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巨头把“虚拟人”评为了年度优秀新员工,新时代已来临?

商业汇评 2021-12-29 23:43:39

虚拟人被评为年度优秀新员工,一个新时代已来临?行业想象空间有多大?

万科年度优秀新员工

竟然不是真人?

最近,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发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刷屏了。

郁亮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则消息:“祝贺‘崔筱盼’获得了2021年万科总部优秀新人奖,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郁亮祝贺万科员工获得年度优秀新员工被商界大佬传来传去、持续发酵,因为崔筱盼不是真人!而是小冰框架孵化的又一个虚拟人,并已在万科集团财务部悄悄工作了十个月。

这位新人名叫“崔筱盼”,是万科首位数字化员工。

“崔筱盼“今年2月1日正式“入职”,在系统算法的加持下,它很快学会了人在流程和数据中发现问题的方法,以远高于人类千百倍的效率在各种应收/逾期提醒及工作异常侦测中大显身手,而在其经过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渲染的虚拟任务形象辅助下,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而郁亮所提到的沈向洋博士以及小冰团队,则是去年从微软分拆出来的人工智能小冰业务。

2020年7月份,,微软正式宣布,将人工智能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与此同时,微软宣布委任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为新公司董事长。

去年11月24日,微软中国与小冰公司在北京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向广大ToB重点行业客户,联合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云计算商业化解决方案。

首批微软和小冰共同联合推出的解决方案将覆盖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汽车及人工智能内容生产等三个垂直领域,今后将不断拓展至更多垂直领域。

不仅万科,碧桂园造房子也开始不用真人了。

“虚拟人”市场火了

“虚拟人”的觉醒首先体现在资本层面。

2017年春天,一曲《达拉崩吧》让“虚拟歌姬”洛天依余音绕梁三尺,轻获粉丝百万,从此稳坐哔哩哔哩“虚拟一姐”宝座。

看到“虚拟人”流量大蛋糕后,字节跳动于2021年7月入资乐华娱乐,为虚拟偶像团体“A-SOUL”的出道之旅保驾护航。

“虚拟人”的觉醒还映射在用户层面。

阿里巴巴推出天猫超市品牌虚拟形象“小铛家”,这位虚拟小主播不仅能直播带货,还能和观众互动,为天猫超市创下不小收益。

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虚拟男团“无限王者团”,则担负起与游戏玩家互动的重任,还为电影《紧急救援》演唱主题曲。智能语音赛道上,科大讯飞于今年10月发布“虚拟人交互系统1.0”,实现基于多模态信息的情绪感知,在虚拟世界中打造助手或合作伙伴。

2021年, “虚拟人”还走向了寻常百姓家。

深色戏袍,手摇折扇,京剧大师梅兰芳以“虚拟人”形象缓缓迈向观众,这个由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及团队共同发起的“虚拟数字人”项目。冬奥会前夕,央视首位AI手语主播正式亮相,为听障人士提供专业赛事解说。

传媒另一隅,央视AI虚拟孪生主持人“小小撒”等“虚拟人”主播亦纷纷觉醒,悄然撕开元宇宙一角。

无论是企业对“虚拟人”豪掷千金,还是研发机构对“虚拟人”产品的持续推陈出新,似乎都在佐证一件事:“虚拟人”市场真的火了。

虚拟人已经走向现实

据中金公司研报,虚拟人是多技术结合、以身份或功能拟人的虚拟形象;行业发展经历“起步期-探索期-成长期”三大阶段,以技术和内容为内部因素,渠道和用户为外生动力进行迭代与升级。

行业起步于2007年,首个音乐软件“人形”化身“初音未来”出现,成为现象级虚拟人;在探索期(2017-2019年),由于渠道进展和用户基础不同,国内外发展分野,国内二次元圈层用户崛起,资本逐步入局,但虚拟偶像生命周期仍相对短暂。

2020年以来,行业发展步入成长期,国外虚拟人商业化路径获得初步验证并探索B端量产,国内多元社交渠道日益成熟,技术与内容逐步补齐。

中金称,将虚拟人分为人格型及功能型两类,对应在应用场景上:人格型虚拟人通过虚实融合再造内容与社交,深入广告营销、娱乐内容和虚拟社交等多场景;功能型虚拟人则能够通过“技术+人形”实现效率及体验升级,提供更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代替真人完成不可能场景中的生产需求。

