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风,编辑:小市妹
作为曾经的公募“一哥”,博时基金正面临空前压力,尤其是权益类基金排名,当下已被大幅甩开。据Wind数据,2023年公司整体规模为9517亿,排在第6位,而旗下混合型和股票型权益类基金分别仅排在第16和第17位。
事实上,博时基金的权益类产品实力早已不复当年,未来新掌门肩上的担子并不小。
【权益类产品表现不佳】
一系列数据表明,当前博时基金权益类产品的短板,已经摆在了明面上。
从净值上来看,截至3月14日,近3年博时基金的股票型基金净值跌幅为20.09%,略微跑赢-22.29%的行业平均收益率;同期混合型基金净值则下跌了25.04%,跑输同类基金平均业绩表现。
另外,博时基金的混基规模也出现了明显下滑,2021年底还有1520.58亿,到了2023年就腰斩到772.52亿。
在同期博时两大权益基金中,净值增长为正的产品屈指可数。据Wind数据显示,在统计的45只股票型基金中仅有9只增长为正,在124只混合型基金中也只有14只为正。
此外,博时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经理的业绩大多也较为惨淡。
其中权益投研总监曾鹏作为博时唯一的百亿级基金经理,管理的消费创新混合的2只基金自2021年任职以来业绩跌幅均超过了40%,2只军工主题股票在2022年任职后跌幅也超过了35%,其他诸如半导体主题、沪港深优质企业等混基表现也较差。
博时基金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陈鹏扬,也是从业十余年的公募老将,风格上更偏成长类,截至3月14日,其管理的成长优势混合和成长领航混合自2021年任职后跌幅均在35%左右。
其他明星基金经理肖瑞瑾、吴渭等的业绩表现同样不尽人意。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权益类产品大幅亏损,也没耽误公司赚钱。博时基金资产规模由2020年的7122.28亿增长到2022年第3季度的最高1.08万亿,此后虽有所回落,但到2023年底其规模仍在9500亿之上。
公司的业绩也水涨船高。据东方财富数据,2022年博时旗下基金合计净利润亏损额达到了212.16亿,但同年公司的净利润为17.24亿,相较于2020年的12.47亿增长了38.25%。
到2023年上半年,博时旗下基金利润合计虽然恢复到了103.7亿,但据Wind数据显示,整体累计收益率仍下降了0.14%,与沪深300相差无几,依然没有明显改善。
博时基金权益类产品短板不仅体现在基金净值上,还有不断下滑的排名。
【排名不断滑落】
早在2007年之前,博时基金还是行业“一哥”般的存在,其权益类基金还是拳头产品。
回看博时基金历史,其创立于1998年,2000年成为首家规模破百亿的基金公司。2003年抓住了“五朵金花”的蓝筹行情,其首只开放式基金博时价值增长,在当年的净值增长率达34.34%,位列行业第一。2004年底公司资产规模达到了247亿,位居行业首位。
在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博时基金的资产规模曾一度突破了2000亿,仅次于华夏基金。
而这也是博时基金的阶段高峰时刻,此后其排名便不断下滑,到2014年规模降至1124.84亿,排名也下降到了第12名。之后由于货基等非权益类基金的发力,排名又回升到了前十。
但博时基金的权益类基金就没那么乐观了。2014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别排在行业第7和第5位,2015年是博时基金排名变化的分水岭,市场在进入熊市后排名大幅下滑,分别降至第15和第13位,首次掉出前十。此后排名也没有改善,到2023年再次降到第17和第16位。
很显然,博时基金的权益类产品已经明显掉队了。关键原因,在于人才。
在2010-2014年,共有包括总经理肖风、副总经理李全等高管,以及夏春、杨锐、邓晓峰、刘彦春、陈亮等多个明星基金经理离职。
