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监狱奇才,枪毙前一晚发明神器,从死刑犯变成拿工资的科学家

沃克笔下的世界 2024-09-18 17:10:28

他曾三次入狱,但是前两次却都被他侥幸的逃脱了。

越狱成功后,他不但不收敛,反而还继续顶风作案。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甚至还偷走警车,挑衅警察。

最终,第三次入狱后,他被判处死刑。

然而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天,他却给自己研究出了一个保命的神器。

甚至因此,他还成为了一个科学家。

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

李红涛出生于湖北,他的父亲是当地一所重点中学的数学教师,耳濡目染之下,李红涛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数学天赋。

父亲发现了儿子的潜力,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

每天放学后,父亲都会给李红涛布置额外的数学习题,并耐心地为他讲解。

1984年,李红涛考入了浙江大学电子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大学期间,李红涛邂逅了来自云南的女同学小林,两人相恋。

毕业之际,小林决定回到家乡昆明发展,李红涛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追随爱情来到了昆明这座城市。

与此同时,李红涛的个人生活也十分美满。他与大学恋人喜结良缘,不久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李红涛,在昆明这座城市扎下了根,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李红涛的人生在26岁那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原本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一位名叫小雨的在校女大学生。

小雨青春靓丽,充满活力,与李红涛沉稳成熟的气质形成鲜明对比,却也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展开了一段隐秘的婚外情。

这段感情如同一把双刃剑,给李红涛带来了刺激与快感,却也让他的婚姻走向了破裂。

妻子提出了离婚。李红涛的生活顿时陷入了混乱,事业也因此受到影响,不得不辞去了原本的工作。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大学同学小王找上门来,提议一起合伙开公司。

然而,创业需要资金,而此时的李红涛已经身无分文。为了筹集启动资金,他铤而走险,开始了自己的犯罪生涯。

李红涛凭借自己在电子技术方面的专长,精心伪造了银行印章。他首次尝试诈骗就成功骗取了几万元,当他准备第二次行骗时,事情却出了岔子。

两人落入了公安局的法网。

令人意外的是,第一次进公安局的李红涛反而体验到了一种异样的快感。

被抓当天,李红涛趁着负责看守他的民警吃饭时,他巧妙地解开了手铐,迅速逃离了看守所。

成功逃脱后的李红涛逃到了火车站,踏上了去往贵阳的火车。

之后李红涛发现了一辆好车,他自制了一把车钥匙,成功偷走了一辆奥迪轿车。

然而,仅仅一辆普通轿车还不足以满足李红涛的野心。当他看到一辆警车时,他认为,如果能够弄到一辆警车,不仅能够更好地掩人耳目,还能在逃亡路上畅通无阻。

于是,他再次施展偷车绝技,成功得手。

驾驶着这辆"借来"的警车,李红涛展现出惊人的耐力和胆量。他日夜兼程,仅用24小时就从南宁一路开回了昆明,途中竟然还巧妙地避开了几次警方的盘查。

回到昆明后,李红涛多次毫不介意地前往小雨就读的大学,与她幽会。

这种近乎挑衅式的行为,不仅满足了他对刺激的渴望,也让他产生了一种能够永远逃脱法网的错觉。

1992年6月19日,公安机关经过长期的跟踪和布控,终于在小雨就读的大学校园内将李红涛第二次抓获。

当警察冲向他时,李红涛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诡异的微笑,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的到来。

第二次被捕后,李红涛的内心出奇地平静。随后他讲述了自己的作案经过。

然而,面对如此"诚实"的罪犯,经验丰富的办案人员却持怀疑态度。

在一次提审中,李红涛对办案人员狂妄的表示道,如果你们不尽快处理我,那么我就逃跑了。

这番话在办案人员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对李红涛的"威胁"嗤之以鼻。

就这样,李红涛在收审所里度过了漫长的四五个月。

然而,他们的轻视深深刺激了李红涛的自尊心。

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在说大话,更是为了赌一口气,李红涛开始精心策划第三次越狱。

