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唯一需要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名名言,而种冷静乐观的态度,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确实给了人们几许精神上的力量。
但是,大萧条危机,不光对于美国而言,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这场灾难从192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十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现在很多经济学者一直在研究,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大萧条?实际上,在19世纪开始,美国经济和财富的过快扩张,使得这一时期被称之为“咆哮的二十年代”。股票使得每个人都处于癫狂状态,基本上上到富豪下到底层,人们都会将收入和积蓄投资到股票当中(是不是让我们联想到了国内某一个时期),于1929年达到了巅峰状态。
也就在这一时期,工业、农业产量开始下降,失业率向上攀升。工资水平下调,导致消费者债务激增,农业更因干旱,使得粮食下跌,银行的大额贷款已经无法收回,到了这年夏天,美国经济全面衰退。股市崩盘,消费能力递减,工厂和企业只好放慢生产,大批工人被解雇。
为了稳定人心,胡佛总统信誓旦旦的向民众保证,危机即将结束,然而实际情况是,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经济衰退的情况更加恶化。有人做过统计,1930年400万美国人失业,次年这一数字攀升到600万人,数千家银行关门。胡佛政府为了解决这一严峻问题,尝试用政府贷款的方式来支持破产的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目的是幻想银行能够向企业提供贷款,进而使得企业有能力雇佣员工,为社会失业人口减负,但是资本哪有那么仁慈,并没有使计划见效。此时美国已经深陷大萧条,约1500万人失业,罗斯福在这一特殊时刻竞选成功,算是临危受命,也说出了开篇那句非常著名的话。
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美国各州下令关闭所有剩余银行,此时财政部已经没有现金来支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美国通过稳定工农业生产、创造就业机会等各种立法手段来鼓励、刺激和复苏经济,但最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业产量的增加,才终于结束了这场恐怖的大萧条。
照片拍摄于大萧条时期,美国排队等候工作机会的人群。