从产业链发展上看,虚拟人行业产业链正围绕虚拟人的生产、运营、分发渠道和应用场景展开,在技术领域,参与者分别从全栈式技术服务、垂类技术模块切入。

在内容方面,产业链上游IP持有方(内容IP或艺人IP)提供虚拟人的人格来源,中游虚拟人运营方实现孵化和培养,下游渠道和应用方开拓社交、直播、企业服务等线上线下场景落地。

国盛研报称,虚拟人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具有人的外观、特点、行为,依赖显示设备展示的虚拟形象。简单来说,虚拟人就是让用户感觉到人格的数字形象。

当下,虚拟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包括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虚拟记者、虚拟助手等等。

国盛证券将虚拟人作以下四种分类:服务型虚拟人(PGC+功能型)、虚拟偶像(PGC+IP价值)、数字化身(UGC+功能型)、创作载体(UGC+IP价值)。

服务型虚拟人为用户提供拟人化的社会服务。相较于聊天机器人、数字助理和数字人,服务型虚拟人的优势在于高精度建模与人工智能使得其能更大范围地承接社会工作。

从影视到金融再到游戏,虚拟人可以承担多种服务型角色,为用户提供智能高效的人性化服务。新华社的虚拟记者、央视的虚拟手语师都属于此列,这些工作需要人的形象,成为了服务型虚拟人很好的落地场景。

虚拟偶像是通过科技手段展现的虚拟形象,有着自己的人设。虚拟偶像也可以举办的演唱会、直播,发行周边产品,参与商品代言,甚至参与影视剧中扮演角色。

服务型虚拟人和虚拟偶像类都是依靠专业团队制作、运营,更好的增强平台和用户间的交互,近年来MCN的崛起使此类虚拟人有更多的变现通道和商业模式,成为新媒体、抖音等“新宠”。

整体而言,此类虚拟人基于PGC,制作精良但生态相对封闭,制作和运营的过程通过自有团队或外包完成,虚拟人的“灵魂”由主办方定义、制作平台打造。

虚拟化身(Avatar)从游戏“捏脸”发展而来,给用户带来高度沉浸。

未来虚拟化身Avatar除了在游戏应用得风生水起,还能促进社交活动网络化。虚拟化身能够增强用户代入感,同时能够满足虚拟应用场景。

未来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AI性能的提升让“虚拟人”具备逼真的感知系统、感知形象和思维大脑,AI高效的计算分析处理引擎让多维信息的综合处理变得更为高效。

在技术和场景等要素的浇灌下,如同一座金矿的“虚拟人”有望乘元宇宙东风形成生态,汇聚全球开发者和IoT厂商,展现出更大的生机与可能性。

在元宇宙概念下,技术环境让虚拟数字人发展迎来利好。

据中国电子报报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语义理解技术不断进步,3D成像传感器和VR技术日益成熟。物联网时代下,算力提高与通信速度的加快,都为虚拟数字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得益于技术进步,“虚拟人”展现出多域化渗透趋势,在文娱、服务、教育、公共和营销等领域都有用武之地,正在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条件。以人机交互场景为例,“虚拟人”的加入使信息传递在语音交互基础上实现了可视化。

总体来看,目前“虚拟人”在To B市场有两个导向。

科大讯飞有声平台总经理郜静文表示,To B市场中,功能需求是第一个导向。业内表示,在媒体和金融领域,“虚拟人”更多承担一些功能上的作用,比如辅助主播进行新闻播报,或是担任业务人员的客服引导等。

第二个导向是成为品牌IP。作为品牌的虚拟IP,“虚拟人”会提升企业的品牌辨识度,成为虚拟偶像和虚拟代言人,这些场景又会影响到To C场景。

根据测算,平均每天全球都将诞生一个“虚拟人”,到2030年,仅国内“虚拟人”市场规模就将高达2700亿元。

来自:中国基金报、中国电子报、中国新闻网、网易财经等

0 阅读:8

商业汇评

简介:精选汇总商业领域第一手资讯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