他花了数周时间观察监所的各个细节,并成功说服了另外两名在押犯加入他的计划。

三人利用工作时间偷偷收集材料,制作了简易的挖掘工具。

他们选择了监所内最薄弱的一面墙壁,每天趁着深夜值班人员松懈时偷偷挖掘。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在墙壁上打通了一个勉强能容一人通过的洞口。

1992年11月16日深夜,时机终于成熟。李红涛凭借自己敏捷的身手,成功避开了值班干警的视线,从洞口逃了出去。

然而,他的两名同伙却被警卫发现,匆忙之中被抓了回去。

逃出收审所后,李红涛并没有立即远走高飞。

相反,他跑到了昆明市区,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给负责他案子的警察打了个电话。

李红涛在电话里得意地说道,仿佛这是一场他与警方之间的较量,而他再次获得了胜利。

挂断电话后,李红涛立即乘上了火车。

之后他很快就盯上了一辆崭新的轿车。凭借着熟练的技巧,李红涛再次成功偷到了车辆,在市区内漫无目的地兜圈子。

他时而高速行驶,时而又突然减速,仿佛在玩一场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游戏。这种行为不仅引起了路人的注意,也让巡逻的警察起了疑心。

1992年12月8日,在一次例行的交通检查中,李红涛终于再次落入法网。当警察认出他就是通缉已久的逃犯时,李红涛脸上竟然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1993年,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法律程序,李红涛最终被判处死刑。这个判决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意味着绝望和放弃,但对于李红涛而言,却成为了他重新审视人生的契机。

在等待执行死刑的日子里,李红涛并没有像其他死刑犯那样陷入绝望或者自暴自弃。

相反,他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一直以来感兴趣但从未深入研究的领域——"无刷电机"。

李红涛向狱警申请了一些基础的物理和电子工程书籍。

起初,狱警们对这个请求感到诧异,但考虑到这可能是一个死刑犯最后的心愿,便批准了他的请求。就这样,李红涛开始了他在死牢中的研究生涯。

每天,李红涛都会花大量时间阅读和思考。他用牙刷柄在墙上刻画设计图,用餐盘模拟电机结构。狱友们都觉得他疯了,但李红涛却乐在其中。

随着时间推移,李红涛他尝试着研究无刷电机设计,但是一直没有成功。

就在李红涛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前一周,奇迹发生了,他竟然真的成功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上级,考虑到李红涛的发明可能做出重大贡献,高院决定给予他一次减刑的机会。

获得减刑机会后,李红涛仿佛获得了新生。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监狱也为他提供了一个简陋但足够使用的实验室。李红涛的研究范围并不局限于无刷电机。

李红涛的表现引起了司法部门的高度重视。

考虑到他的突出贡献,监狱多次向上级申请减刑。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李红涛先后获得了多次减刑,他的刑期也从无期徒刑逐步缩短。

最终,在服刑第15年时,李红涛的刑期被改判为17年有期徒刑。这个消息传来时,李红涛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2009年,51岁的李红涛终于重获自由。踏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17年来错过的所有新鲜空气一次性吸入肺中。

出狱后,李红涛并没有像许多刚出狱的人那样迷茫无助。

相反,他的才能很快就被业界认可。多家知名企业争相以高薪聘请他,希望能够借助他的才智推动企业创新。

经过慎重考虑,李红涛选择加入了一家新兴的科技公司。为了避免过去的阴影影响新生活,他化名为杨红俊,开始了崭新的人生篇章。

在接下来的5年里,李红涛如鱼得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杨红俊的故事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有人赞叹他的改过自新,也有人质疑是否应该给予前科犯如此重用。

但无论如何,他的经历也让人们看到了教育和机会对于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央视网——理科男2次成功越狱 死刑前天发明“神器”被改判死缓

http://news.cctv.com/2016/09/18/ARTIrEjn9YgNuBPvfGkZIFDp160918.shtml

0 阅读:3

沃克笔下的世界

简介:人类的具体历史,一定是所有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