其中肖风可以说是博时基金的灵魂人物,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的权益类产品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2011年肖风离任后,几任继任者再也没能重现此前权益类产品的行业地位。
此外,已离职的基金经理邓晓峰和刘彦春目前已经跻身基金界“顶流”,邓晓峰曾在博时基金担任权益投资总经理职位,其管理的社保基金组合曾创出9年近10倍的战绩,2014年底离任后加盟高毅资产。而刘彦春当下则是景顺长城的消费“一哥”。
正因如此,2015年博时基金的业绩表现显著低于预期。据Wind数据显示,2015年公司的两大权益类基金的年化回报率为15%左右,排在行业45名之后。此后排名虽有回升,但也没有明显好转。尤其是混合型基金,2023年的综合年化回报率为10.55%,排在行业第34位。
另外,博时基金基金经理“一拖多”(一人掌管多只基金)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其中肖瑞瑾、曾鹏的在管基金产品在10只以上,过钧和陈鹏扬管理基金为8只,这样的情况在行业中并不多见,也从侧面说明了公司人才的匮乏。
鉴于当下博时基金权益类产品表现,提振业绩仍是未来新掌门的首要课题。
【未来新掌门压力山大】
自2010年以来,博时基金共经历了5任总经理,2023年11月前总经理高阳离任,任职尚不足3年,目前由董事长江向阳暂时代理。
高阳早在2008年前就曾在博时基金担任过基金经理,并打造出基金裕隆的爆款产品,离职后在鹏华基金担任副总经理,负责权益类产品投资。2021年再次加入博时基金担任总经理,同样负责权益类产品方向。而其离任或与业绩表现不佳有关。
往前看,继肖风离任之后,何宝、吴姚东任职均不超2年,此后出身证监系统和大股东招商局的江向阳在2015年开始担任博时基金总经理,2020年再次晋升为董事长。
江向阳自上任以来大力发展了债券型等非权益类产品,其中货币基金由2014年的329.61亿增长到2023年的4406.79亿,支撑了博时基金的规模增长。但权益类短板逐步显现,正是在其任职的2015年。
且江向阳此前缺乏基金行业的从业经验,因而权益类产品也是其近年来重点聚焦的板块。
早在2017年江向阳就提出了“5+3”计划,希望用8年时间,重建博时权益投研体系,并达到头部基金公司的中位数或以上水平,但目前看效果远低于预期。其重点打造的科创和高端制造等主题基金表现也十分拉胯。
2019年在科创板面世之时,博时基金便成立了科创团队,由曾鹏带队负责,但其管理的博时科技创新、博时时代领航及半导体主题基金等净值表现着实令投资者失望。截至3月14日,博时科技创新混合A的近3年收益率下跌了21.68%;半导体主题混合A自其2021年任职以来跌幅达38.35%,明显跑输市场。
除了权益类产品业绩,博时基金的风控体系也需要完善。在基金净值的回撤控制上,对择时和仓位控制还需要加强。
还是以曾鹏来说,其管理的军工主题股票A,对重仓个股包括湘电股份、钢研高纳等在下跌的时候不仅没有减仓,反而逆势加仓。又比如其管理的时代领航混合A,虽然整体仓位并不高,2023年仅有27%,但对卓胜微等科技股的重仓也使基金净值在市场的下跌行情中回撤明显。
陈鹏扬、肖瑞瑾等基金经理也存在类似问题。典型如陈鹏扬管理的成长优势混合A,由于对金风科技、杭氧股份、金宏气体的持续重仓,在股价持续下跌中没有及时减仓,导致净值大幅回撤,有一定的押注嫌疑。且对于韵达股份的清仓也不够坚决,在股价已经明显回撤的2023年第1季度才清仓,致使亏损加剧。
此外,博时基金的内部管理问题也值得关注。包括2020年爆出的前高管绯闻事件、2023年的掼蛋争议等,都对品牌形象造成了影响。
鉴于当下博时基金权益类的明显短板,可以想见的是,未来新掌门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若不能尽快在业绩上见到起色,提升排名,仍逃不过再次被替换的命运。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