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商人”霍英东:长津湖胜利的背后功臣,去世后享受国葬待遇

洲洲事儿评 2024-12-28 01:21:27

文|等闲人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他是香港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也是国家民族大义的践行者。

从抗美援朝到香港回归,中国历史的每一件大事背后,都有着他的身影。

他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也为我国的教育和体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丧礼以国家领导人的规格举行。

他就是“红色商人”霍英东,用一生谱写了“己任家国”的时代篇章。

童年坎坷

1923年的5月10日,霍英东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

当时的香港,贫富分化严重,霍家的日子过得格外清苦。

在霍英东七岁那年,父亲不幸因病去世。

霍英东的母亲为了养活这个家,在湾仔的一条小巷子里开了一家杂货店。

而他也很早开始帮母亲分担家务,每天放学后站在比自己还高的柜台前招呼顾客。

每天麻利地找零记账,成了这个小掌柜的日常工作。

尽管日子清苦,霍英东依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学业。

他学习成绩优异,有幸进入香港著名的皇仁书院就读。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乱打断了他的读书梦。

日本入侵香港后,霍英东被迫辍学,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

他做过烧煤工、糖厂学徒,甚至做苦力工为日军修建机场。

有一次搬运煤块时手上密布的血泡被煤灰灼破,却依然咬牙坚持,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小有成就

二十世纪40年代末,霍英东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机。

他瞅准了航运业的商机,积攒了少量资金,买下了一艘破旧的木船从事货物运输。

当时的香港航运市场竞争激烈,霍英东的小货船毫不起眼,但他以勤劳和敬业逐渐站稳了脚跟。

他常常亲自驾船出海,不论是烈日高照还是暴雨倾盆,霍英东的船总能准时到达。

他敢接别人不愿意接的高风险订单,比如易燃易爆的货物运输。

即便是暴风雨天气,他也能在自己冷静的操作下把货物安全交付给客户。

长此以往,他的货物运输就在当地积攒了不错的口碑。

霍英东靠航运积累了第一桶金,但他并没有局限于此。

他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行业,当时正值香港战后人口飙升,住房需求极大。

霍英东另辟蹊径,他首创了“分期付款”与“楼花预售”模式。

他让普通百姓也能通过贷款住上新建的房屋,这既解决了住房问题,又让自己的事业迅速壮大。

到50年代末,他已经成为香港最具潜力的房地产商之一。

爱国义举

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面临着敌对势力和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迅速将战火烧到了中朝边界。

为了保家卫国,新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毅然决然出兵抗美援朝。

然而,面对极其稀缺的后勤补给,志愿军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此危难时刻,霍英东听到前方的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彼时的香港,港英当局与美英一体,对于支援中国大陆的行为进行严格管制。

然而霍英东不顾这些政治压力,动用了自己的船队偷偷为内地运送紧缺物资,包括粮食、药品甚至武器零件。

许多物资经过层层辗转,直接到达抗美援朝前线。

据悉,在帮助志愿军打赢长津湖战役这一历史性战役过程中,霍英东的船队功不可没。

为了确保运输安全,霍英东不仅自己全程调度,而且多次亲自靠近港英军舰侦察敌人的行动。

他的船队不止一次遭遇英军炮艇的拦截和追击,有几次甚至差点被英军的火炮击中。

但霍英东却坦言:

“我是中国人,这点风险算什么!”

这样的举动让无数人深为敬佩。

后来,周恩来总理听闻霍英东的爱国义举,特意称他为“患难与共的挚友”。

作为香港商人的霍英东,与新中国的关系日益密切。

国家建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而霍英东是首批北上投资的港商,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诸多里程碑。

他在广东出资修建了多座大桥,其中就包括番禺大石桥和洛溪大桥。

他的这些爱国举动,为广州与珠三角的交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0年,霍英东出资打造广州第一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酒店的设计独具岭南特色。

这不仅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更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性符号。

邓小平对此十分赞赏,称白天鹅是中国对外展示改革成果的一扇窗口。

为了宾馆的建成,霍英东亲力亲为,从建筑设计到现场施工,事无巨细。

开业当天,他笑着说:

“有了白天鹅,我们请客不会再没面子了!”

霍英东更加清楚,国家的未来在于人才的培养,少年强则国强。

他设立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捐资7.6亿港元,用于建设内地教学设施和青年教师的培养。

同时,他专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仅基金会就培训了1万多名经济管理人才。

他始终信奉“百年树人”,认为知识是国家崛起的关键之本。

此外,他还投身中国体育事业,用自己的力量支撑中国体育的梦想。

他主动捐资兴建北京亚运村英东游泳馆,并拿出2亿港元修建“水立方”,助力北京奥运会。

此外,他推动了中国重返国际体育组织,帮助篮球、足球领域重新走向世界舞台。

他的每一笔捐赠,背后都是对祖国体育腾飞的殷切期望。

永垂不朽

1985年,霍英东被任命为全国政协常委,同时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他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并且在香港社会内外宣扬“一国两制”的理念。

他坚定地表示:

“香港只有依靠国家后盾,才能基业长青。”

这份信念深深感染了香港民众,推动了香港平稳顺利地回归祖国。

霍英东不愿站在聚光灯下,但他的每一个努力,让香港与祖国的关系更加紧密。

2006年10月28日,霍英东在北京因病去世,终年84岁。

他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哀悼,全国人民深感痛惜。

这位叱咤商界的大人物,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最终带着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安然离开了人世。

北京和香港两地都举行了高规格的悼念仪式,吸引了各界人士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灵柩上覆盖的五星红旗昭示了他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一生,也是国家对霍英东这位杰出爱国者的最高礼遇。

霍英东的离世,不仅引来了政界和企业界人士的感怀,还有许多普通市民自发前去献花致敬。

无数因他而改变生活轨迹的人,都在缅怀和感激他的善举。

他的担当和胸怀点亮了无数人的人生,也为后人树立了家国情怀和赤诚报国的榜样。

霍英东的葬礼不仅是对他个人的送别,更是一曲蕴含巨大精神力量的时代挽歌。

他的精神永存人格长青,功德无量千古流芳。

结语

霍英东曾说过:

“这一生,我无愧天地,更不愧为一名中国人。”

从贫苦童年到叱咤商界,从支援祖国到实现抱负,霍英东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家国情怀。

他的一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奔腾不息的精神与气魄。

他早已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国家发展的象征、时代伟人的标杆。

他是时代的英雄,他的名字将被中国人民所铭记。

参考资料:

1.霍英东纪念馆在广州南沙正式开馆.中国日报网.[2023-12-03]

2.霍启刚郭晶晶热搜背后,令人泪目的史诗级家国篇章.华商韬略.[2023-09-25]

0 阅读:0

洲洲事儿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