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被列入大将名单,毛主席没意见,刘少奇反对:他不如徐海东。

九品写史官 2024-11-15 05:33:07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以其卓越的贡献和非凡的胆识书写了不朽的篇章。

其中,萧克将军的名字,无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符号。他的一生,跨越了南昌起义、湘南暴动、井冈山会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战功赫赫,资历深厚。

可是,在1955年全军首次大授衔时,这位本应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将军,最终却只得到了上将军衔,这其中的原因,至今仍引人深思。

萧克:革命征途中的璀璨明星

萧克,湖南省嘉禾县人,出身于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早年间,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毕业于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但是,国家的危难和个人理想的召唤,让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后归属于黄埔军校)。

从此,萧克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25岁时,萧克已经担任了军长;27岁时,他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30岁时,他成为抗日战场上的奇将,率领八路军包围北平并建立了敌后根据地;40岁时,他又在解放战争中指挥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直追穷寇,为解放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军事上的成就,萧克还是一位军事教育家,他先后担任了红军大学校长、华北军政大学的副校长,又是中国第一任军训部长,为我国的军校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此外,他还写下了长篇小说《浴血罗霄》,并在出版后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成为唯一一位获得此等奖项的开国将军。

大将名单背后的争议

1955年,全军首次大授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军队将领的一次重要表彰。

在这次授衔中,萧克将军原本被列入了大将名单。然而,在最终的评定结果中,他却只获得了上将军衔。这一结果,不仅让外界感到意外,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

毛主席对萧克的评价一直很高。在萧克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毛主席对萧克关于全军军事院校的布局、纵向和横向的关系以及教学内容、训练计划的汇报表示了赞赏,并说“你要汇报的问题我已经清楚了”。这足以说明毛主席对萧克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但是,在大将名单的评定过程中,刘少奇同志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刘少奇同志在当时党内地位举足轻重,他的意见自然十分重要。在讨论大将人员的名单时,刘少奇明确提出:“我不认为萧克应该被授予大将军衔。他在历史上是犯过错误的,即红军时期在关于张国焘问题的态度上。”

刘少奇所说的这件事,是指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面对张国焘分裂党内团结的行径,萧克不仅没有表态支持中央,而且还在红四方面军中任了职。当时党内不少同志对萧克是有意见的。对此,萧克晚年也曾反省自己“站错了队,犯了错误”。

除了反对萧克被授予大将军衔外,刘少奇还表示:“萧克不如徐海东同志。徐海东同志虽然因身体原因长期处于养病状态,但他的资格和党性都要在萧克之上。因此,我建议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萧克可授上将军衔。”紧接着,刘少奇又在会议上提到了粟裕,他指出:“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贡献巨大。他作为‘华东代表’,是能够占据一个元帅之位的。”虽然毛主席也有意授予粟裕元帅军衔,但经过反复商讨后,最终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徐海东和粟裕被评为大将,萧克则是上将。

历史的公正与个人的豁达

对于萧克来说,未能被授予大将军衔无疑是一种遗憾。

但是,他对此却表现得十分淡然。他说:“很多的战友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战争中都牺牲了,我早该打死了,评不评衔,评什么都行。”这种豁达和淡泊名利的精神,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历史是公正的。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党中央拨乱反正,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

1987年,总政治部和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专门发文对萧克等当年因所谓教条主义问题受到错误处理的同志彻底平反。

1972年4月,军委任命萧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重返教育岗位。他继续为我国的军校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