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底线,决定了孩子的底线。
想要教出好孩子,这三点一定要注意——
不惯三气
第一、不惯脾气。
孩子拥有情绪,本是成长之常情,然情绪的表达,绝不应沦为无度之怒。
对于那些缺乏尊重的脾气,我们绝不能姑息迁就;无视场合的肆意发泄,亦非纵容之理;而一旦情绪失去了应有的底线,更应及时纠正,不容放任自流。
明智的家长,会给予孩子释放情感的空间,但这绝非意味着放任其情绪失控,任意乱发脾气。在家庭的小天地里,或许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与理解,但步入社会的大舞台,世界不会无原则地迁就每一个人。
第二、不惯娇气。娇气,简而言之,便是一种过度依赖被呵护的状态,表现为难以承受生活的压力与挑战,一遇困境便显得脆弱不堪。
为何不宜纵容这份“娇气”?原因在于,它往往孕育出易碎的“玻璃心”,使孩子在面对风雨时缺乏坚韧与勇气。这样的孩子,既未能磨砺出勇于拼搏的能力,也难以在失败后重拾信心,缺乏从头再来的底气。
孩子不娇气,长大后才能有出息。
第三、不惯傲气。傲气不是自信的骄傲,指的是总喜欢炫耀自己,嘲笑别人,不懂得尊重。作为父母,一定不能惯着孩子的“傲气”,别让孩子目中无人。而是教会孩子谦逊有礼。知冷暖,懂感恩。
不帮三忙有时候,给孩子帮忙太多,反而不是好事。再爱孩子,这三个忙,也不能帮——
第一、学习的忙,不帮。在孩子的学习旅程中,面对困惑时寻求父母的支持固然常见,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至关重要。一位智慧的母亲,通过设立“自主学习不扰妈契约”,巧妙地为孩子设立了界限:
遇生字,勤翻字典为友,莫急呼妈名。
日记成,先声朗读自检,流畅修正不劳妈。
难题现,三遍审题深思,自主探索不依赖妈。
此举实施之后,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如同破茧成蝶,展翅高飞。他们不再轻易地将难题推给家长,而是学会了自我挑战与成长。
正如心理学所揭示的“百分比法则”:父母后退一小步,比如只承担20%的辅助角色,孩子便能向前迈进一大步,承担起80%的责任与努力。这样的放手,不仅促进了孩子的自律发展,更让他们在自我探索中收获了成就与自信。
第二、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帮。什么都帮孩子做,只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宠爱而不要溺爱;要尊重而不要过度限制;要鼓励而不要控制打压。不想让孩子成“巨婴”,家长就要趁早学会放手,从小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孩子都会感谢你。因为,孩子的一生,终究要自己走。
第三、孩子自己能拿主意的时候,不帮。人这一生都要不断解决问题,如果一个孩子遇事都要求父母帮忙,那他又怎么展翅高飞呢?
从小父母就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鼓励他自己做决定。
父母的尊重与放手会让孩子提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自信。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才会敢想敢拼,带着勇气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不交三友《儿童心理学》作者鲁道夫曾说:
“同伴友谊对孩子的影响力确实很大。到一定年龄后,甚至将渐渐超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跟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影响着孩子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家长,要教孩子擦亮眼睛。这三种“朋友”,一定不能交——
第一、自私的朋友,不交。自私的人,永远只会考虑自己,从来不知道替别人着想。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更是绝不让步,甚至会加害于人。一定要告诉孩子,这种自私的人,想都不用想,尽快远离。
第二、不讲规则的朋友,不交。生活中,有些规则一旦破坏,迟早要出事。而有些孩子,却对规则没有敬畏之心。对于孩子来说,从众和模仿,是社交的基础。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是非判断能力较弱,觉得大家都在做的,就一定是对的。如果孩子结交了不讲规则的朋友,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更容易模仿,随大流。时间久了,也会对规则不当回事。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不守规则的朋友,一定要远离。
三、嫉妒心强的朋友,不交。要让孩子知道,过分的嫉妒,往往让人心理扭曲,甚至变成仇恨,产生攻击性。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会影响他的一生。”有些坏习惯,千万不能惯着。有些忙,千万不能帮。有些朋友,千万不能交。教育孩子只有一次机会,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及时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