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适(1029一1101),字正之,别号赤城,宁海(今属浙江)人。北宋官员。
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桐城尉。历知泗水、济阴、陈留、江都、开封五县,提点两浙、京西北路刑狱,官终朝散大夫。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三。
罗适好古强学,喜读《易》,好为诗,著有歌诗章疏碑碣杂文百卷,今已佚。
【题瑞相院】
(黄岩)
招提临古道,窣堵压孤山。
十里梅花树,都来一望间。
【石梁】
飞瀑断岩路,天然石似梁。
始知融结日,便作圣贤乡。
水静鱼龙乐,山灵草木香。
茶花本馀事,留迹示诸方。
【巢父亭】
泊然巢一枝,常静不待息。
天地存遗井,聊以见清德。
窥者在尔心,凿者在尔力。
何为病夏畦,俯仰无惭色。
【游碧照庵】
长松青似染,高杉翠欲滴。
馀阴入轩来,满座琉璃色。
达人无六尘,静见照中碧。
庵内一炉香,万缘自然息。
【题慈云院】
(宁海)
七十有馀岁,不曾游此山。
因寻白云路,深入翠微间。
晓涧烟霞合,春岩草木斑。
谁灰心地火,占取一生閒。
【题天柱山】
(天台)
孤峰插太清,天柱此垂名。
造化功成后,乾坤赖不倾。
夜星千栱小,秋汉一梁横。
欲问登临处,重梯四面生。
【题潘几道杲亭】
(城西车门故居)
行尽城西路,为君登杲亭。
无云生碧落,看日出沧溟。
逐影成何事,负暄全我形。
交情长在目,隔岸数峰青。
【试笔】
金门秃笔积如山,黄阁磨煤夜不乾。
试借荐贤书稿看,应无一字及孤寒。
【石桥】
传得栴檀相甚奇,绀容光彻照须弥。
桥头尊者来瞻礼,应忆灵山听法时。
【题天台茅桥】
京城湿墨遗相知,心绕天台四散飞。
记得小田桥上月,五更河露湿人衣。
【寄题池亭兼赠吕道正二首】
其一
太一仙人天上来,口传丹诀养真胎。
赤城道士谁堪论,白发先生或姓回。
其二
窗外方塘几亩莲,花开料亦似常年。
先生菡萏香中坐,应有人呼作水仙。
【题万年妙莲阁】
华顶西边天姥东,妙莲开阁对群峰。
清含银汉三千界,香透金庭第八重。
画栋有声啼海燕,澄波无影睡天龙。
夜深讲罢何人见,云在青天月在松。
【游天台桐柏观二首】
其一
欲访琳宫入翠微,满山烟雨正梅时。
神仙事秘人难问,造化功深世莫知。
海近应通三岛信,年多空见八分碑。
身中龙虎吞天地,谁肯留心继鍊师。
其二
金庭福地竟如何,当日山前异事多。
子晋高风传世表,仙翁遗迹在岩阿。
三清路远须由学,九转功成岂怕魔。
我有玉符真诀在,黄衣谁肯远相过。
【送致政太师文潞公】
曾将故老较量看,五福如公信是难。
潞国封来多有岁,太师以上更无官。
应留妙算安神器,必得人才荐将坛。
他日宋家青史上,始终臣节雪霜寒。
【忆梁王寺过远桥寄昉师】
长忆溪桥避暑时,天风六月袭人肌。
水随地脉来无尽,云过山头去不知。
拂面稚松应偃盖,当年游子已庞眉。
凭师莫动溪边石,留待东归题好诗。
【慈母石】
叠石江头峻如壁,舟人指云慈母石。
慈母名兮不可闻,巉岩坑压秋江碧。
我闻慈母石,启我父母思。
人有父母谁不思,我思父母偏伤悲。
忆昔生我童稚时,家贫日逐图生资。
父母衣我宁自寒,父母食我宁自饥。
拾薪为我代灯烛,鬻衣为我买诗书。
朝夕劝我苦勤读,戒我弗作庸常儿。
嗟哉我生命多疾,父母提携延岁日。
忽朝卧病一呻吟,父母咿哑面如漆。
有时为我祝神祇,愿我早著蓝袍归。
此时我心常感发,愿如夫子言无违。
嗟哉我生命多蹇,少年不第第已晚。
况兼父母未死时,食不饱兮衣不暖。
今朝身为一命仕,薄俸聊堪奉甘旨。
双亲已逝掩荒丘,薄俸翻将饱妻子。
有时举箸食新鲜,默默不知双泪涟。
拭泪空将酒杯奠,酒杯不到阴容前。
慈母石,世稀有,汝在江头天地久。
我思父母不得食,此恨当同汝不朽。
呜呼罔极恩难报,于今赖有移忠孝。
行当竭力事明君,庶可扬名酬二亲。
注:图片为何海霞(1908—1998)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