半生干的都是不讨好的工作,「吹得好也没人夸,但是输球的一定会骂你。」

不仅是回忆过去,郭玉佩还掷地有声地说出「公生明,廉生威」、「希望未来的篮球场上,能够有更多的人为了篮球,吹响廉洁公正的哨声。」之后,他颤颤巍巍地拿起手中的哨子,再一次清脆地吹响,现场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的确,无论是美国奈史密斯名人堂还是国际篮联名人堂,无论是讲述个人故事还是发表获奖感言,入堂人物的现场表达都是名人堂流程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方式,很多名人堂的演讲都充满了个人经历、个人精神与个人魅力,因此入堂人物的演讲环节是仪式重中之重。

出色的演讲稿,以及演讲内容与演讲嘉宾的高度契合,是让过往荣光穿越时空来到当下的绝佳展现。

张庆回忆道,「郭玉佩在彩排后问会场有多少人,我们回答有一千多人吧,他脱口而出‘很久没面对这么多人了,像又回到了赛场。’撰稿导演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当即建议郭老在正式登台时以此开场,真实且富有感染力。次日登台,郭老果然以此开场,效果极佳。 」

「仪式前一天,苗立杰完成登台彩排后,还拉着撰稿导演在化妆间反复进行演练,直到场地闭馆。」

不仅如此,对于已过世和不能到场的入堂人物,继上届之后,本届名人堂继续采用代讲人方式,比如李汉亭之子李向诚,吴成章之子吴忻水、李震中的前同事蔡皓等,他们都以各自视角结合彼此关系讲述了入堂人物的精彩故事。

与此同时,本届仪式新增的出场BGM,也为人物魅力的表达和情绪氛围的营造增色良多。《璀璨冒险人》《志愿军军歌》《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一生有你》等等歌曲的选用,大胆而又富有创意。此外,本届名人堂还增加了「类演讲」的视频专访,以及由商汤科技支持的AI影像复原等创新呈现方式。而中国U19女篮和中国U16女篮的现场聆听,也为「传奇自传承」这句中国篮球名人堂的口号做了生动的注脚。

「整个仪式创作过程,是一个专业协作,统筹推进的过程,包括撰稿、导演、舞美、灯光、转播、摄影拍摄、接待等多达十几家团队协同作业,协调统筹工作难度也非常大。这其中总导演傅佳伟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张庆告诉氪体,名人堂建设是一个长期举办的系列活动,无论是举荐体系、入堂仪式、传播还是公益活动,都需要漫长时间的精心规划与构建,更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全情投入和专业执行。

正是如此精心筹划实施的过程,才造就了本届名人堂的盛景,也只有更好的传递传奇故事,才能更好的构建中国篮球的文化根基。

中国篮球,为什么需要名人堂?

「通过三届中国篮球名人堂的建设发展,挖掘出咱们厚重的篮球文化,让‘往者可鉴,来者可追’,促进中国篮球生态更健康的发展。」负责名人堂项目的中国篮协副主席徐济成说。

的确,当中国篮球名宿们出现在舞台上,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讲述自己的篮球生涯,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时刻,也将中国篮球的精神力量具象化。

中国篮协主席郭振明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无论是项目普及还是提高,归根结底都要转化到文化这个层面上来,「能够代代相传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

在中国篮球130年、CBA职业联赛30周年的背景下,篮球文化的建立需要顶层设计的参与和构建。

正如中国篮球名人堂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元伟所言:中国篮球名人堂的诞生,承载着数代篮球人的夙愿。作为中国篮球文化的核心载体,其使命在于凝聚历史荣光、弘扬体育精神、激励当代奋进。过去三年,名人堂从无到有、从构想走向实践,初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体系。

从传奇人物到下一代篮球人的历史接力,这种传承不只是知识和经验的移交,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强调历史的连续性,通过每年的评选、仪式、公益乃至传播等形式,让一代代篮球人理解中国篮球的根与魂。

面向未来,名人堂要做的,不仅是「记录」,更是「激活」——激活中国篮球的集体记忆和未来想象。

据了解,名人堂建设是包含多个子项目的系统性文化工程,包括名人堂举荐活动(包括入堂仪式)、品牌建设与传播、《中国篮球通志》编纂、篮球资料库建设、名人堂实体化建设和中国篮球博物馆对接五项工作为重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文化工程。而历经三届探索,围绕入堂仪式本身,由展览、座谈会和训练营等形式构成的入堂仪式系列活动也逐渐成型。

「文化是体育最深层、最高级的凝练和升华,最终要上升到精神层面、融入血脉,这是一个久久为功的长期过程。因此也要向篮球行业各方发出诚挚邀请,与中国篮球协会一起,共同培育好中国篮球文化,让中国篮球文化自信成为振兴篮球的坚强内核与不竭引擎。」在本届名人堂入堂仪式前一天举办的‘中国篮球历史与文化座谈会’上,中国篮协主席郭振明如是说。

中国篮球名人堂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里不仅铭刻着篮球历史,更能通过权威的评选机制、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强大的教育价值,为中国篮球的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品牌价值,成为篮球精神传承的文化载体。

而我们也期待着,中国篮球的精神力量可以在每一年都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传颂和传承。

0 阅读:2

体育产业生态圈

简介:体育产业生态圈,打造体育商业新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